医学生医德内化影响因素调查与实现途径研究

2017-02-20 14:59何学军吴燕肖栋
成才之路 2017年1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医学生影响因素

何学军 吴燕 肖栋

摘 要:为了实现医学生医德的内化,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医学生在校、见习、实习期间影响其医德内化的主要因素。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个人自身的修养等,对医学生医德内化、行为选择的影响相对其他制约因素更大。要从这三方面研究对策,积极采取措施,为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实现提供指引。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内化;影响因素;道德修养;医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22-04

社会的文明进步源于道德建设,道德内化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实现医学生的道德内化,是形成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医科学生的医德内化,是指一定的医德理论、医德规范或医德观念等作用于医科学生,对医科学生身心产生某种影响和需要,使医科学生不仅真诚地信服、接受和遵守社会的医德原则和规范,而且自觉将社会要求的医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医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医德观念和信念,成为支配和控制自身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医学院校要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未来高素质医务人才,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院校医学人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则是形成医德医风行为的重要条件。只有实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才能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育出国家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那么,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如何实现?本文针对当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现状,分析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研究实现医学生医德内化的途径。

一、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主要因素

为了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发现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可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出的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实现途径。为此,在我院临床医学、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主题是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调查问卷设计了十项调查指标供大学生选择,包括: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个人自身的修养,其他课程教师的教育,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家庭成员价值观的趋向,同学之间的潜移默化,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的指引,媒体宣传舆论的导向和学生自身知识消解能力的限制。该调查发放问卷629份,收回问卷518份,有效问卷511份。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如下:(1)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影响大231人占45.21%、影响一般224人占43.84%、影响小43人占8.41%、没有影响13人占2.54%;(2)个人自身的修养:影响大286人占55.97%、影响一般189人占36.99%、影响小27人占5.28%、没有影响9人占1.76%;(3)其他课程教师的教育:影响大185人占36.20%、影响一般268人占52.45%、影响小52人占10.18%、没有影响6人占1.17%;(4)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大321人占62.82%、影响一般158人占30.92%、影响小30人占5.87%、没有影响2人占0.39%;(5)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影响大321人占62.82%、影响一般142人占27.79%、影响小46人占9.00%、没有影响2人占0.39%;(6)家庭成员价值观的趋向:影响大225人占44.03%、影响一般222人占43.44%、影响小55人占10.76%、没有影响9人占1.76%;(7)同学之间的潜移默化:影响大182人占35.62%、影响一般248人占48.53%、影响小71人占13.89%、没有影响10人占1.96%;(8)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的指引:影响大201人占39.33%、影响一般214人占41.88%、影响小87人占17.03%、没有影响9人占1.76%;(9)媒体宣传舆论的导向:影响大245人占47.95%、影响一般189人占36.99%、影响小64人占12.52%、没有影响13人占2.54%;(10)学生自身知识消解能力的限制:影响大247人占48.34%、影响一般217人占42.47%、影响小43人占8.41%、没有影响4人占0.78%。

从调查结果來看,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个人自身的修养方面,对大学生的医德内化、行为选择的影响相对其他制约因素更大。

二、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主要因素的现状及分析

医德是行医活动中对医务工作者的一项评价标准,医德内化则是医务工作者实现医德向行为转化的前提条件。没有实践的理论必定是空洞的,医德作为医学领域的道德规范,其目的在于调整医患关系,规范医务人员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造就医德高尚的人才。医务工作者,是医疗活动的主导者,他们的医德意识是否强烈、医德行为是否高尚是医疗活动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医生实现医德内化,并将医德规范落实到临床实践中,能够在和谐医患关系上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助推“全民健康中国梦”的实现。

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针对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主要因素,又设计了几个问题在实习生中进行访谈。大学生们根据在医学院和医院的学习、见习、实习经历,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和总结,结合自身的情况与体会,提出了观点、看法与做法。

问题1:临床上带教老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习时,专业课老师有没有对你们进行职业精神比如事业心、责任心、对病人同情心,以及爱心、耐心、细心等医德教育及示范?如果做了,具体表现如何?

麻醉学专业学生:麻醉学专业学生的实习,主要是在手术室与病人打交道。因此,他们就带教老师在术前术后及麻醉收费方面的做法谈了看法。有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总体来说能做到尊重病人,与病人悉心交流,在病人面前充分注重医生形象,尊重病人隐私。也承认科室有特别关心实习学生的老师,他们真正用心去帮助学生,带领学生成长,不计较报酬,这样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尊敬。

有检验班学生说:实习生的生活,半职工半学生,可又没有人把我当职工一样尊重,也没有人把我当学生,对我的学业负责。给我的感觉是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无从谈起,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犹如空话。

也有学生反映,有的带教老师借口工作忙而不愿跟实习学生多交流,在知识的传播、经验的传授上有所保留。“这个好像是……,这个有点像……,这个大概是……,依我的经验判断……”专业老师对知识点这样不严谨的回答,对学生误导很大。还有的带教老师的语言不分场合,当着实习生的面数落单位中的利益纷争,抱怨待遇,甚至向实习生交流滥用药物、过度治疗、做不必要的创伤检查等不当医疗行为的所谓心得。所以,有实习生呼吁:带教老师,请注意你们的言行吧,让实习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保持一颗纯洁之心,对医生医德怀着崇尚之情。

有影像专业学生如是说:实习期间,大部分专业老师在病人较少时或者夜班时间,会进行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多数老师会结合自身实际,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讲给我们听,希望对我们有所借鉴。在检查病人时,带教老师会边检查病人边告诉我们注意事项。比如,在解开病人衣服检查之前,先跟病人沟通,征得病人的同意。在放射性检查时,要将病人的非检查部位用铅衣遮盖,避免放射性损伤。要边做检查边和病人交流,了解病人临床病情的同时也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感情。要对病人有耐心、爱心,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但有的老师对学生缺少耐心,不愿意进行医学伦理学方面的教育,只是说你们以后就知道了或者说不用跟病人讲那么多,哪有时间。

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说:实习过程中,专业课老师没有对我们进行职业精神及医德教育。但在进入实习前,学校组织了实习前培训,对实习生提出了要求,内容涉及职业精神及医德教育,敦促我们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医学道德规范。在医院实习一年,最重要的感受是:现在有些医院以效益为先,增加床位,控制医护人员数量,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而病人方面,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追求健康的愿望更加强烈,大部分群众身体稍有不适便前往大医院就医,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因此,大医院病人极多,医生工作量极大,分配到每个病人和实习生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感觉现在医院的部分医生,没有意识到医学伦理原则等人文方面理论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2:工作环境到底对医学生医德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请谈谈其中的认识。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医学生将医德理论及医疗行为规范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通过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完成医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医德形成自己的认识。不过,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会受到不同渠道的影响特别是可能受到负面功利色彩的影响,造成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比如有的医生收患者及家属的红包、礼物,或者一些不良医务人员与医药企业、医药代表勾结,给患者开大处方吃回扣,甚至利用工作之便向患者索要钱物。这些不良现象,势必会影响医学生对医德的理解和判断,进而影响医德的内化。

实习生谈实习:初来实习时,每位同学都是怀揣着理想,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知识的洗礼,新岗位的挑战。对病人态度好,有同情心,对工作满腔热忱,在科室里抢着干活,积极向科室老师提问学习,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甚至有的同学喜欢沉浸在那种忙碌辛苦之中。但仅仅经过一年甚至半年实习,就变得不那么单纯,对目前医疗现状,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实习学生学习性强,但有时囫囵吞枣分辨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有时还遇到外界的诱惑。所以,工作环境的好与坏,对实习学生存在较强的潜在影响。

在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医德理论与现实医疗环境的差距。还提到,在大学阶段,学到的多是理论层面的医德知识,而到了实际临床工作中就会发现,有时现实并非如此。各种负面现象摆在面前:有的医生开高价药、让病患做多余的检查、做不必要的手术,而患者辱骂医生、打医伤医等事件偶有发生。在这个时候,该如何抉择呢?很多人一贯坚持的医德信仰产生动摇,有人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有人选择自我保护:有潜在风险的手术不做,能诱发矛盾的治疗方案不用,自身安全排在第一位,救人排在第二位。以前對医德的认识、理解、判断、选择,在这一刻发生颠覆,医德内化更是不大可能。

三、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实现途径

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医学生医德内化受到多方面的干扰。若能够从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个人自身的修养这三方面积极干预,就可以为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实现提供指引。

1. 专业课老师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医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各门医学专业的老师,因此,专业课老师在医学生的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负责任的专业课老师不是那种只会讲授医学理论知识,不注重医学生人格是否完善的老师,而是那种不仅能够将医学知识传授给医学生,而且告诉医学生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原则、行医的精髓的老师,他们不只是教,更多的是育。

专业课老师的形象在医学生眼里就是一面镜子,他的行为举止折射出来的就是个人的修养与内涵。因此,专业课老师在上课之时,一定要十分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时刻不忘引导医学生健康发展。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之时,专业课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言传身教。第一,专业课老师在上课时,穿插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医学前辈的经典事迹来启发医学生,并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教育医学生如何看待医学事业,如何无愧于医学生涯,从而强化医学生学医、行医的信念,立志成为值得让人尊敬和信赖的医生。第二,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自己的经历体验与学生们分享,启迪医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当如何抉择与处理,让医学生明白什么才是医患一家亲,深刻地领悟到医之魂的精髓所在。这样,专业课老师的循循善诱,能唤起医学生内心的医德情感,培养其健全的医德人格,从根本上执行良医准则,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好临床实习工作中的医德教育,至关重要。带教老师是医学生的导师,影响着医学生的道德发展方向,因此,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强烈的医德教育观念,为实习医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定期组织专家和实习学生座谈,以强化榜样的激励和感染作用,及时解决医学生的道德困惑,使医学生在培养科学精神、严谨工作作风的同时,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全院上下要抓好医德医风廉政建设,抵制院内不良风气,营造良好的医院医德文化氛围。

2. 社会环境是客观的,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好或坏,或美或丑。只要舍弃得当,运用合理,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遵循自身法则,走向正轨,繁衍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演绎成叹为观止的锦绣河山。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彰显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医学生,更应该认清自己,辩证地来看待这个社会和事物,要保持内心的纯真,坚定自己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择善而从、其不善而改的品性。当然,在校医学生的心性还不成熟,磨砺也不多,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医学生认识这个社会,服务这个社会,完善这个社会,进而完善医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实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

引导医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环境,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通过时事案例,在医学生间展开讨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利弊,提高医学生辨别是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分析问题中消除医学生的内心困惑,引导医学生树立起正义感,从而强化医学生的医德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则是在逆境中达到目的。所谓在逆境中达到目的,就是要求医学生对社会大环境中出现的那些有悖于伦理道德的事情进行反思,然后让医学生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事情拿出来进行深刻剖析,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再进行引导,将医学生带进伦理的范畴、道德的规范之中,促使医学生意识到具有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医生医德的必要性。

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良好的环境能熏陶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能成就一个人,是个体主动实现道德内化、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如果存在不好的医疗环境,势必会影响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理解、判断,对信念的坚持,以及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改善医疗环境势在必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患的权利和义务,对违法者严厉惩处。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医德人文素养。规范医院的治疗流程及操作,确保安全、规范、高效医疗。

3. 提升医学生个人修养,促使其勤学好问,增强自身知识消解能力

道德内化,是通过外在的社会教化与自我的内在吸收而达到最佳期待效果。新的医疗模式对于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医生的个人修养和医疗服务质量是人文素质所诠释的新的内涵。个人修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医学生个人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医德内化实现的成败。在医学这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领域中,修养是至关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修养也就无所谓人文。因此,医学生的个人修养应该成为检验医学生将来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不可缺少的指标。个人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境界,别人无法赠予,只能通过内心的體验、感悟、领会,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所有。

提升医学生个人修养,促使其勤学好问,增强自身知识消解能力,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医学院校的老师可以给医学生推荐适合医学生锻炼心性、提高认知能力的书籍,让医学生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学会自我整理思维,让其在学习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第二,安排医学生与学校附属医院里的医务工作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能力,学习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职业责任感、对社会对医业无限热爱的情感等高尚品格,使医学生能够被感染,能够从前辈那里学习行医的准则和医德医技,从而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医学生医德内化的现实效果

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寻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将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并转换为外在行为的实现途径。医学院校要将德育理论与医疗实际相结合,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榜样力量;向医学生宣传社会大环境下的正能量,彰显真善美,使医学生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看待一些片面报道;提升医学生个人修养,并促进医学生勤学好问,增强自身知识消解能力;让医学生积极探讨医学理念、医学人文、医学精神并相互交流启发;利用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指引医学生的医学生涯,注重德行的转化。这样,能够明显提高医学生医德内化的效果。

实习任务完成回校之后,又在大学生中做了这样的调查:实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你们是否有意识地把医学伦理学理论、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又是怎么做的?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肖栋:实习时,有意识地把医学伦理学理论、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具体做法如下:询问病史时,自觉地做到举止端庄、态度热情,全神贯注、语言得当,耐心倾听、正确引导。给病人做体格检查时,做到全面系统、认真细致,关心体贴、减少痛苦,尊重病人、心正无私。在需要病人签字时,认真遵守知情同意原则。例如,让病人在大病历、入院告知书、授权委托书、不收红包协议、手术知情同意书等病历资料上签字前,先让病人阅读,病人不懂的地方耐心详细地解释,待病人看懂后再签字。在实习中,还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原则。具体包括两点:为病人保守秘密——在询问病史或诊治过程中,有病人常常提供各种隐私,对此从不随意泄露,做到守口如瓶;对病人保密——在特殊情况下,如病人患有癌症或者其他危重恶性疾病时,为了有利于患者治疗、顺利开展医疗工作,不得不对某些病人隐瞒其病情及预后情况。在实习过程中,还很注重医患沟通原则。当病人对诊疗工作有意见时,会耐心地倾听,有意识地站在病人的角度想一想,热情详细地向病人解释,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化解矛盾。当病人对手术方式或者对并发症不理解时,会用打比方、画图等方法帮助患者理解,最终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彭绪峰:在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课本上的伦理学知识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在采集病史时,努力做到集中精力,耐心倾听,不轻易打断病人的陈述和提问,尽可能用打比方的方式将医学专业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话,并不时地用点头、轻拍病人肩部等方式对病人表示自己的专注与同情。在体格检查时,事先与病人沟通,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目的,尊重病人的选择,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暴露必要的检查部位。在检查女性时,按照要求都会请一名护士在场。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关心体贴病人,如冬天做腹部体检时,先搓手或用热水洗手后再用手把听诊器焐热,传递温暖;在做直肠指诊时,边做边与病人交流,转移病人注意力,从而缓解病人的焦虑。在外科换药时,认真细致,严格操作,按章行事。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造成延迟愈合,换药动作粗暴则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每次换药之前,都会充分了解伤口、创面部位大小深浅,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比如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详细了解,充分准备。换药过程中,边操作边给患者汇报创口的变化,并注意安慰、鼓励患者。

对此,也有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有影像学专业学生说:尽管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面对临床诊治伦理困境,想用医学伦理学知识去帮助化解,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难以想到相关的伦理学知识,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也许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欠缺,所以,在临床遇到问题时,还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解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还需要外界合理、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只有把它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长期来建设,医学生的医德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医学院校要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未来高素质医务人才,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院校医学人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则是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行为的重要条件。只有实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才能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培育出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洁,齐玉龙.医科学生医德内化教育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

[2]林玉美.医学生医德信念确立的人本学追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3]蒋广根.医德教育必须重视心理规律[J].医学与哲学,2000(03).

[4]谢志青.医学生医德人格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5]杨海静.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6]王巍巍,陈晓阳,孟伟.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01).

[7]肖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医学生影响因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