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事件带来的应是理性而不是冷漠
用力过猛的网络募捐,用力过猛的网络感动——引发质疑后,变成用力过猛的网络愤怒,不明不白的感动变成义愤填膺的声讨。特别不想看到这一事件带来什么网络后遗症,产生用力过猛的警惕,即使面对真实的苦难时也失去同情和爱心。罗尔事件带来的应该是理性,而不是冷漠。
记得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守规则的人死了,不守规则的却活下来”这个坏议题、坏逻辑。几条新闻中,确实能看到遵守规则的人死去了,而不守规则的却活下来了——正确的反思姿态应该是:你们看,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在制造着多少罪恶和悲剧,牵连了多少无辜者。车祸跟“守规矩”没有关系,不是“守规矩”导致了死亡,而是别人的“不守规矩”。
我在好几篇文章中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们要有坚守一些价值的定力,不要被个案摇摆。人们不要被那些因果错乱的坏逻辑误导,不要被“守规则的人死了”“做好人却没好报”“善良却被利用”这样的坏命题污染,而去怀疑和动摇自己的规则信仰,变成那些歪理的信徒。不要因为世事太过复杂、个案太过极端,而背叛了你的单纯、正义和善良。不要用别人的错来反噬自己的正确选择。
低智商的善良,不如高智商的冷漠——这是一个让人恶心的坏命题。是的,面对复杂的世事,我们需要判断力,爱心拒绝被消费,但不是让你对苦难无所作为、无动于衷,不是让你失去同情悲悯之心。罗尔事件中,应该批判的是说谎者,而不是把矛头指向人们单纯的善良。欺骗应受惩罚,不能因为欺骗就给自己的冷漠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无论如何不能失去善良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2016年12月2日 曹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