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倩
女儿童童参加幼儿园汇演,表演完后对我说:“妈妈,我不想洗脸,我要回家跟爷爷视频,让他看看我化妆的漂亮脸蛋。”不到4岁的小不点儿,就这么爱臭美了。
到家以后我到厨房做饭,让童爸陪她在客厅和爷爷视频。
做好饭,我问童童:“视频完了?爷爷怎么说的?”“嗯,爷爷说,童童真棒,真漂亮。”童童一边翻着绘本,一边说。
一旁的童爸听后,严厉地说:“你的谎话怎么张口就来呢?”原来,爷爷的网络出现问题,童童根本就没有跟他视频。
这让我想起了上周发生的事情。周末,老师布置了任务,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扣子粘贴画”,结果赶上我周末出差,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周一,我特地给老师打了电话,说明情况,老师却说:“童童已经向我解释过了,不过她是这样说的,‘我和妈妈用五颜六色的扣子做了一个小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花,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幅画不见了。”
仔细一想,这种情况最近常有发生。
比如,有时候她会告诉童爸自己今天可以吃三根棒棒糖,因为妈妈夸她很乖,而当童爸向我证实时,往往就揭穿了她的谎言。再比如,她有时候会回家告诉我说今天她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第二天问老师时,老师说没有这事。
我和童爸商量,这必须引起重视,从现在起,要用各种方法让她明白说谎的坏处。
首先,我们利用“故事感受法”。睡前的阅读时间,我开始给她讲皮诺曹等故事。故事中的主角都是爱说谎的孩子,最后他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惩罚。
然后,我们利用“亲身感受法”。偶尔有一次,我对童童尝试说谎,比如不给她做她最爱吃的菜,告诉她食材没有了。等到饭后才对她说明真相,让她感受一下被欺骗的滋味,感受说谎的人有多讨厌。
正当我们为自己的“教育”洋洋得意时,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让我惭愧不已。
那天,童童窝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米老鼠,身边躺着维尼熊,正自言自语着。
“来我家玩吧,我家有冰激凌、薯片,还有动画片。”童童一边说,一边晃动着米老鼠。
“不,不,来我家玩吧,我家有好多好看的书,还有很大的蹦蹦床和秋千。”童童拿起维尼熊捏着嗓子说。
“还是到我家来吧,我家有会飞的扫帚,有会变身的衣服,还有会说话的小鱼。”这是童童自己的声音。
“好啊,好啊。”
“太好了,太好了!”
童童把米老鼠和维尼熊抱在怀里,又蹦又跳。
我忍住笑,走过去问:“在玩什么?这么高兴。”
童童赶紧说:“妈妈,我没有对别人说谎,这些都是假的,我自己跟自己说谎,行吗?”
自己跟自己说谎?她所谓的说谎,不就是她的想象吗?
我们在某些时候可能误解了孩子。
三四歲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常出现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她并不是故意说谎,而是在满足自己的想象。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没有区分想象和说谎的差别,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创造。当然,也不能为了启发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信口开河。所以,作为家长,不急着下定论,而是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去观察孩子的变化,正确地引导他们,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