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蒂勒森首次面对面

2017-02-18 06:38
环球时报 2017-02-18
关键词:波恩蒂勒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17日在德国波恩举行会谈,这是蒂勒森上任后两国外长的首次见面,也是美国进入特朗普时代后两国政府最高级别的会面。由于是闭门会谈,外媒对于这次中美外长会的细节报道不多,但大多认可会谈的气氛良好。德国新闻电视台称,王毅与蒂勒森的会晤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双方发出了新的合作信号。不少国家都盯着蒂勒森在波恩的外交首秀,试图从他的表态中寻找特朗普外交政策中诸多问题的答案,但微笑着到处握手的蒂勒森给他们的答案是有限的。不过,这至少比特朗普团队成员的“怪言怪语”要好,德国《莱茵邮报》称,国际社会通过G20外长会仍无法清楚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但从蒂勒森与西方的制裁对象俄罗斯、以及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中国的会谈气氛来看,世界政治仍有对话合作的空间。澳大利亚《金融评论》17日称,美国新政府的外交列车已经驶离车站,有很多安全和外交事务正在得到处理,尽管白宫目前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定义美中关系的只能是友好”

中国外交部网站称,当地时间2月1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德国波恩出席G20外长会期间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同特朗普总统进行的通话十分重要。美方明确表示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中美完全能够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应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这一重要共识维护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给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双方在双边、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创造了必要条件。蒂勒森表示,定义美中关系的只能是友好。美方重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不仅对两国关系非常重要,也对地区稳定发展有利。美方期待与中方开展高层交往,增进相互理解,维持、完善和加强各领域对话合作机制,在经济、金融、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实现更大发展。双方还就朝鲜半岛核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朝核问题是美欧媒体报道中美外长会的侧重点。据路透社17日报道,美国国务院代理发言人托纳在声明中说,蒂勒森和王毅同意,建设性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蒂勒森强调,朝鲜的核武项目和导弹计划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中国需要使用所有现有手段,节制朝鲜破坏稳定的行为。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称,蒂勒森的这番要求是美国官员近年来的常规动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1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美外长首次见面,仅仅从形式上讲就是很重要的。现在中美关系有很多不确定性,而这种见面会带来一些确定,是能够增加确定性的好事。

此次会见前,连会见本身都具有不确定性。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7日称,蒂勒森和王毅无疑是此次G20外长会议最受关注的人物,此前,因特朗普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而导致中美关系紧张,使王毅是否会出席此次会议及是否会晤美国新任国务卿蒂勒森都打上问号。

法新社17日称,特朗普上任前打破中美数十年来的外交惯例,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此举激怒了北京。一周前,特朗普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在被外界视为“和解信号”的电话中,特朗普重申美国同意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此举为王毅和蒂勒森在G20外长会的会晤扫清了障碍。

“特朗普政府近期在政治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表明,它并非不能收回说出的话”,英国《金融时报》17日的社论称,特朗普已不再坚持其质疑一个中国政策的“煽动性暗示”,最近几周白宫对“中国在南海挑衅性造岛工程”的态度似乎又回到了更温和的立场,缓解了人们对美中潜在军事冲突的担忧。北京方面也正成功遏制资本外流并阻止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避免中美贸易战发生。

《日本时报》17日有关中美关系的报道,配了一幅中美关系前景的漫画:驾驶中美关系之车的司机停在一个十字路口,满头大汗,摆在他面前的是四条路:一条通向南海,一条通向汇率操纵,一条通向贸易,还有一条通向朝鲜。文章说,因为特朗普对华强硬,很多专家看淡中美关系、南海以及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不过,这些专家“抢跑了”,特朗普及其国安、外交顾问和政府官员现在正改变对华调门。如今,很多分析人士,包括对中美关系悲观者,开始预测中美关系会“一帆风顺”,至少维持现状。

蒂勒森“手脚受到严重束缚”

王毅外长与蒂勒森举行会见时,正值在波恩举行的G20外长会的第二天。在接连两天的会议上,很多与会国家都想消除与特朗普政府打交道时的不确定性。“美国之音”报道称,美国的盟国希望从蒂勒森那里得到保证,以便与特朗普政府继续在气候变化、国际发展和全球经济等领域密切合作。而俄罗斯、中国、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则都在对特朗普进行揣摩,这些国家今后若干年要在对外政策中比较敏感的领域跟蒂勒森打交道,包括叙利亚和乌克兰冲突、南海领土争端以及核裁军等。

对于蒂勒森的表现,美国《洛杉矶时报》说,作为埃克森美孚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蒂勒森已经习惯发号施令以及斡旋该公司在全球的生意和合同。但现在他领导的美国国务院,很大程度上因为特朗普与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破坏性通话、特朗普对北约和中国的挑衅性立场以及“禁穆令”而被挤到一边。在德国参加G20外长会的过程中,他一直行事低调,在公共场合没有多言,而是在幕后向多个国家的外长们说宽慰的话,希望他们不要对美国外交政策感到恐惧。针对外国同行有关特朗普政策的提问,蒂勒森的回应小心谨慎。特朗普似乎很爱听蒂勒森的谏言,他正在获得那些质疑他没有政府经验的怀疑者的认可。
英国无疑是幸运的。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与蒂勒森举行了会晤,双方讨论的话题从伊朗到也门,再到中东和平问题。约翰逊在会后强调,毫不质疑美国依然忠于自己对盟国的承诺。
“与蒂勒森会谈后,英国是高兴了,但法国则更加谨慎”,澳大利亚新闻网说,法国外长艾罗与蒂勒森举行双边会晤后,称特朗普政府的中东问题政策是混乱和令人担忧的。
俄罗斯媒体也难掩失望。俄《生意人报》17日称,刚刚上任两周半的蒂勒森首次出席在波恩举行的G20外长会议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他此前一直是位商人,并没有从政经验。由于他的地位一直未得到巩固,而美新政府暂时也没有清晰的外交计划。在这一复杂的形势下,他自上任以来并没有就未来对外政策发表任何声明。他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波恩首次会面时,显示出了外交经验不足,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对俄关系政策。俄方建议会谈后双方举行联合记者会,但遭到了美方拒绝。蒂勒森只是向记者宣读了要求俄遵守明斯克协议的书面声明。
“蒂勒森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保持沉默”,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7日指出,波恩G20外长会议是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国际舞台上的“首秀”。许多外交官都希望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信息,但他们的答案是有限的:微笑、握手、温和交流,蒂勒森使G20外长会充满外交氛围,但蒂勒森并没有全部展示美国的外交政策。华盛顿的外交政策仍充满不确定性。
美“外交列车”已经驶离车站
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美国之音”17日报道称,美国白宫高层官员戈克说,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深受一项“战略错误信息”所害,被误导说中国不是“威胁”,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巨人展开其‘欺凌活动’”。(详见今日本报第三版)对于戈克的说法,有中国专家认为,美国对中国忧虑虽多,但忧虑归忧虑,关键要看他们采取什么行动。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管谁当美国总统都要面对这个政治现实。
实际上,美国新政府在很多问题上已经不得不面对新现实。澳大利亚《金融评论》17日称,美国新政府的外交列车已经驶离车站,有很多安全和外交事务正在得到处理,尽管白宫目前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狂躁的白宫正在与美国外交政策现实发生冲突,不得不软化立场。除了收回对一个中国政策的非议,特朗普还从此前废除伊核协议的立场上往回收,告诉沙特领导人,他会严格执行伊核协议。在巴以关系问题上,特朗普降低了支持以色列的调门。特朗普不是第一个被现实“劫持”的美国总统。美国立场的软化似乎预示着,蒂勒森和马蒂斯就任后,外交政策专家们开始有更多的影响力。
G20外长会结束后,慕尼黑安全会议17日下午登场。特朗普的国安团队“全明星出场”:副总统彭斯、防长马蒂斯、国土安全部长凯利。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论称,特朗普的国安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特朗普政策的澄清者和安慰者,平息世界其他国家的怒气,帮助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接受“特朗普的美国”和“美国优先”这一新现实。该评论向准备会晤美国政府官员的世界领导人建议:回去告诉你们国民,美国新政府是可以合作的,但要做好准备,制订可能被美国抛弃的求生计划。捍卫西方价值观的真正考验一旦来临,这些国家就要准备好单独作战。▲

猜你喜欢
波恩蒂勒外交政策
半夜怪音
美媒称蒂勒森或在数周内被取代
小城拟声词
波恩的最后一岗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
寂寞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