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继英
用读书构筑人生的大厦
□ 陈继英
每个人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所差无几,然而,当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之后,其差距就逐渐显现出来,这个中原因何在?我认为,读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与精神追求,与每个人所读的书籍息息相关。
我出生在华北平原的农村,上学识字时,有两个人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个是我的语文老师——赵振安先生,他给我们讲课时,除了教我们识字、写字、熟读课本之外,还喜欢给我们讲故事,我也特别喜欢听他讲故事。当老师所讲的故事满足不了我对知识的渴望时,我便开始四处寻找课外书,那时,我对《小兵张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中的故事特别感兴趣。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究竟是关羽厉害,还是吕布厉害?是诸葛亮有智慧,还是司马懿有智慧?是林冲的武艺高强,还是李逵技高一筹?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问题的讨论,十分幼稚可笑,可我们乐在其中。
我们村有位老先生叫陈金明,他识文断字,喜欢拿着古书讲《七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经典著作,于是我和几位同学常常到他的家中听他讲这些故事。现在看来,正是爱听故事的习惯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当识字多了之后,我的阅读面也更加广泛,经常将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与之前听过的故事进行比照。
第二个对我影响较深的人是我的外祖父张乐山先生,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家中藏书比较多,我便从他家中找来不少书阅读。这样,我又陆陆续续看了《三字经》《弟子规》《东莱博议》《龙文鞭影》《广注雪鸿轩尺牍》《论语》等书籍,这些线装书有的至今还收藏在我的书柜里,偶尔还会拿出来品读一番。
正是由于这样的幸运,上了初中之后,我的语文课就学得很有乐趣,也很轻松,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学校老师便推荐我到乡里的道院中学当教师,并兼任班主任。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考上了大学。
由此,我获得了这样的感悟:人生的成功与读书关系甚为紧密。书籍是构筑人生大厦的基石,它将伴随人的一生,成就人的一生,也丰富人一生的智慧与精神世界。
一些学生和家长经常问我,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说其复杂,是因为语文内容包罗万象,不明就里就会认为无从入手;说其简单,是因为只要学会了阅读,就找到了提高语文成绩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考察一个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和规律,我发现,语文能力能否得到持续的提升,其关键有三点:一是对语言、文化、文学以及思想、精神生活的积淀水平,只有通过读书,才可能有这样的积淀;二是对语言、文学、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生活的感悟与追求程度,喜欢并追求,才可能不断提升感悟与认识的层次;三是能否把对语言、文学、文化、精神和生活的感悟,内化并升华为语文能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体验与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精神,让他们在积淀、感悟、升华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可以这样讲,我国的中学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太深,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甚少,经典阅读尤其缺失,作为教师必须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的方法是:在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后,与学生共读经典著作。我在指导学生读书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全情投入,我告诉他们,手捧一部好书,要敞开心灵与其共“舞”,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与别人的生命对话,这样才能真正融入书中的世界。作者的文字中所饱含的生命体验,蕴藏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便会与自己的生命体验相互碰撞,在这种状态下读书是快乐的。
我和学生一起读《红楼梦》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一周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的看法,在交流中学生的看法各异,有的喜欢林黛玉,有的喜欢薛宝钗,有的喜欢王熙凤,等等。大家的讨论很激烈,时常会发生争执,也正是这样的争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由此,我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经过再一次读书、交流与研讨,学生往往还是各执己见,这正是可利用的阅读情绪,利用这种情绪,我再次激发他们研究性阅读的兴趣,并指导大家写研究性小论文。
其实,读一部好书,不但积淀了作品的词汇、语言、人物形象、经济、政治、人文等许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也提升了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与认知水平,学生的精神和文化世界从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和语段、感悟与理解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精神世界也日渐丰富。
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阅读。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读死书,我们的大脑只能成为储存书籍的仓库,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师一会儿学习这个理论,一会儿用那个方法与模式,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而结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思考并阅读,可以使读书成为一种选择,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990年前后,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十分害怕写作文,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学生之所以难以下笔,主要是不能将作文题与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阅读体验联系在起来。这其实是因为人的思维认识和情感因素没有得以有效激活。为此,我领衔成立了“中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经过研究与实验,我们构建成《中学生写作思维系统训练程序》,其研究成果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在全国语文教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并获得了河北省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后来,天津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著作《中学生写作思维指导》,2007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研究成果《新课程新思维新高考写作教程》,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2005年前后,我发现我国中学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校的教学只有做题、讲题、教给做题方法和考试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比较薄弱。于是,针对这一教育教学现状,我提出了“人生语文”教学理念,并领衔成立了“人生语文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关于“人生语文”教学理念,我做了这样的阐述: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人生发展。基本做法是: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读写互动、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读书探究、言意互转,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发掘人的潜能,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和精神根基。2014年12月,我的研究成果《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教学专著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深圳市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回忆我走过的人生路程,我认为,读书奠定了我事业发展的基础,教学与研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使他们更具有人生的智慧。
人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与不读,其人生状态截然不同,其精神境界也迥然有别。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