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倩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从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来看,他们从出生起就逐渐对画面形象和画面色彩有自主意识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能逐步区分什么是图片、什么是实物,什么是平面、什么是立体。他们会用好奇的眼光去发掘周围世界的美景,他们会以内心的想象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神奇。
喜欢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换句话说,儿童天生就对画画感兴趣,因为画画是他们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的自由表达。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世界的美好;通过绘画锻炼自己的动脑及动手能力;通过绘画还可以训练自己审美的眼光和语言评价作品的能力;通过绘画还可以培养自己动中有静、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总之,绘画是儿童全身心多种器官共同协调运作的一项综合活动,儿童练习绘画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儿童在练习绘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动脑。选择主题,思考画什么。这样的过程促使他将记忆中所存储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形象快速地进行筛选,选择自己最想表现的对象并拟定主题,这样的过程叫作构思。构思的过程是儿童的大脑快速运转的过程,经常训练,可以使儿童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想象是创造的基石,今天的想象为明天的创造提供无限的可能。
其次,绘画需要动手。寻找工具材料,组织画面内容进行勾画,勾画时握笔的动作、笔尖从纸面划过的动作带动手腕、肘部、臂部一起运动,指关节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有规律地训练着儿童手部的小肌肉。经常练习,会促使手肘在操作、使用工具时更加灵活。
另外,绘画还锻炼儿童用眼。画画过程中,需要用眼观察,用眼判断。有的画需要近看,有的画需要远观。对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就更加需要用眼,选什么色彩,如何搭配,点线面如何组合,都需要用眼看、观察、比较。
在儿童学画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当扮演起启发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家长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当孩子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言语的鼓励,要用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语言评价孩子的作品,抽空带孩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大师的美术作品,拓宽孩子的眼界。
美术教师更要在孩子们的绘画指导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启发他们确立绘画主题,大胆构思想象,巧妙构图勾画,学会运用技法,注意色彩搭配及趣味表现,鼓励他们画自己能画的、会画的、拿手的画;另一方面,要介绍各种作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围绕一个创作命题适度地进行绘画示范。例如:点、线、面的组合方法,物体的基本形、变化形、组合形的认识方法,色彩的对比、渐变的绘制方法,画面主体与陪衬的关系,物体的远近,前后的遮挡处理等等。通过示范演示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创作者的意图、思想及表现技法,并且在孩子创作之前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影像、图片及同伴的作品等素材,来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同时告知孩子不要苛求形象的准确,而是要画出心中的想象,以此启迪孩子运用学到的表现技巧去表现自己心中的画面。
当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实践证明,儿童学画可以开发智力,儿童学画还有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分析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触类旁通的联想能力。应当说,让儿童适当地练习绘画,能够促进文化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