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兰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现状及对策*
■ 李春兰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明确的对就业创业体制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扩大就业;二是要完善就业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三是要创新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其中更是将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在这种趋势下,全面开展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抉择,更是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富有教育开拓性的战略选择。
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体系;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就业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任。在新时期为了时代需求和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对于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实施创业就业教育不仅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干能力的社会建设者,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充实自身的创业就业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在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也磨砺了创业者自身的品格[1]。
进行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体系建设也是目前国内高校改革的一个侧重点,依托创业就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提升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与创新要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这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起源于上个世纪末,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00年前后国内少数重点院校如清华大学等高校率先开设自主创业就业方面的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小规模的创业比赛。第二阶段是试点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的探索,试点高校通过研究我国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基本方式,为以后高校全面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提供经验和参考。第三阶段是全面的推进高校创业就业教育,通过结合前期试点高校的优秀模式经验和当前高校的实际问题,切实完善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体系,下大力气搭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指导平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虽然在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目前国内的创业就业观念与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相比,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在现阶段,我们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创业就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主流教育体系,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仍是学校的“副课”。课程大多包含于其他专业之中,缺乏教育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同现存其它课程之间、与其内部间的逻辑性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创业课程中实践环节比较缺乏,通过创业指导课程,许多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创业理论与技巧,了解了许多他人成功创业的案例,学会了写创业计划书,也参加了不少创业设计比赛,但我们发现许多优秀的创业设计很少投入实践,难以在实践中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创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缺少实践便只能是纸上谈兵。单纯的把课程教育作为创业教育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自身实践能力与知识面的结合,洞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趋势与机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满足社会经济需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2]。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就业教育教材和专职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创业就业课程教材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具体的国情差异会导致教育实际效果的偏差,从而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意义。师资队伍方面现阶段各高校严重缺乏专职的创业就业指导教师,现有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也只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授课往往流于形式,很难把握创业就业教育的实质和精髓。
在制度层面上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重视,一是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法律的体系,二是仅有的法律法规在执行层面也是大打折扣。在创业就业的场所支持提供方面,没有专门系统的配套政策,场地建设不足,由于扶持信息不对称和政策落实不到位,仅有的场地也由于手续繁复或其他原因出现闲置或挪作他用的现象。资金扶持方面,国家虽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银行加大对高校创业者的资金扶持力度,但具体的政策执行不够,以至于大学生有好的创业项目,也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而“胎死腹中”。在城市户籍管理方面,一些城市利用社保、户籍等政策方面采取地方保护主义,这对于大学生在当地的创业就业行为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创业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体的实践经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热情和愿望,但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与储备。现有的高校创业就业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是以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为出发点,没有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培养优秀人才的高度来定位,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创业就业指导体系,缺乏在学生入学初期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大部分学生对于将来的创业就业没有概念,学校也只是在毕业前为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和提供就业信息,教育的错位就导致了学生创业就业知识的严重匮乏[3]。另外,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就业还是有因循守旧思想的存在,创业就业意识淡薄,学生的社会知识缺乏、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无就业创业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走出去的勇气。
深入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工作,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体系具有重大作用,是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深刻影响着国家层面的改革发展与创新,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对待。
在校期间努力掌握专业知识,通过把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按时完成课业,稳步提升学习成绩,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阅读多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其次是通过学校系统的创业就业教育,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扶,多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提高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毕业后的创业就业环境。目前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的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要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将就业方向与国计民生的需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争取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流向[4]。
我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需求量非常庞大,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快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除了在组织社会化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以外,还应核拨相应大学生创业就业扶持资金,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优势能力进行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同时要支持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和创意。政府要多方面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购买公益性的岗位实现部分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千方百计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择业的愿望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结合起来,鼓励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实现就业。
积极展开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创业就业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创业就业知识面的拓展,更是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相关知识课程的延伸,是对提升学生洞察能力和把握时代趋势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全面灵活的掌握各类创业就业知识和国家政策方针,提升大学生遵纪守法的公民素养和创业就业技巧的应用,根据实际创业所需展开多方面的联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科技意识,时刻给学生一种更新的启发和视野,增强学生用于创新创业就业过程的信心和勇气。
创业就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多方共同关注和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齐抓共管和资源自持。同时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也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可以缓解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增强整个国家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氛围。目前,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应该正确把握机遇,使我国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1]陈容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4):58-59.
[2]高法文.规范教学基本要求,扎实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6,3(1):39-41.
[3]何军峰.试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6,8(10):23-25.
[4]赵慧杰.欧盟高校创业教育调查数据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5,11(3):53-58.
G644
A
1008-2549(2017)05-0024-02
2016年度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1014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