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获国家奖成果
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一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发展了特低渗透一致密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拓宽了非油气勘探领域,研发了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创建了致密气田规模效益开发模式。
大尺寸电子级硅单晶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研制成功了电子级12英寸硅单晶炉并成功拉制出300mm电子级硅单晶棒。实现了我国在磁场环境下更大直径电子级硅单晶生长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电子级单晶炉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关键共性技术。
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LED关键技术
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了具有多个界面的短周期超晶格结构掺杂方法,利用界面处的极化电场促进电离,系统地解决了高Al组分A1GaN材料p型掺杂的国际难题,性能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
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建立了基于医学影像数据和生物力学的个性化替代物原位设计方法及适应于个性化骨替代物的快速成形制造方法、形成促进替代物向活性骨组织转化的微观结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有效提高个性化骨替代物修复质量。发明专利18项,论文256篇,SCI收录42篇,EI收录96篇。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用高性能低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
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17项、国防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论文25篇,制定标准47项,填补了我国高性能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空白,全面提升了我国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应用
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发明了生产人源型胶原蛋白的新途径并研发了系列产品,使我国成为国际上首次能量产无病毒隐患的胶原类材料的国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件,发表论文168篇(SCl60篇、E147篇),依托該成果获批建成生物材料国家级工程中心及三个省级研发平台。
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整车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
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了3种类型32个型号的汽车制动与ABS整车智能检测系列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完善了我国汽车检测标准体系。项目成果获得国际认证6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2篇。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
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针对湿陷等级高、湿陷土层最大厚度38m等工程地质难题,开展了系列科研攻关,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形成研究报告39册,专著2部,学术论文133篇,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可解释岩土类材料拉压不等的双剪强度理论,解决了材料屈服最大极限面的物理假说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单剪、双剪以及介于二者之间一系列强度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创造性地通过一个物理意义明确、反映材料纯剪切特性的参数将它们统一起来,提出了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项目出版英文专著4本,中文专著6本,发表论文120余篇。
西安地裂缝成因与减灾关键技术
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在地裂缝的时空发育规律、成因机理、定位探测、高精度监测和减灾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填补国际空白的学术成果。发表论文247篇,其中SCI论文41篇、EI论文10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
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
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激活细胞P13K-Akt-cNOS“生存信号”是心脑保护共同关键分子机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胰岛素除代谢调节外,制定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心脑损伤新方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适用于临床的三种非缺血预处理方法,为围术期心脑保护筛选出了安全有效的新措施。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血浆脂联素和抗氧化酶含量可反映以抗氧化/硝化调节为核心的内源性“生存信号”激活状态。确立了以CAT和SOD为主的保护效应评估指标,为实现高危患者筛选与干预方案优化奠定了基础。。发表论文309篇,其中国外SCI论文179篇,IF>5论文31篇。
技术交易
技术合同交易高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陕西技术合同从2010年的9471项,增加至2015年的22499项;成交金额从2010年的102.5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21.76亿元,年均增速达47.73%。
陕西占全国技术市场的比重和排名逐步提升。2010年以2.63%的占比排名全国第9位,2014年、2015年以占比7%以上居全国第4位。
企业保持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核心地位
“十二五”期间,陕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活力不断高涨,创新主体地位和技术转移转化的核心地位继续强化。五年企业法人累计输出技术1583.23亿元,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64.75%;吸纳技术869.05亿元,占全省总额的71.62%。
优势领域技术交易活跃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技术交易额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类技术领域,其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560.60亿元,占到了同期全省技术成交额的22.93%。其次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其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373.73亿元,占全省的15.29%;先进制造技术累计355.46亿元,占全省的14.54%。此外,电子信息技术、现代交通领域累计也都超过了300亿元。
2010年,现代交通领域的技术交易额仅为2.13亿元,在全省11项技术领域中排名第9位;但在2015年,该领域技术交易额增长到130.26亿元,排名上升至第5位,是各领域中排名提升最快的一个。其他排名上升的还有农业技术(2位)、先进制造技术(1位)和电子信息(1位)。
技术交易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
2015年,陕西省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首次超过技术开发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金额达到390.02亿元,同比增长24.65%,占据全省合同成交总额的半壁江山,居四类技术合同首位。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省拥有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1家,其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1家。在全省10个设区市、高新区、相关厅局设立了14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基本形成了辐射全省各市、部门和行业的技术合同登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