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黄力波
高考主观题评分细则解读及备考启示
——以2015年和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为例
湖北 黄力波
如何在主观题上多得分、得高分,一直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困扰。由于历史主观题分值高、材料新、设问角度主观性强,所以学生经常出现审不明、想不到、答不准、得分低的现象,对比类题常感到无可奈何,教师也觉得难以掌控。本文从中部两省的近两年的评分细则出发,以2015年和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主观题为例,谈谈评分细则的拟定和操作等层面的问题及细则体现的导向和备考启示。以期为参加2017年高考的师生们提供点滴参考。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的答案及评分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专家教授制定的,由于要面对全国各省不同的考情,答案的制定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所谓准确性,就是针对设问的要求,指向直接,紧扣材料。抽象性是指答案具有概括性,能简洁揭示事物的性质、地位、作用等。可操作性,就是要给出一定的评分等级的级差,层次分明,便于评分。下面以2015年和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0(1)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0节选)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以下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给出的标准答案: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0节选)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以下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给出的标准答案:
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在答案的准确性方面:格式规范,段落化,提示化,要点化。如“不同之处”“发展”“原因”“影响”;表述准确,如“不同之处”用了“……而……”,“发展”用了“更加……更加……”,“原因”从“政治……经济……政策……思想……”等方面展开,“影响”从“直接……间接……深远……”上分析;题型准确,对不同的题型从语言组织到思路方面作出示范。在答案的抽象性方面,表现为语言的简洁明快。在可操作性方面表现为依据答案层次和答题语言进行评分。如“原因”类从政治、经济、政策等角度给分。
当然,这只是全国标准答案,这个答案太过于专业和简洁,到各省后,各省会研究本省考情,定出适合本省的评分细则。这个过程是由指定高校接受评分任务,学习全国卷标准答案,抽调部分一线教师或教研员试做,制定省级评分细则,抽调组成阅卷组,学习答案细则,试改,完善细则,正式分组分题阅卷。
下面我们看中部两省对2015年和2016年的40(1)题给出的评分细则:
2015年40(1)的总分为10分。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德政∕为政以德)、民本(民贵君轻)、教化(礼)(任意一个点2分);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糅合或吸收阴阳家、法家、道家思想;外儒内法(任意一个点2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或更加重视儒家经典或更加重视四书五经)(2分),重视思辨(或儒学哲理化)(2分),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或重视道德修养)(2分)。(共6分)
2016年40(1)的总分为12分。
原因:(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最高6分)①统一与稳定,2分。社会∕政治稳定,2分。②耕地面积增加2分。耕地开垦增多,2分。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1分。③精耕细作。2分,农作制/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进步等,2分。采用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1分。小农经济/农业发展,1分。④高产作物的推广,2分。农作物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作物品种增加,均1分。⑤税收制度的变革。取消/废除人头税,人民税负减轻,摊丁入亩,均2分。减轻人民负担,1分。
影响:(6分,每点2分)①人地关系紧张,2分。人地矛盾加剧,土地变贵,地价上涨,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减少,均2分。无业者∕失业者∕游民增多,1分。②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2分。环境∕生态破坏∕恶化,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2分。③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引发社会∕阶级矛盾,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民变、起义,社会动荡,均2分。危及统治,社会安定受影响,人民收益减少,均1分。
细读以上细则,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第一,细则只是国家答案的解读,不可能脱离国家标准答案。如2015年40(1)“不同之处”还是从内容上归纳的。2016年40(1)“原因”还是从政治、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为什么。第二,细则具有灵活性,遵循了尽量让考生多得分的原则。2016年40(1)原因: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最高6分。从多个点中找三个点,这充分体现了评分的灵活性。第三,细则更接地气,充分考虑了中学教材语言表达和学科语言的特征。如2015年40(1)发展上更加重视儒家经典或更加重视四书五经,儒学哲理化,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或重视道德修养。2016年40(1)影响上人多地少,环境∕生态破坏∕恶化等,都是课本上的语言和学生经常用的语言。第四,细则充分考虑了答案的适合度,而不是随便给分。如2016年40(1)原因上精耕细作。2分,若答采用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1分。小农经济∕农业发展,1分,后两点要么过于具体,要么过于抽象,没有针对性。可见,不是考生写上答案就给分,仍然要求答案表述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标准答案和地方评分细则的分析和解读,对我们进行有效复习备考有很好的导向性。我认为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对材料信息有效、全面、准确地提取。对标准答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答案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的。细则虽然对标准答案进行了补充,且补充的更多是书本上的语言和知识,但常常是几个补充点中取一个点即可。第二,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试题和细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常考的基本能力是获取和解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这种能力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形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就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一些常规题型的答题思路形成易操作的模板。第三,注重夯实基础知识。细则的制定更多的是吸收了一线教师的建议,而一线教师更多的是从学生常规的思路和知识水平层面提出的建议。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对主干知识的准确掌握,特别是对课本上的重要结论准确记忆。第四,注重答题的规范。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四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提示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