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嘉兴市高三期末卷作文选评

2017-02-17 03:45:38严涛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行囊铭记文题

◎严涛 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

考场专递

2017年1月嘉兴市高三期末卷作文选评

◎严涛 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好的事情你老记着,就可能没办法进步;坏的老记着,只能让自己更加狭隘。

一个人不能忘记过去,一个民族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场作文1】

前行与回首

网上鸡汤文一抓一大把,有时也让人困惑。你先是被告知,既不可沉溺往日荣光又不可空叹故去悲情,觉得在理;又看到,人不能忘记过去,忘记等于背叛,也觉得在理。谁错了?我看都没错,无非其中道理非心灵鸡汤三言两语能道明。

回首过往与奋力前进向前看,二者不但不矛盾,还应该结合起来。

清朝人显然是不通晓这一点,先是自以为天朝上国,被英国打得落花流水;天朝迷梦幻灭后,又光知道自己已经败绩,以致软弱无能。到了民国也没好到哪儿去——新文化运动一来,旧的倒是抛了,可又抛得太过,金玉与破烂一同扫进了垃圾堆,以致文化流失。

我想,回首时是否停下了脚步,是沉溺过往与铭记历史的分水岭;是否愿意回望一眼走过的路,是背叛过往与革故鼎新的分界线。

我们当然要铭记过去,无论民族或个人,都可以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以防悲剧重演;也可以在旧书架中读到新文章,获得新的启示。凯恩斯认为:“希望在前方拉着我们,过去在后面推动我们。希望是动力,过去是后盾。”铭记过去,时常回首,方不会迷失自我,有些过去必须要记得。

同时,过去应当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我们心灵的归处——该抛的就要抛掉,抛掉过去的成功以保持清醒,切断过去的懊悔,勿使自己狭隘。

“忒修斯之船”的谜题告诉我们,我们是过去与未来的媒介,我们正是在不断洗涤过去又存留过去的过程中塑造了自己。当过去的枯枝落叶洗净、金珠玉镯留下,那留下的,便构成了我们的底蕴与素养。

英国洗涤了君主专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却保留国王维系忠诚与荣誉;法国时尚产品日新月异,却不忘应用手工这一古老的制作方法。

“前行与回首,就像日神与酒神那样,既矛盾又协调,我们都想抛却过往全力前行,但那样,狄俄尼奥斯将使你陷于冥迷,因此你需要阿波罗,他把你回归到个体意识,而个体存在的形式,便是回首过去。”我想,鲁思·本尼迪克特这段诗化的学术语句很好地诠释了要向前看,也要回首过去的原因。

请踏上你无休的征程,把你脚上所牵绊的过往除去;但当你奔跑得太快,快要迷失方向时,不妨回眸,过去可以是神性的警告,也可以是慈爱的双手。

着眼未来,铭记过去。让未来成为你的翅膀,以过去作为你的法典。

点评

紧扣现实,开头亮眼。针对文题的核心概念“铭记”与“忘记”,作者从网上盛行的心灵鸡汤文入手,指出不管铭记还是忘记,都有道理但不够全面辩证的事实,进而亮出自己的观点——回首过往与奋力前进向前看,二者不但不矛盾,还应该结合起来。观点的提出,既紧扣文题,又联系现实,更体现思辨意识,让人眼睛一亮。

思维辩证,逻辑清晰。作者首先以历史事实为证,揭示只“铭记”或一味“忘记”的危害,分析“铭记”与“忘记”的关系。接着再进一步指明“过去的成功”和“过去的懊悔”该忘记,“构成底蕴与素养”的要铭记。通过不同角度、两个层次的综合分析,思维体现出辩证性,行文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语言厚重,视野开阔。文风犀利,有杂文的味道,作者将情感寓于语言,表现力极强。作者了解哲学命题“忒修斯之船”,熟记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话,并能自如地运用,展示了开阔的阅读视野、丰厚的语文素养。

得分:54分

【考场作文2】

人生的行囊

《禅的行囊》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来就背着一个行囊,由我们来决定放什么。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会放进去很多,也会取出来很多,重要的是我们该放什么,该取出什么,才能让我们走得不累,走得更远。”是啊,人一生面对的各种事情就像背在身上的包袱,压得太多,便会使我们寸步难行。何不做出取舍,轻装上路呢?

人生的行囊里不应装太多的过去。诚然,那些好事使我感到优越,将行囊打扮得光鲜亮丽;那些坏事激励我前行,使我不能忘记耻辱。可是不要忘了,好的事情会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忘记前方更好的风景;坏的事情会让人心生狭隘,固步自封。这些事情一件件积累下来,只会让人生的行囊越来越重,只会使人不堪重负,使人停滞不前。因此,在人生的行囊中,学会取出,学会放进,方能前路无忧。

行囊中不能装太多的东西。装多少,首先取决于一个人承受能力。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过去的全盘接受、时刻铭记,如果如此,只会让人不堪重负,被过去压死。再者,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前进、面向未来的心。背负过多,必将为过去所羁绊,前进的步伐变缓变重,如何成就向前进、面向未来之心呢?

一个人的行囊中装载的,应是那些对自己有用之物,比如那些过往的经验教训,比如那些道德品质,比如自己的一技之长。这些有用之物,可以使我们的行囊有厚度,不失分量又不过于沉重,且又时刻激励我们前进。有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种田人之称的袁隆平,一生只种田,一心只种田,尽管他如今已是身家过亿,名声在外,各种头衔应接不暇,可他只认为自己是一个种田人,为了新一代的超级稻,仍每天在田地里奔波。美国国父华盛顿,坚决放弃连任总统的机会,回到农田,做一个安逸于田地和农场的老者。他们无一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行囊里应放进什么,应取出什么。铭记初心,忘记曾经的辉煌,放下曾经的过错,让自己的行囊不失分量又不过于沉重,我们应该如此。

面对多元的社会,处理好人生的行囊,更是一种坚守本心、面对真我的体现。如何面对诱惑多多的社会,我们要学会思考,取舍行囊中的事物:人生的行囊不应装有太多过去而影响前进,也不应该空空无物,失去分量,学会取出,学会放入,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点评

因为文题中“一个民族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一句话,所以不少考生在作文时,都从民族、历史层面入手,表现了一种大气之美。但此文的作者,却从个体入手,展现了一种自我完善之美。

文章逻辑思路清晰,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结构全文。前两段在引用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人生的行囊中,学会取出,学会放进,方能前路无忧。接下来一段从两方面论证为什么人生行囊中不能装太多的东西。第四段,举袁隆平和华盛顿之例论证人生行囊应该怎么装、装什么的问题。最后一段对观点进行提升,指出处理人生行囊是一种坚守本心、面对真我的体现,自然收束全文。

略显不足的是,入题慢了,“是什么”部分所占的篇幅过大,显得“为什么”这一部分较为单薄。此外,建议第三部分“怎么办”部分用正反两个例子来论证。

得分:53分

【考场作文3】

溯其来处 启其未来

过去是现在与未来的根,不忘过去、不忘根本,才能立足基础、迎头向上;未来是浩瀚无边的星空,唯有创新与发展,才能开启更璀璨的未来。因此,我们既要溯其来处,不忘根本;也要启其未来,不固守过去。

古往今来,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都是在不忘过去、不忘历史的根基之上向前发展的。屠呦呦不忘中药之本,从《本草纲目》中获得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最终造福万千世人;秦朝不忘诸侯纷争的历史,为防止再次分裂,毅然摒弃分封旧制,开创新制,维护统一;中华民族不忘抗战历史,不忘血与泪的苦难过去,举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过去与历史,才能为未来提供新的契机。而那些忘本之人、忘本之国,终将如流星一霎,湮灭而无所踪迹。

然而,“不忘”并不是固守过去,因循守旧。“不忘”的目的是为了启其未来。倘若“溯其来处”变成了“只有来处”,那么就会受到过去的局限,无法进步。江淹得意于自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一纸英华,选择铭记了世人的赞誉和远播的才名,而忘记了博览的经典和情感的深度体验,终江郎才尽,让人惋惜;英国的老一辈只铭记着日不落帝国往日的荣光,竭力支持脱欧,终“背叛了年轻人的未来”……因此,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为过去所麻痹。我们要有更远大的视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应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以开启一个更明亮的未来。

“溯其来处,启其未来”是在不忘过去也不只记得过去的情况下,以历史为梯,登上新的高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以不忘过去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又以“中国梦”的崭新罗盘为导向,既不忘屈辱,又放下仇恨,不忘来路,以启未来。世界各国不忘20世纪两次大战的惨痛教训,也没有因此避世、拒绝与他国交往,而是和平发展、友好互助,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下携手并进。无论过去和历史的好与坏,我们都不应忘却,因为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来处”;而不忘来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批判继承和发展历史与过去,因为我们终将抵达的是“未来”。过去如同一根脉络连接我们,“不忘记”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与坦然;而未来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我们要去不断发展自身,追逐希望的光亮,憧憬未来。

“溯其来处,启其未来”,不忘过去而不受困于过去,尊重历史而不固守历史,我们终将走向璀璨的未来。

点评

文章文脉清晰,论述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在分析过去和未来的关系中提出“既要溯其来处,不忘根本;也要启其未来,不固守过去”的观点。然后,以正面之例论证不忘过去方能向前发展的道理;以反面之例指明不忘过去并非“固守过去,因循守旧”。接着,以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各国交往的例子证明只有在不忘过去的基础上,放下成见,用如同灯塔般的未来希望之光,照亮前路,方能走向未来。

语言简洁精练,文笔流畅,事例论证时的排比列举,让文章气势磅礴。但由于例子过多,使得论证不够充分,对“不忘根本”和“不固守过去”的内涵揭示还不够明确。

得分:53分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陆姹妮

猜你喜欢
行囊铭记文题
心旅
睿士(2024年5期)2024-05-24 17:37:36
一生铭记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年6期)2020-12-10 23:50:00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3:16
山河铭记
青年歌声(2018年11期)2018-12-19 11:54:28
游子的行囊
戏剧之家(2018年31期)2018-02-12 09:09:02
行囊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中成药(2017年12期)2018-01-19 02: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