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海波&李雪玫:驻足展望,“艺”依旧在路上

2017-02-16 20:35王慧媛
爱尚生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李雪海波油画

王慧媛

迟海波:

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山东油画学会理事、山东工艺美院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代表作品:《没有风的下午》《上午九点半》《罗荣桓在山东》《小渔港》等

主要展览:2014年 “光·涩——迟海波油画艺术展”(山东观象美术馆)

主要出版物:《油画名家——迟海波》《当代油画家迟海波》等

主要馆藏:1998年《静物》由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 2010年《风景》由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收藏

2014年《罗荣桓在山东》由山东省美术馆收藏

李雪玫:

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山东工艺美院教授。

代表作品:《窗前静物系列》《色彩风景系列》《新疆人物组画》《大西北风景系列》

主要展览:2001年 “李雪玫油画展”(美国·堪萨斯城)

2002年“李雪玫油画展”(济南·山东工艺美院)(上海·易典画廊)

2004年“李雪玫油画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秋日的济南,天气分外晴朗,几缕阳光透过净明的玻璃洒落到古拙的茶几上,为吃茶时光增添了一份温暖。偌大的油画工作室中有一个“澄怀味象”的精致阳台,晨起的光束每每洒落在此,总能观照到自我,正如李雪玫所说:“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个静心的地方。”

迟海波、李雪玫的家既是他们的油画工作室又是全家的居所,空间虽然大,却不落空,因为每个角落都被若干“美好”所填充——有古拙质朴的木雕,有民风淳朴的刺绣,有世界各地淘来的纪念品,还有在阳光下舒适生长的花草……这一切都是迟海波、李雪玫真实生活的最好诠释,他们忙碌、充实、忠于自我地热爱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迟海波、李雪玫两位艺术家每日都穿梭于生活与艺术之间,无论对生活还是对艺术都有着细腻而深刻的感触。谈笑间我们了解艺术,品茗间我们体悟生活,赏析间我们忘却了时光。

“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尺度

画室中到处可以观看到迟海波和李雪玫的作品,因为数量太多,部分作品被迫堆砌到墙边。然而,观看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有种诧异不可名状:为何携手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迟海波的作品趋于写实,而李雪玫的作品趋于表现。

李雪玫性格率真,追求“色”与“形”的恣意为之,在画面中保持独立的自我,正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迟海波性格温润朴素、功底扎实,在当下喧哗的油画氛围中,执着坚守自己的写实定位。然而,在相异的绘画表现形式之下,却根植着一致的艺术意识。客观与主观是一种相互辅助的关系,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艺术家都要有主观的参与。李雪玫善于表现绘画的形式,主观情感控制画面的成分多一些,但是笔下流露的都是日常对客观生活体验的积累;迟海波主攻写实的绘画路径,客观上的依托较多,但是客观事物(模特、静物等)只是主观精神的一个载体,正如迟海波所说:“艺术家要挣脱客观世界的牵制去表达真实的自我精神。”而两位艺术家对作品的最终呈现都在追求着“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

与其说“似与不似之间”是作品最终呈现的一种艺术效果,倒不如说这是艺术家所主观控制的艺术创作尺度。对于李雪玫而言,看似肆意涂抹的颜色都是经过了冷静的思考和近于科学的色彩比配的。与大红大绿相间的民间色彩配比的方法不同,李雪玫所创作的色彩系列组画和谐优雅,色彩联系紧密。李雪玫更是在给画面核心色块找血亲的那个人。青年时期在印染厂工作的经历对李雪玫色彩配比的合理使用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气氛是李雪玫作品中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观看李雪玫的作品,时而宁静,时而激情,而观者面对她作品的不同体验正是她的追求。李雪玫在自己的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面对同一幅作品,有的人看到了海,有的人看到了梦,有的人回想起童年的某个记忆,有的人体验到了舒畅的情绪……她在用自己的作品同每个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对话,完成个人油画作品的无限衍生。

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学者之間兴起了一股“镜子学说”: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劝演员要“拿一面镜子去照自然”;画家达芬奇也爱用镜子,他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经常把所反映事物的色彩射进来……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办法,他的心就会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二自然。”而迟海波就是一位“心如明镜”的艺术家。

心如明镜,眼睛才会思索。迟海波在写生过程中从构图伊始到最后画面的呈现都会进行综合取舍,还原画面“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原来的样子”。迟海波谈道:“写实绘画的尺度挺难把握的,太像照片就‘死了,太轻佻浮躁又俗了。我尽量不受客观的牵制与拘泥,把我的一些情感表达进画面里。”作为一位成熟的艺术家,迟海波具有主动控制、安排画面的能力。无论是风景作品中海湾的清晨、寂静的小渔港、潺潺流淌的小溪、春日的水塘、路边的小景、画室一角的野花,还是人物作品中花季的少女、暮色中的长者、打鱼归来的渔夫、课间闲聊的大学生……所有这些作品都以一种平实的视角呈现,亲切而自然,因为那些都是生活中的常景,也就令人没有丝毫的距离感。站在这样的作品前,让人瞬间便能走进画境之中,感受到艺术家情感的温度——宁静唯美,让人沉浸于此。

真诚地表达自我——艺术最可贵的品质

卢西安·弗洛伊德是迟海波十分推崇的艺术家,问及原因,迟海波给予了我们一个简单明了的回答:“因他的真诚震撼到了我。”在今日喧嚣浮躁的艺术氛围下,可贵的不是虚华张扬的个性杂耍,也不是谄媚示好的市场迎合,最可贵是艺术家忠于画面对自我的真实表达,正如卢西安·弗洛伊德式的画面呈现——“入木三分”。

在与两位艺术家交谈的过程中,“挺难的”三个字出现了极高的频率。“挺难的”,在这对伉俪身上包含了许多意味。李雪玫说:“我们的艺术一直在路上。”在路上,那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路上,那就要习惯失败的滋味;在路上,时刻内心清明才能看到美的颜色;在路上,需要每日慎独方能找到自我。

艺路艰辛,幸好有你。观赏迟海波、李雪玫的作品,与其深入交流,才最终理解为何技艺的修炼与生命的心境互为依托。两颗纯净的心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坚强勇敢,两个携手的人在时与光交互荏苒的岁月中温情坚守,虽平实无华,却足够动人。夫妇二人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依旧会携手并进,坚定地走下去,将最真诚的自我书写到画面中,继续打动着那些爱生活、爱艺术的人。

乐活于心——生活的常态

携手走过30年的艺术之路,每日作画俨然成为夫妇二人生活的常态,如同三餐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日在画面中寻找新发现,是两位艺术家最平常也是最快乐的事。一切快乐源于好心态,平日里夫妇两人平实朴素,乐活于心。

提及兴趣爱好,内敛温和的迟海波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是个十足的相机爱好者!”迟海波笑着说。在迟海波家里收藏着各种各样的相机以及相机配件。李雪玫更是打趣说:“他每次买新设备就向我保证那是最后一个,再配上这一个就全了,买了那么多设备也没有一张像样的摄影作品。”而迟海波总会拿出个不可驳回的理由:“艺术创作要依靠高清设备嘛!”

画室中有张大案台特别显眼,那是李雪玫每日练习书法的“地盘儿”。她每天抽闲运笔书写,凝神静气忘却繁杂。她的案头旁有一架钢琴,是她女儿小时候买的,现在她自己偶尔也弹一弹。

谈及女儿,夫妇两人颇感自豪与幸福,女儿现在在法国工作,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近期二人正打算去法国看望女儿,顺路去欧洲走走,到各大美术馆汲取艺术上的营养和精神上的力量。毕竟艺术仍旧在路上,需要驻足,停留,思考,展望。

猜你喜欢
李雪海波油画
搏浪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Manipula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n Liu’s back tuina therapy for kids’ cough variant asthma in remission stage
山清水秀
说海波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between rotating conical cylinders of two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Improvement of Intercept Probability Algorithm for Anti-ship Missile Based on Search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