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生“稳居”首位的喜与忧

2017-02-16 19:46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门留学生大学

@高金萍(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目前,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稳居国际生占比首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在这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留学归国人员的数量逐年上升,近三年归国人员高于出国人员。中国学生赴海外学习,既是中国社会逐渐开放、与世界共舞的表现,也是中国科技进步和人文交流提升的结果。经历了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回国后能够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看待社会,同时也更善于在比较中发现中国社会之不足,成为促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就中国留学生本身的素质来说,他们有的出国前就是学校的佼佼者,在海外接受教育后,有望成为世界顶尖人才;有些留学生在出国前并非高素质人才,在海外接受的教育也难以比肩国内。一方面,这些留学生归国后,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符合预期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发展机会,取决于未来中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另一方面,他们带回的新的教育理念,将极大地冲击中国现有的教育观念,其中如何将西方教育理念本土化,将构成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最大冲击。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中国在国外留学生总数排名第一,这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天比原来预想或期盼的日期似乎更早了些。中国是人口大国,当然也是求学人数最多的国家。当中国人有能力为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买单,当中国人思想更加开放、具有了国际视野,当中国人意识到投资教育比投资任何领域都具有更加持久而优厚的回报时,中国的学生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国去求学,而且人数远超其他国家,就一定是顺理成章的事。更多的学子走出国门求学,是以国家经济发展为支撑的;反之,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则需要更多的包括众多的留学生在内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二者是互为因果,而且是同向同行的。當然,更多的学子走出国门求学,对中国的国内教育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和竞争,能很好地激励国内教育扬鞭奋蹄,提高办学质量。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是,与日俱增的中国海外学子学到了什么?学成之后怎样更好地报效生他养他的家国?如何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蓝晓霞(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走出国门,踏上留学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日趋多元的教育选择的充分体现,对于培养学贯中西的国际化人才一定是有利的。但是,初中甚至小学阶段的低龄留学渐呈上升趋势还是令人不无担忧。一是小留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欠缺,过早离开原生家庭,过海外寄居式生活,对孩子的适应性是个极大挑战,也必然导致其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和家庭温暖,这种国际性的反方向的“留守儿童”同样会出现很多成长的问题。二是初高中是孩子价值观形成,奠定深厚文化与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过早让孩子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和影响,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主动摒弃,更是大大增加了其全盘西化的可能。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很可能造成留学生回国后无法适应国内的社会生活,出现事与愿违的后果。所以,还是等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后,再出去留学会比较稳妥。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中国赴海外的留学生在全球居首,此事有喜有忧。一喜,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腰包鼓了,可以支付海外留学的费用。二喜,中国人的国际化意识不断增强,不再固守故乡,而是愿意走出去看世界,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和前沿知识。三喜,中国学生的文化素质不断增强,能够符合或满足世界各国大学的要求,能够和世界各国的学生同台竞争和角逐。当然,在我们送走一批批优秀学生远渡重洋之际、之后,内心或多或少还是该有些惆怅。一忧,还是应该想一想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办好我们的大学,缩小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是当务之急。我们不能只是把自己的学生送出去,而要把世界各国的学生吸引进来。二忧,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刻不容缓。畅通学生的大学之路,而不是人为地设置各种障碍。许多低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就是为了规避其中的各种问题而选择出国的。三忧,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让更多希望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能够进入中国大学的校门,而不是只能去国外读书。

猜你喜欢
国门留学生大学
守国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至善
何国门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出走的中国人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小 启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