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为全面推进吉林省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调整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32.4万亩,比2015年减少126.17万亩,继续位居全国第9位;粮食总产743.44亿斤,同比增长1.92%,继续位居全国第4位;单产986.99斤/亩,同比增长3.07%,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比全国平均高出260.04斤/亩。一是备春耕物资准备充足,注重发挥农业机械效率高、质量好的优势,实现了一次播种拿全苗。二是调整了种植业结构,调减籽粒玉米面积,调增水稻面积、大豆面积、杂粮杂豆面积和经济饲料作物面积。三是推广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面积2600万亩,实现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手机测土施肥实现全省全覆盖;开展生物防治玉米螟3530万亩,实施农田统一灭鼠1927万亩;建立水稻、玉米控药控水控肥试验区各6个,开展绿色植保和节肥节水技术措施集成试验示范;创建绿色高产高效县11个,示范片214个,面积240万亩,辐射带动580万亩。四是注重防灾减灾。增打抗旱井1847眼,玉米抗旱坐水种1660万亩,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13.7亿立方米;重点加强土蝗、玉米螟、玉米大斑病、水稻二化螟、水稻潜叶蝇、水稻稻瘟病等防治工作,遏制大面积病虫害发生。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2016年以来,全省围绕实施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组织推动、综合协调和督导落实。一是抓规划落地。制订2016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實施意见,督导14个县制定本地《规划》和5年任务清单,打造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抓督导落实。组织14个重点县与省政府签订2016年率先工作责任状,制定下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督查指导工作方案》《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14个县(市、区)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督促各地抓好落实。三是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本着“渠道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涉农资金33亿元,全部拨付到位,集中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10月31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98.61万亩,占全年任务量的47.1%,年底前完成立项规定工作量。将高标准农田纳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县级政府重点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建管责任一抓到底。加强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排灌、土壤培肥和农机作业能力。
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突出棚膜经济、人参、食用菌、林蛙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强指导服务,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园艺特产业预计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蔬菜总产量125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一是优化种植结构。新增花生等油料作物52万亩、瓜菜10万亩;新棚室2.1万亩、改造棚室3万亩;全省棚膜蔬菜总产量460万吨。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棚膜蔬菜产业专项资金3500万元,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蔬菜生产大县建设棚膜蔬菜园区,支持传统农区围绕省内主要交通沿线推进棚膜蔬菜集中连片开发;安排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90万元,重点扶持珲春神怡菌业等4户企业开展菌棒工厂化生产,全年食用菌产量120万吨,同比增长9%;落实特产之乡扶持资金100万元,对榆树泗河圆葱、洮南黑水西瓜等5个特产之乡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新认定九台上河湾金红苹果、珲春板石富硒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