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热度不再

2017-02-16 19:00徐文龙
投资北京 2016年11期
关键词:降温

徐文龙

今年北京的秋阳不甚暄暖,而这股先人一步的寒流,似乎刮过了时间的界限,连带向来被认为黄金档期的暑期档一起降了温。

今年,中国电影600亿票房大关指日可待,然而作为一年中票房产出最高的黄金时段,暑期档票房却始终乏力。在一路飚红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当下,暑期档降温背后,其实有着并不简单的因由在其中。

从非典型暑期档说起

2015年中国票房产出440亿元,电影人集体预估中国市场2016年突破600亿指日可待。然而在一年最热的暑期档,今年中国电影却交出了一份看似不尽如人意的答卷。据统计,今年暑期档总票房124亿元,较之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份数据看起来似乎无可厚非,然而需知中国电影的票房在近10年来,都以平均超过30%的速率在飞速增长着,2009/2010年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率更是出现了峰值的63.8%。这也是人们会预估中国电影票房2016年会轻松突破600亿的原因。

在一年当中,暑期档的票房产出是最具动力的,把它当成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的风向标几成惯例。而在这样疯狂的增长速率下,今年的暑期档票房居然只能达到与去年环比持平,自然是一件足以令中国电影界热议的大事。另外需要说明的,今年暑期档国产片总票房只有可怜的近47亿元,这要比2015年同期的79亿元缩水近四成。也就是说,暑期档本土票房遭遇滑铁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暑期档大门始启,《原来你还在这里》、《大鱼海棠》、《摇滚藏獒》、《寒战2》四部影片当即开始厮杀;待到中盘,“大哥”成龙的《绝地逃亡》斜刺一剑加入战局;收官将至,有着大IP的《盗墓笔记》强势入驻,开始争夺属于自己的一份市场。主流之外,外围战圈也相当火热,各家影片你方唱罢我登场,整个暑期档,上映影片总数早已逾百。

然而就是这样的纷杂之争,至暑期档最后居然只落得一个百花齐放的场面,全然没有一部影片能够撑起票房。相比较2015年的暑期档前有《大圣归来》拉口碑,后有《捉妖记》挺门面,2016年的暑期档观众们则似乎总在等待。人们一直在等待着一部影片,它姗姗来迟,能够抓住人们的视线不放。2016年市场也似乎总在等待,等待着那部姗姗来迟的影片能够走进中国电影历史票房排名。但可惜这个姗姗来迟已后会无期,甚至接续上的国庆档也萎靡不振,票房环比仍在下降。

其实单单把暑期档剥得赤条条放在民众眼前接受指摘,似乎对暑期档而言有所不公。因为仅就我们能看到的2016年票房数据而言,增速下降的责任也并不仅是暑期档背负的。2015年的贺岁档直接将去年的火热延续到了2016年的前三个月。仅仅过年7天就突破36亿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近50%,这样骄人的成绩让人们再一次相信了对市场的判断。可春节档刚过,人们就遭遇了一次小小的票房滑坡。

四月,中国票房31亿,而同比去年却是41亿,负增速32%。但人们将其视为中国电影过热后的缓冲期,并不甚在意。可曾被预言“轻松突破10亿”的五一档却也仅仅总计获得6.57亿票房。这样的成绩,终于开始让中国电影人的神经慢慢绷紧。

暑期档的疲态即是终结吗?国庆档收官15.67亿,环比2015年18.5亿的成绩,达到了负增长15.3%。中国电影的2016年似乎注定了要降温,这样看来,往年极为惹眼又典型的暑期档票房,今年似乎闹了一次“非典”。

冷空气从哪里来

今年以“暑期档”为首的整体票房滑落是有着几个原因相互交织而得出的结果。其中有资本层面的、政策层面的,亦有内容层面的原因。

最先要提起的是政策层面的原因。

去年的票房冠军《捉妖记》被爆票房造假,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从者接至,今年的《叶问3》更是被爆出“洗钱”,令人瞠目结舌。无论是从宏观调控市场泡沫还是扭正市场秩序而言,政策层面都必须出手。所以在票房监管力度,以及票房筛查力度上,今年的暑期档都达到了最大值,如业内人士一言,号称“最干净”的暑期档。

其二,今年在政策上遏制了“无票补,不票房”的局面。所谓“票补”,即制片方拿钱给发行渠道,比如猫眼电影、大众点评等网站,采用低价销售电影票,以期取得票房和观影人次上涨、口碑相传的效果,进而撬动市场,赢得更大的票房数字。今年,各院线降低了票补额度,大额度票补从而让观众购买超出价格底线的低价票的局面消失不见了。票补下调意味着票价上升,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有很多人大呼看电影贵的原因。故而由于低票价被吸引的新观众们今年也流失了不少,这也造成了今年票房的低增速甚至负增速。

艺术和金钱永远难解难分,在资本层面。2015年440个亿的票房让中国电影市场肾上腺素亢进,电影人、资本、市场人员,每一个和票房息息相关的板块相互拥簇着进入了市场,沸反盈天。今年7月,阿里影业宣布发起设立目标为20亿元的文化产业基金,互联网掘金巨头参战。8月,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幸福蓝海集中登陆A股市场,同时说明了人们对电影市场的淘金期盼。

然而热钱注入的缘由我们无须多问,可事实是这些热钱带动了很多人走进这个市场。暑期档上映了超过一百部电影,诸君细细数下来,仍能叫起名字的,是否能超过十部?热钱期望在市场中捞快钱,但可惜的是小成本和无名电影充斥着市场,拉低了人们对档期的期盼。

很大程度上资本决定了电影的票房,而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电影票房我们能看到的是口碑效应起到了很大作用。包括《追凶者也》在内的几部影片,低开高走,最终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单就评价而言,今年的影片口碑疲软。有数据显示,2016年暑期档上映新片65%以上口碑评分都在五分以下,更有57%以上的国产片好评率未达平均线。这样的口碑效应也将一些质量低下的影片拒之门外,从而导致了2016年票房降温。

此外,中国市场今年对好莱坞影片的抗性也令人出乎意料。今年暑期档一共有五部好莱坞一线大制作上映。其中《忍者神龟2》斩获3.93亿,《爱宠大机密》获得3.88亿,《谍影重重5》分得3.86亿,《冰川时代5》冻结3.46亿,《泰山归来》收官3.06亿。居然没有一部影片超过4亿票房?这是观众和电影人的集体惊呼。

其实原因是可以想见的。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更加紧密,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好莱坞影片的抗性加强。人们对好莱坞大片的认知已经达到了基本水平,而美国制造再也不是能够让人惊呼奇巧绝伦的荧幕恩物了。而这也让中国票房降了温,曾记得《速7》的票房21亿,比暑期檔所有好莱坞影片加起来还整整多出了3个多亿,票房差甚至快赶上又一部《大鱼海棠》了。

喜忧参半

中国电影票房降温其实是一次市场考验的结果,而市场就是观众。观众开始有良莠的判断,开始凭借口碑去追踪目标,开始真正关心电影,这是很小的第一步,但却有着巨大的意义。因为口碑是过热资金和捞快钱的天敌,它能够让中国电影良性运转。

此外市场降温还让很多资金持有者由狂热转为了观望态度,这也是一件好事。有很多资金以获取利益的目的进入市场,可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很低,一旦被市场淘汰,这个人和他的资金就直接消失在中国电影市场这个庞然巨兽的口中,万劫不复。市场的冷静也使很多人冒进的态度有所转变,这让过热的中国电影市场重新获得了审视自己的机会,也有了能冷静思考方向的时间。这是一次排水除泡沫的机会,也是一个过程,中国电影这个过热的巨大蒸汽机需要这样的冷却环节。

市场降温的坏处也是明显的,因为人是从众的,观众集体走向电影院,引起的是可怕的连带协同效应。这会使中国电影市场一路彪红,不断产出利益,而经济基础同样决定了电影市场的上层建筑。同理,当人们都冷却下来的时候,恐怕遇到的就会是市场的巨大滑坡。而令人恐惧的是,中国电影这座山的山脚下,众人云集,摩肩擦踵,一旦滑坡,后果恐怕难以预料。

猜你喜欢
降温
为什么发烧时要给额头降温
春天
降温小帮手
降温了吗?
降温的办法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酷热当头,那些令人捧腹的降温方法
离开
降温海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