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铭
(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预设
——生成“妙趣”语文课堂
陶明铭
(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而通过精心的预设,让整个学习过程逐渐走向开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系统的知识,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因此,预设生成的课堂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小学语文;预设生成;和谐课堂
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更加追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让教师用动态化预设生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进行探究,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成长,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就离不开对教学的预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预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一清二楚。在预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课堂活动设计,这样才能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体会,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1]。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时,教师就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精心预设,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文本预习,然后让学生描绘一下文本中的具体情境。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大家这样展示自己的观点:这首诗虽然看起来简单,只有二十八个字,但是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非常天真可爱的小孩子的形象。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大家的预习,对于这首诗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诗中那种天真烂漫的农村孩子的淳朴生活,实际上,这样的诗还有很多,那么,你能找到类似的诗歌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们纷纷搜集相类似的古诗,例如学生们展示了《所见》《村居》等古诗,学生们在共同品味这些古诗的过程中对于这类古诗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境,例如鼓励学生抓住“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话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其中的细腻心理,之后将这首古诗进行改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逐渐深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在预设教学的时候,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掌握水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课堂预设符合学生的特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者精心预留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了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生成无限的精彩[2]。而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利用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不一样的体会,让学生的学习逐渐深入,获得深刻体验。
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课堂学习的开始阶段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在文本中,开始司马迁总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甚至想血溅墙头,但是为什么最后他又不这么想了?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呢?”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和故事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于司马迁的心理变化体会起来也很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采用了为学生补充背景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教师为学生补充了关于“酷刑”的资料,让学生们认识到“宫刑”是一种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刑罚,不仅摧残人的肉体,更是摧残人的精神和人格,让血性男儿感受万般屈辱。在这样的认识下,学生们对于文本中的司马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基于此让学生再次了解司马迁的心理,结合《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一段内心独白,学生们对于司马迁的悲痛和愤慨心情有了深刻感触。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为学生适当地拓展文本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心理变化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对于文本内容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预设,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体会。根据这样的教学要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由展示自我,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在动态的课堂活动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发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就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这篇课文中,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深厚情感进行深入体会。为了实现这样的预设目标,教师首先从文本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经过大家的预习,对于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大家都深深陶醉于桂花雨的浓郁香味中,沉醉于桂花带来的清爽感觉中。那么,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看一下这篇课文的题目,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样的独特见解呢?”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们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看法,于是有的学生这样说:“老师,我认为这个题目不是太好,为什么要说桂花雨,而不说桂花雪呢?纷纷扬扬的雪花不是更符合桂花落下的情境吗?”而教师就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究,认识到《桂花雨》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美好情感,而“桂花雨”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桂花落到身上的感觉,加上桂花浓郁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并没有局限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样式,而是为学生构建了自由轻松的开放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学生们能够自由展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但是我们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们总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环节。而如果我们能够对于这样的生成善于利用,那么就能更好地完善我们的预设目标,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例如,在教学《夹竹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通过抓住课堂生成环节的利用让学生完成课堂预设,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实现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重点内容,就在抓住文本内容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却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同学们,你们可能还不了解夹竹桃这种植物吧?实际上,夹竹桃是一种有毒的花,即便是它的花非常艳丽,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小心接近它,可是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这种有毒的花呢?”这样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文本、解读文本,完善了课堂预设。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预设环节,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精心预设,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逐渐深入,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妙趣横生的课堂。
[1]王晓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29.
[2]田茂珍.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7,(13):65-66.
陶明铭(1988),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