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现决心与领导力应对世界不确定性

2017-02-16 02:40张旭东
今日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瑞士主席世界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中国展现决心与领导力应对世界不确定性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当地时间2017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达沃斯共同启动中瑞旅游年

中国领导人在国际社会的焦虑和期盼中,充分展现了政策决心与坚强的领导力,携手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为全球和平与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与构想,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共鸣与热烈回响。

在经历了2016年国际局势的剧烈动荡与变迁后,国际社会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忧虑超过以往。“不确定性”成为各国政治领导人在新年致辞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国际舆论习惯于在新年伊始首先将目光投向西方发达国家,而作为国际话语权最为集中的一个群体,如今七国集团成员们的政策倾向似乎并不能起到安抚国际社会的作用,反而更加剧世界的焦虑情绪。美国新政府致力于在全球化下的经济贸易格局中,强行以政治干预来实现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再分配;西欧国家在低迷的经济增长绩效下,面对移民与难民的冲击出现了严重分化:英国即将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而德国和法国则为捍卫欧洲一体化进程步履维艰,其他欧元经济体不时面对国内保守政治势力与民粹思潮的挑战。

国际社会焦急地期盼强有力的国际领导出现,以帮助减少国际政治与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理顺大国之间的战略互动关系,重申对以自由贸易为标志的全球化进程的支持并促进包容性发展。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挑战,人们都期待能有大国就完善世界治理给出兼具创新与实效的可操作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交迈开了新春的脚步。中国领导人在国际社会的焦虑和期盼中,充分展现了政策决心与坚强的领导力,携手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为全球和平与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与构想,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共鸣与热烈回响。

日新月异的创新战略伙伴

2017年中国领导人的首次出访选择瑞士是别具深意的。历史清晰地记录着瑞士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创造的成就与多项“第一”。作为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瑞士与中国建交已经跨越67个春秋,两国关系作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逐步实现质的提升。2016年瑞士成为中国首个以“创新”为鲜明标志的战略伙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瑞士也是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者,来自瑞士的迅达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工业合资企业。在近年来的中欧经贸合作中,瑞士依然走在最前列,不仅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而且在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创立亚投行等方面为中欧合作树立了典范。因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世纪到来后实现对瑞士的首次国事访问可谓水到渠成。

在习近平主席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的会谈之中,双方达成了多项非常重要的共识,对于进一步丰富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两国之间的务实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双方一致同意在中瑞创新战略对话平台这一新机制的统筹和引领之下,加强“中国制造2025”同瑞士“工业4.0”之间的对接,推进两国企业和

当地时间2017年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伯尔尼会见瑞士联邦国民院议长施塔尔和联邦院议长比绍夫贝尔格

中瑞两国还将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升级,扩大在贸易、投资、金融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两国领导人还着重提到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合作。研究机构的创新合作。这也是中国同又一个重要国家成功实现了发展规划的战略对接。另外,中瑞两国还将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升级,扩大在贸易、投资、金融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两国领导人还着重提到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合作。

目前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的营商环境对于欧洲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变得越来越不利,尤其是中国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很多企业的担忧。对这样的担忧和疑虑,中国政府在不断出台各种加大开放、促进外商投资的政策同时,也有必要同欧洲企业的负责人坐下来当面解释和澄清各种误解,给各国投资者以信心。于是,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瑞士的紧凑行程中,专门安排与洛伊特哈德主席共同会见瑞士经济界的代表,显示出中国欢迎包括瑞士在内的欧洲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的诚意。

为中国民众所熟知的雀巢、瑞银等企业在长期同中国的合作中,勇于开拓创新,总能够敏锐地把握商机从而取得丰硕的回报。习近平主席表示,瑞士在智能制造、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力与能源、食品和医药等领域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成为中国的创新战略伙伴。对于中国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瑞双方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产能合作等领域积极开展三方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对此,瑞士企业界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认同,愿意加大对华投资,同中国政府与企业开展高水平的技术合作,促进两国的创新发展。

除政治互信与经济互利合作之外,中瑞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地处阿尔卑斯山麓的瑞士有着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迷人的风光也使其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作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全民冰雪运动,中国游客也对瑞士的旅游资源十分向往。因此,中瑞两国决定2017年共同举办旅游年活动,并在北京全力筹办冬奥会的过程中,加强双方在冬季体育运动方面的合作,为北京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盛会添砖加瓦。

创新是21世纪推动世界发展的灵魂。作为有“科技创新之国”之称的瑞士,始终走在全球创新发展的前列。根据《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瑞士令人惊叹地连续第八年蝉联榜首,这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显示了该国所具有的极强发展活力与潜力。在同一份榜单上,中国连续第三年位列第28位,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位列前茅,但是依然与瑞士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如今的中国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是要在这方面奋起直追,而日新月异的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将有助于中国早日跻身世界“创新强国”的行列。

达沃斯迎来中国高光时刻

瑞士小镇达沃斯对于洞悉世界经济风云是一个绝佳的场所,每年年初在这里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都汇集着数十个国家的千余位来自政界、企业、学术界和媒体界的代表。中国自1979年以来同世界经济论坛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著名经济学家钱俊瑞率团与会,开启了中国同世界经济论坛的不解之缘。

“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是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题。这场聚焦世界经济走势的论坛是习近平主席此访的重头戏,而他在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则是国际社会万众瞩目的焦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主张,展现了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

对于当前的世界形势,中国领导人曾做出简明精炼的概括:1、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2、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3、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处于酝酿之中;4、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5、政治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增加了世界经济前景的变数。换言之,可以用“青黄不接”来形容世界经济的增长困境,同时可以用“交叉感染”来描述世界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消极影响的忧心局面。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共遭遇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达143.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36.8%和76%。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达到了历史高点,这表明全球贸易摩擦的政治化、措施极端化倾向明显。

另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9%,相比2015年提高了14.2%,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更是达到了80%,仅中国就比发达国家的贡献率总和还高出一半。实际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都在30%以上。中国的一枝独秀和发达国家的集体低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长绩效的两极分化造成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步履蹒跚。

基于这样的现实,习近平主席到访瑞士之前,在当地媒体发表的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的文章中提到:“当前,人们普遍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感到焦虑,反经济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主张对现行发展道路、分配制度、治理模式进行反思和变革的声音增多,世界经济走向成为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演讲正是要回应上述问题,提出中国对全球经济与政治发展挑战的系统性思考和应对方案。这篇重要演讲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描述简单却又极难回答的问题:“世界到底怎么了?”要让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意见殊为不易,尤其是当人们在塑造当今世界的重要动力源—全球化的效应方面存在着严重分歧的情况下。

首先,必须明确困扰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不应该由全球化来“背锅”。例如,牵动世界的难民危机,根源在于战乱、冲突和地区动荡。再比如,全球金融危机根源在于金融资本过度逐利,而金融监管严重缺失。不应该让全球化为并非其导致的问题承担责任,不合逻辑的挂钩将使人们陷入更深层的迷茫,无从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其次,必须对全球化的效应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就其积极的一面来说,它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促进了世界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推动了科技和文明的进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员流动。然而从消极的方面看,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全球增长与分配、资本与劳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这好比在蛋糕越做越大时所有人都会受益,而蛋糕越来越小时,多分一点还是少分一点都容易引发所有人的斤斤计较。

再者,需要加强对未来全球化的适应与主动引导,消解其负面影响,使其更好地普惠各国与各民族。在这方面,中国对全球化态度的转变与融入历程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对于全球化持有很深的疑虑,特别是国内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争论得很激烈,关于“狼来了”的预言一度十分流行,但是如今中国却在为全球化摇旗呐喊。正是因为积极主动的融入,使中国在全球化中实实在在的获利打消了人们的疑虑,真正做到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正确认识全球化的基础上,当前世界经济领域有三个突出的矛盾亟待解决,分别是:第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第二,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变化;第三,全球经济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令人担忧的是,如今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所拥有的财富超过了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全球共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6年7月发布的关于全球25个发达经济体收入的深度报告,65%至70%的家庭从2005年至2014年间平均收入增长停滞甚至出现了下滑。可以说,增长与分配公平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也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

当地时间2017年1月16日,在瑞士冰雪小镇达沃斯,第47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在即

针对上述世界经济的“疾患”,中国给出的“药方”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首先,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其次,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再有,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最后,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在阐述上述倡议时,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可谓“金句频出”,引起与会者持续热烈的掌声。针对贸易保护问题,习近平主席表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搞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一表态也成为全球多家知名媒体的新闻头条,是对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的强有力回应。而对于气候变化协定的质疑之声,习近平主席强调:“《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作为全球碳排放大国,中国负责任的行为将对在这一问题上立场动摇的国家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介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未来政策方向时,习近平主席透露了诸多政策利好,特别是预计在未来5年时间里,中国将进口超过12.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多达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而对外投资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7亿人次。这必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金、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为宝贵的合作契机。同时,中国未来还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需要重申的是,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去打货币战。

在演讲的末尾,习近平主席还留下了一个“彩蛋”,宣布中国政府将在2017 年5月于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三年多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超过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正式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的总额已经达到了500多亿美元,这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都将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高峰论坛的举办,将使得“一带一路”建设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为世界和区域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世界的联动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对于中国领导人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国际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国际社会纷纷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其中,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表明,中国将继续作为增长的关键力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引领作用,并致力于推进战略性改革进程。这展示了中国将继续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致力于推进全球化。”施瓦布认为这篇讲话传递出了重要的信息,注入了正能量,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信心。

多边治理:积极有为的中国身影

瑞士日内瓦是世界多边外交的主要舞台之一,每年在这里举行的会议超过一万次,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外交而言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54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了旨在讨论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初登国际舞台,他在会议上表现出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合情合理的主张以及机智灵活的才干,都给与会者以至整个国际社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为期3个多月的日内瓦会议缓和了远东的局势,更对中国外交新格局的形成以及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对新中国国际声望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中国领导人再次来到这座国际会议之都,就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发表来自东方的看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进言献策。在日内瓦的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反映了中国对于世界发展的一种积极而宏伟的构想,是解决纷繁的世界矛盾、规划国际政治与经济发展蓝图所依循的重要路径,是人类就自身命运与发展前途这一重大问题富于创造性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深刻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和绿色低碳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而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信条。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四项不变的决心,以应对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世界: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变,特别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尤其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变,致力于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变,旨在坚定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其权威地位与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这样的构想,也体现出中国对于全球多边治理的鼎力支持,更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治理机制推进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对此,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和联合国秘书

当地时间2017年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这是会见后,习近平在巴赫陪同下参观往届奥运会奖牌展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深刻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和绿色低碳,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而清洁美丽的世界。长古特雷斯高度赞赏中国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瑞士洛桑是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可以说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首都”。中国领导人到访洛桑,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鼎力支持的体现。北京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中国已经将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筹集各方力量,协同组织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在落实和履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方面,北京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所提出的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以及推动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将树立奥林匹克与城市共赢发展的典范。中国所主张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认可。

从1980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算起,迄今中国已经参加了10次冬奥会,一共取得了12枚金牌、22枚银牌和19枚铜牌的成绩,逐渐成为一个冰雪运动的大国。借助举办冬奥会的契机,中国的冰雪运动将会蓬勃开展起来,而且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也有利于全民健身以实现全民健康,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卫生问题同样也是全球性的挑战,而推进全球卫生事业是落实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期间,在世界卫生组织诞生70周年之际专程来此进行访问,并同总干事陈冯富珍举行了会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全民健康是重要的基础。中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始终把卫生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将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在全球卫生事业中发挥领军作用,为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作出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就“一带一路”合作达成了重要的共识,中国欢迎世卫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双方在这一框架下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健康卫生水平。习近平主席和陈冯富珍总干事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

通过对瑞士的国事访问,在达沃斯和日内瓦就世界经济局势和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发表的两次重要的演讲,以及访问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奥委会,中国领导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理念与构想,而中国致力于多边治理的信念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迎来重要的发展节点,中国展现出的政策决心与政治领导力,将成为国际社会共克时艰可以信赖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瑞士主席世界
习主席视察到广西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李主席的人大故事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瑞士镇迷阵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