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017-02-15 03:31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胡文谦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统整教研公民

□文/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 王 丹 胡文谦 张 莉

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文/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 王 丹 胡文谦 张 莉

一、寻根学校文化,探索课程建设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充分意识到,只有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并将学校课程建设植根于学校文化上,才能不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百年传承,确定办学理念

1911年,中华路小学根据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五育并举”思想立校。在百年风雨的洗礼中,又于2011年确立了“公民素养教育”的特色定位。我们以“知行合一,养成公民”为教育理念,围绕着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渗透公民意识、发展公民素质、提升公民能力,为学生成长为具有华夏根基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文化引路,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们所蕴含的价值观引领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通过拆分、整合、分层和创生这四个课程建构方式,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推进学科融合。我们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具有相互影响、前后有序和课程间互动的相关课程,以集群的方式重新集合,形成了四大课程群。语文与品德课程群以“人文修心”为理念、数学与科学课程群以“数理益智”为理念、艺术与生活课程群以“艺工达美”为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群以“锻炼健体”为理念;每个课程群涵盖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构建起“四群三类”的课程结构体系。

(三)立足课堂,彰显民主要素

和课程相比,教学是更加具体的行动,要做好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必须要有特色的课堂文化。我们将民主思想扎根课堂,“人人参与、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人人成长”是我校民主课堂的核心要义。“营

图一 “四群三类”的课程结构体系模型

造安全氛围原则、建立开放空间原则、树立学生信心原则、尊重差异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五大教的原则。“自主思考原则、耐心倾听原则、勇于表达原则、合作互助原则、认真作业原则”是五大学的原则。教和学权责统一,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开放、聚焦、练习、提升”是民主课堂的“四维”模型,它让师生成为目标一致的学习共同体,为人人成长奠定了基础。几年来,我们也探索出了一条从文化到课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打造特色课程,凸显核心素养

9月13日,教育部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通过反复学习和解读,也看到了我校课程建设的素养培养与之一脉相承的地方。最能体现学校理念的特色课程和特色评价努力为学生打下中华文化的根基、树立民族自信,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担当社会责任,很好地实现了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

(一)传统文化课程,奠定文化基础

悠悠中华史,上下五千年,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结合课程辅助活动,把葫芦丝、国画、书法、围棋和武术纳入课程内容,再加上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自主开发的中华美食课,形成了学校的“传统六技”课程。我们精选“春节、清明、端午、乞巧、中秋、重阳”六个富有文化蕴涵的节日作为学校“传统节日”课程。如清明节,我们通过各学科统整,让孩子们说清明、画清明、写清明、诵清明、论清明。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高雅的审美情趣、质朴的道德操守和初步的哲学思想。

(二)行为基金评价,助推自主发展

“中华星行为基金”的日常评价是我们课程建设的代表性成果。每人一本基金存折,里面记录着孩子们的课程学习的成长足迹。

大队部每一周会从五个方面对班级进行评价,如获得五星级中队的称号,就能得到50颗“中华星”行为基金的奖励。再由各班班主任统筹学科教师,根据班规、班级公约等,结合每个孩子在那一周的具体表现,分发班级得到的行为基金,存入孩子们的基金存折。当基金数量累计到相应等级,就可以在每月末,领取由孩子们自主开发设计的纪念品。

这种由上自下的激励机制几乎涵盖了学生各项发展领域,并通过自下而上的评比得到了落实,较好地助推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公民行动课程,鼓励社会参与

“关心天下事,做好身边事”是学校的校训,我们在公民行动课程中搭建了校内校外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老师们利用朝会时间,开设了“朝闻天下”、“新闻短播”等栏目,组织学生读报纸,观看新闻节目片段,利用班队会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当一当“新闻小主播”,谈论时事新闻并发表自己的感想。校园风纪队、学生议会等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团体管理的意识,让他们懂得无论在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应该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权利与义务。而学生达育论坛和“红领巾提案”这些参政议政活动,更希望孩子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关心学校、区域乃至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走出校园的研学旅行,不管是市内的拓展训练、国内的营地体验,还是国际游学交流,更让孩子们立足中华、放眼世界,体验集体生活,感受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团队互助、合作意识、独立生活的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其对环境、自然、历史、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在众多的社会参与活动中,家长们也卷入其中,陪伴孩子们参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走进社区敬老院、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野餐露营、社会调查等,在社会参与的同时,也更好地融洽了亲子关系。

公民行动课程需要孩子们统筹运用各项知识技能,如搜集整理信息、文字写作、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因此这门课程也成为我校最具亮点的特色课程。孩子们融汇学习与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都得到了锻炼,具有华夏根基和国际视野的中华小公民正在逐步养成。

三、采取三维策略,实施课程统整

课程统整是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我校围绕公民素养教育进行的课程统整,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能,意在使学校教育、个人、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结,在满足个人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实施课程统整将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我们根据课程统整的实施原则:整体性、联系性、层级性、丰富性和民主性,探索出三种统整形式。

(一)学科内统整,丰富课程内涵

学科内统整,旨在针对某些课程重学科本位轻资源利用的状况,对现有内容进行筛选、丰富、完善,以促进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如《国学经典》是我校在深研语文课程标准,融合标准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习得、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三方面的要求后创生的一门课程。该课程选取经典篇目,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成语典故》、四年级《经典诗词选集》、五年级《论语》、六年级《孟子》《大学》《中庸》,与学校的六大德育主题(懂礼仪、会合作、知感恩、讲诚信、乐公益、观时政)同拍合步。学生在晨诵时间读经典文本,在午书时间同步临摹诵读的文字,与语文教学内容和进度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表一 三年级《品德》与《语文》统整内容安排

表二 二年级“我们的节日——端午”课程统整结构框架

(二)学科间统整,聚焦育人共性

学科间的统整,旨在对不同学科间共同支撑点的发掘和利用,既能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方式又能达成共同的育人目标。以三年级语文与品德的统整为例,围绕“规则在哪里”这一内容,《品德》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1—2个游戏,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寻找规则,感受规则带来的公平与愉悦,为习作积累素材。《语文》习作课,学生记录一个游戏的过程,生动描写人物的动作,深刻表达对规则的认识和感悟。这样的统整,达成了《品德》与《语文》都要关注儿童生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表达的共同目标。

(三)主题式统整,指向学科综合

主题式的统整,旨在融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教育主题,将各课程统整起来实现主题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之间有意义的建构。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以节日文化礼俗为学习背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六个年级与四大课程群精选的内容为纵横坐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使1—6年级学生全面参与,四大课程群全面覆盖。各课程的实施目标既关照核心素养的落地,又指向中华路小学“公民素养教育”各年级德育主题。这样的统整能帮助学生实现从多重视角整合地处理、组织与端午有关的信息和观点,以便他们更全面、客观地理解端午节蕴含的民族文化。以二年级的课程安排为例(见表二)。

以上课程统整的方式,使课程成为教师展示课程能力、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动态过程,为学生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

四、教研科研结合,促进课程研究

任何课程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课程动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教研是基础,促进教师的横向发展,目的在于“厚”;科研是指导,促进教师的纵向发展,目的在于“尖”。我们在课程建设中,把教研科研有机结合,开展基于校情的、落地式的研究,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力求“策略推进、丰实优化”,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

(一)整合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三年来,全校近50位教师以团队协作的方式,以“公民素养教育”为核心,通过解构课程目标、整合课程资源、设计课程活动等有效研究,编写了《修身》、《中华美食》、《国学经典》、《小学数学游戏与实践活动》等校本教材。

其中,《修身》教材以我校师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遵循我校“公民素养教育”德育主题序列,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们精心设计了每一课的六大版块:【校园传真】源于生活,【故事锦囊】引人深思,【经典导航】意蕴主题,【达育论坛】明辨是非,【活动乐园】实践内化,【中华星评价】多元激励。教材充分体现了德育活动生活化、课程化、序列化、校本化。

《中华美食》教材以八个美食主题文化划分学习单元,分别是:花好月圆、岁岁重阳、年年冬至、瑞雪迎新、仲春之月、清明踏青、立夏时节、粽香端午,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美食完美结合。由学校教师手绘的彩图是教材的一大亮点,从绘本彩铅的风格、绘本内容的选定到绘本人物的设计等,无不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才干。

(二)三级教研,着眼课程执行力

有效的教研,能确保教师的教学观念世界与教学生活世界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从而将教学理论落地到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构建了“三级教研”,即以课程群为单位的协同教研,旨在拓宽教师跨学科的课程视域,体现整合性;以学科为单位的专业教研,引领教师提升学科教学技能,体现本体性;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常态教研,同年级教师随时在办公室就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及时探讨,体现草根性。“三级教研”自上而下,着眼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着力多渠道的资源共享,多视角的教学设计,多内涵的专业发展。

(三)校本科研,丰富研究成果

“科研兴校”是百年中华的优秀传统,我们以国家级的《小学生公民素养研究》为龙头课题,以市级的《“公民素养教育”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公民素养教育背景下主题化德育研究》两大课题为引领,以区级的《小学数学游戏与实践活动研究》《渝中区学校专利创造提升工程》两个课题为重点,开展了《儿童学习水墨画文化属性的教学研究》《“4+X”校园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九个校级微课题的研究,覆盖学校四大课程群及各类课程,使教研聚焦科研,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推进了教研科研的常态实践,从而锻造了团队,磨砺了教师。

“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三年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渝中报》及新华网、华龙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学校的“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给予了近70次的全方位报道,学校获得了“精致小学校,泱泱大精彩”的口碑。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如何在传承中勇于承担当前课程文化创新的使命,如何更好地依托生机勃勃的巴渝教育平台达成学校的育人愿景,都有待于我们在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工作中探索和实践,这也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靳玉乐.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4]王丹.儿童公民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2(9).

[5]柳夕浪.走向深度的课程整合[J].人民教育,2014(4).

[6]刘兴红,张军翔.中小学课程整合中发展性评价探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7]孙俊勇,孙俊霞.课程整合: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调[J].当代教育科学,2012 (6).

猜你喜欢
统整教研公民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论公民美育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