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7-02-15 23:05陈学艳
名师在线 2017年24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生命

陈学艳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江苏苏州 215134)

引 言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这就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强化“生命”意识,构建“生命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获得生命知识、激发生命情感、提升生命价值、促进人格健全和生命发展,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互动、心灵碰撞的场所,成为师生有效对话的场所,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感悟真理的主阵地。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生命热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激发学生生命热情的场所,它是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与激励,使学生对生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打造感性课堂,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作用下主动构建知识,去体悟生命意义与价值等[1]。

1.创设生动的导入情境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生命热情的良好开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与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导入情境,使小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

《上学真快乐》的教学,我先播放一段“校园生活”视频,学生在学校大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认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新老师,在学校学习知识,课间愉快地游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愉快地相处等。生动的情境快速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学生开始主动地介绍自己,发布交友宣言,交流自己对学校的感受等,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生命热情,帮助小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消除入学的陌生感,从而快速融入到课堂中,并愉快地适应校园新生活。

2.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导致生活体验弱化,难以有效激发其道德与法治学习热情,不能快速地进行学习迁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构建情境,帮助小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识与生活经验开展学习,激发小学生体验生命的热情,从而爱上学习。

《上学路上》的教学,为了避免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在教学时我借助本地 交通现状创设情境,拍摄一段本地交通微视频,主要内容包括本地交通要道实况、交通标志并穿插一段安全事故。这段微视频的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生命热情,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自动地提升交通安全意识,了解一些特殊的号码,包括110、120等,辨识交通标志,从而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自觉地遵守交通秩序,呵护小学生生命。

二、构建和谐课堂,唤醒生命意识

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唤醒小学生生命意识,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小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1.营造自由课堂氛围

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自由,小学道德与法治要顺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情特点,营造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因势利导,多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小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规定,从而使小学生的生命得到解放,生命意识得到强化。

仍以《上学路上》为例,课堂教学中,在观看微视频的基础上,让小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可以做适当地引领。例如,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了解了一些交通标志,然后结合图解、配合说明展示交通标志。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选择角度交流。由于给予学生足够展示的空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2.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民主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在道德与法治传统课堂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课堂缺乏民主性,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话语权缺失,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这不利于小学生生命意识的激活。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赋予学生课堂话语权。例如“上学路上”,为了强化学生认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情景:在放学路上,两个同学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有一个人过来劝阻,让学生评价谁做的对,并说说为什么?

由于赋予学生话语权,课堂学习氛围民主,很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纷纷利用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进行交流,促进了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打造开放课堂,丰富生命体验

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打造开放课堂,突破教材束缚,适度进行拓展,并打破狭隘的课堂空间束缚,向课外、网络延伸,丰富小学生道德与法治体验,提升小学生生命高度。

1.活动内容开放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但不是最终目的。这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辐射点,以知识点为中心,建立起立体化道德与法治活动内容体系,进行适度地拓展延伸,使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小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上课了》一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把握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从而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完成教材内容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两个链接:链接一:播放一段上课混乱的视频,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交流观看感受。链接二:展示生活中不守纪律的现象(播放视频),包括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市民不遵守社会秩序等。这两段链接突破教材束缚,设计上注重开放性,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纪律向交通、社会秩序等领域延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强化纪律意识的重要性,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从更高层面认识遵守纪律的意义与重要性。

2.活动空间开放化

课堂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空间的现状,拓展活动空间,将教学空间向户外、社会延伸,从而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创造更宽广的天地。

《别伤着自己》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宽广,局限在课堂难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构建“意外伤害”的多样化场景。例如,课间活动意外伤害、体育课意外伤害、马路上意外伤害、居家生活中的意外伤害等,模拟意外伤害的场景,让学生表演如何避免这些伤害,以及遇到伤害时如何应对、处理等,最后小结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原因与处理方法,使小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促进能力发展[2]。

结 语

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课程教育的焦点转向“生命”,尊重生命,唤醒每一位学生生命热情,激发学生生命意识,丰富学生生命体验,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潜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助力学生成长,丰富学生生命积淀,为学生生命升腾提供内力支撑。

[1]张皓.生命化教育视阈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10):64-65.

[2]董丽玲.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3,(09):177-178.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生命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