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2017-02-15 19:51:11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互联网+心理健康

方 莉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江苏镇江 212400)

“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方 莉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江苏镇江 21240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经济、教育等带来巨大的变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心理健康引导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借助“互联网+”这一东风,创新变革方式,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引 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当今社会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包括身体、生理方面的,而且包括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年龄虽小,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引导方面。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有利于他们接受和发展的引导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奠定心理健康基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的并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恰到好处的渗透与引导,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融合各种互联网技术,如PPT、电子白板、视频、在线课程等等,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采用相适宜的教学形式,以全面优化教育效果。

在教学《感恩的心》这一课时,教师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奠定心理健康基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学习。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向学生灌输“要感恩”的思想,学生很难接受。为此,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在歌曲的渲染下,学生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还引导学生一起跟着视频做手语动作。歌曲结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互动分享感受。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四大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对亲人、社会、自然、祖国之恩进行深入探讨。

在这个教育案例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视频、音频等功能,营造出一种感恩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融入其中,感知何为感恩,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二、开展情景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具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当中,小学生的情绪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但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小学生非常活泼,善于与人交际,遇事冷静;而有的小学生却非常内向,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情绪起伏大,甚至难以控制自己。针对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开展情景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在教学《情绪万花筒》这一课时,教师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优势,开展情景体验活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有时情绪波动过大,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如何调控情绪、如何宣泄情绪等需要教师引导。本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以及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首先,教师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让学生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其次,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不同的情景,如中国女排获胜、刘翔跨栏受伤、汶川地震、A同学考试第一名、B同学在校园歌手比赛中脱颖而出等等。在展示这些情景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里边的人物情绪如何,从而直观感受不同的情绪。再次,教师设计情景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师将不同的情景内容写在卡片上,学生抽取卡片,将情景内容中所要展示的情绪呈现出来。如卡片上写着:我考试得了第一名,学生需要表现快乐的情绪;我奶奶生病了,学生需要表现难过、伤心的情绪等。最后,教师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说出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并利用电子白板记录下来,以便随时调取、复习。

三、巧用多种网络平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育水平和效果。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网络平台具有及时性、随时性、随地性、快捷性等特点。有些学生胆子较小,遇到问题时不敢与教师正面沟通,因而积压于心理,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而利用各种便捷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以匿名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倾诉等,从而促进学生打开心扉,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学《老师,我想对您说》这一课时,教师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引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并学会与老师交往。传统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很难让学生打开心扉。借助“互联网+”这一股东风,教师组建班级QQ,同时利用博客、论坛等,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班级QQ群中,教师让学生互动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以及喜欢这位老师的原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QQ群的匿名功能,大胆交流。此外,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设置论坛,让学生围绕“我理想中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一途径,教师可以掌握一手信息资料,从而调整自我。最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向教师、同学寻找帮助,走出“阴霾”。

不同的网络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的学习和交流需求。作为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网络平台,给学生搭建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提高心理引导效果

“互联网+”时代下,给家校沟通带来更多的方便。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时期,但很多学生的表现在校和在家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学生的“双面”表现,如何正确引导、如何提升引导效果,成为关注的焦点。而这就需要家校共同合作,通过利用便捷的互联网平台,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效果。

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课时,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沟通,取得良好成效。小学生在学校都渴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赏,因此,在校表现基本都会令人满意。如: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本班A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因为他会整理书包、扫地、检查作业等;教师同时将这一信息通过微信反馈给A学生的家长。家长则表现A学生在家的表现并非如此,喜欢依赖父母,书包经常由父母整理,还存在在家乱丢垃圾的现象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与家长制订计划,共同监督,并分享A学生每一天在校、在家的动态消息。如果发现其“双面人”的表现,则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出,引导其改正。通过这一方法,A学生很快改正。

可见,家校沟通的便利性、及时性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效果。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共同沟通督促,促进改正。

结 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心理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之处,优化引导策略和方式,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1] 尹文钦.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教师,2013(34).

[2] 翟媛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选取的五个“转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

[3] 丁玉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3(01).

方莉,1980年10月出生,女,江苏句容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小学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互联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6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