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心罚 师爱无限

2017-02-15 08:27刘红娟
小学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爱惩罚师德

刘红娟 刘 琳

湖南/ 湖南/

远离心罚 师爱无限

刘红娟*刘 琳*

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需要教师的批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讲究批评的艺术,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灵惩罚。同时,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要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从“神坛”上走下来,去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真诚的理解者和积极的对话者。只有对每一位学生付出无限的师爱,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心罚;师爱;教育;责任

教育家捷尔任斯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教师的批评教育。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开口就骂:“懒猪”!“笨蛋”!更有其他脏话,不堪入耳。这种辱骂,其实就是“心灵惩罚”。它甚至比体罚更令人难以接受。它可使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严重的甚至引起学生离校出走、精神失常、自杀的后果。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应时时注意勿给学生心灵惩罚。

有人总结了教师的几种“心灵惩罚”现象:

1、挖苦式,如“白吃了十几年饭,一点也不知害躁。”

2、比较式,如“你和XXX同学比,相差十万八千里。”

3、预言式,如“你早晚得进监狱!”

4、结论式,如“全校再也找不出你这样的学生!”

5、驱逐式,如“不愿听我的课,请马上出去!”

6、挑拨式,如“这堂课被他搅得上不成了,大家看咋办?”

7、挑战式,如“我要怕你,就不当这个老师了!”

8、记帐账式,如“早晚跟你算账!”

9、告状式,如“走!到校长办公室!”

10、罢课式,如“我走,这堂课他给大家上吧!”……

类似话语不胜枚举。然而心灵惩罚不止于此。美国精神病学家利弗尔博士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以下几种“心灵惩罚”的模式:1、冷漠。由于对学生丧失信心,认为朽木不可雕,所以对他们悲喜哀乐无动于衷,对其正当要求也置之不理。2、支配。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有天赋的支配权,学生必须唯命是从,不能越雷池一步。由于过分强调“听话”,扼杀了儿童刚刚萌发的探究进取之心。3、贬低恐吓。认为学生顽劣不化,死不悔改,对其进步视而不见,稍有越轨而大动肝火,学生则丧失人格的独立性,动辄得咎无所适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教师。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对“心灵惩罚”说“不!”,那样才能真正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而要完全彻底地消除“心灵惩罚”现象,我们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职业的魅力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我们要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对职业职责的认识。作为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热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执着追求,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理解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要通过自身反思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及时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以便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用正确的教育思想随时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做到依法执教。

二、用浓浓的师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爱心。但由于学生家庭环境、遗传因素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个性差异极大,但作为教育者,我们既要以公平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又要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充满信心,千方百计为他们的幸福成长创造乐园。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要给他们足够的爱心,千万别对他们进行人格羞辱,要知道“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语)。

三、用尊重的态度去构建和谐的关系

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服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正常的人格难以得到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去掉权威的光环,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真诚的理解者和积极的对话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进入学生的角色,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一点宽厚,多一点体谅,少一点苛求,少一点求全,创设师生彼此接纳、欣赏和尊重的环境和气氛,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用恰当的语言去教育学生

缺乏科学的教育艺术也是产生心罚的重要原因。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剖析有关心理问题的案例,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学生的所思、所想及行为表现特点。对学生经常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言行,既要了解,更要理解,为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奠定基础。同时学习成功的经验,向身边名师学,学习他们的艺术精华,逐步积累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提高教育的艺术素养,避免心罚。

五、用合理的规矩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有些“教育专家”认为既然是“教育,就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但许多老师显然还没有修练到面对“猖狂”的学生时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当一些学生光靠说服教育很难奏效甚至无效时,在教育中恰当运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惩戒是完全必要的。教师可在班内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纪律,由学生自己讨论通过,借助集体力量来约束学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远离心罚,真诚对话。我们的责任就是用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片稚嫩的童真,用师德的雨露滋润每一枝可爱的蓓蕾。教师们,请你们记住:“暖语似春风催人进,冷言似尖刀逼人退。”让我们用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吧!

刘红娟,湖南省邵东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班主任;刘琳,指导老师:湖南省邵东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副校长。

湖南省邵东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师爱惩罚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神的惩罚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Jokes笑话
惩罚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真正的惩罚等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