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蓓
不知不觉,在教育这方田里已耕耘二十多年,这无疑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光阴。在这最好的光阴里,我曾留下些什么呢?在这匆匆的岁月里,我又曾做过些什么呢?想到这里,不禁如朱自清先生一般“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又想起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这一路细细数来,虽不敢说过得多么有意义,但也有些许感悟。
还记得当初青涩的年纪,看到这一群无拘无束的孩童,我沉下脸来他们就规规矩矩,一下课了他们就童言无忌,和他们在一起,真的有点像在桃花源里。
还记得那次因病请了三天假,又实在想看看他们,从医院出来就溜到了学校。那时候正好下课,学生从楼上一眼就看到了我,竟然欢呼起来:“李老师来啦,李老师来啦……”纷纷从楼上跑了下来,围住我,你一言我一语地问长问短。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喜悦吧!
那时候真的很少训他们,上课时讲授新课,维持课堂基本上是以哄为主。有的时候他们犯了小小的错误,当我必须批他们的时候,都得偷偷地咬住嘴唇,要不然,自己会忍不住笑出来。我特别赞同“要给学生宽松的课堂氛围”“赏识教育”等教育思想。我自己的性格有点像大孩子,天天和这些小孩子在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候曾有位老领导劝告我说:“宽松不等于纵容啊!”当时的我并不以为然。
果然,好景不长,一个学期下来,考试成绩狠狠地给了我当头一棒。虽然考卷不能说明所有的学习情况,但也能反映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明显不过关,应有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得以养成,从平均分来说,已经排在了全区倒数几名,连达标分数都没达到。虽然那时我是个“新老师”,大家都会原谅刚参加工作没有经验的我,但这样的结果多令人难受!毕竟,我是认认真真做自己该做的事,尽心尽力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往日的欢笑似乎也变成了一种讽刺,那些考卷上的“×”和圈圈是那么鲜明刺目。
经受了“打击”的我似乎像变了个人似的,仿佛一下子从“大孩子”成了“考试狂”,一改往日的嘻嘻哈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从头再来,重新开始!不瞒大家说,我还曾经在没人的地方大声喊过:“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全部达标!”现在想想,还挺不好意思的。这也许就是成长。
于是,埋头苦干的日子开始了!魔鬼式的训练开始了!8点钟上课,7点半就开始早读,谁当天的任务没有完成就别想回家。他们那时候才二年级而已。本来就已熟悉了我大大咧咧的性格,开始扭转他们的时候真的挺费劲,其实想想学生也挺无辜的,为什么可爱的“大姐姐”变成了“狼外婆”?
提高成绩的一套法宝(教师都很熟悉)——字词逐课、逐单元过关,分项训练,大量练习,后进生补课。那时候印卷子还是用油墨印,很多时候是满手黑就进了教室,做的练习题太多来不及印卷子,就把题目抄到黑板上,学生抄着做,一抄就是几黑板。欢声笑语少了,越来越多的训斥声在课堂上响了起来,看着做了几遍的题目学生还是错,确实有一种“怒从心头起”之感。
记得考试的前一天停电了,下午放学的时间早就过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但是抄了一黑板的题目还没做完,我还是舍不得放他们走,满屋的学生没有一个提意见,只是面无表情默默地做着题。随着天色的暗淡,他们的头越来越低,我渐渐看不到他们的脸。他们到底是知道明天有重要的考试,还是对我这个疯狂的老师感到无奈了呢?我隐隐感觉,我正在走进另一个极端里。这时校长走进来了,看着默默做题的学生,又看看满黑板的习题,低沉地说:“让学生回家吧,不在于这一会儿。”这时候教室里几乎已经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我让大家放学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欢呼,学生只是默默地收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低着头从我身边“溜”了出去。
坐在昏暗的教室里,我忽然感到一阵空旷的凉意,这么做,真的就是为了他们好吗?
考卷很快就改完了。事实证明,多练题是非常有效的,成绩大幅度提升,假期结束后领导告诉我,这次考试成绩在全区排在前几名。
看来真是耕耘就有收获啊!工夫没白费,我还得到了学校的奖金。自此仿佛取得了真经,得到了提高成绩的要领。
那些年升中学还不是就近入学,得经过考试,到了六年级,那种紧张简直和考大学差不多。虽然那时全班学生的成绩还算不错,但确实有一种沉重得透不过气的感觉,考试、排名、家长会、试卷分析,每个班的教师都不甘落后,学生的成绩似乎不再只是简单的分数,而是教师的一种能力证明。
现在小升初已经是派位摇号、就近入学了,已经给学生减了不少负。两年前,我又送走了一个六年级,又重新开始和一年级小朋友相处了,看着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庞,忽然想起了当初。
我理想中的教育,一直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那样——生动、充实在生活的时时处处。他曾经这样惋惜地诉说:“从他开始过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我们就把他眼前那扇通往周围大自然的迷人世界的门关闭了,他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春雪融化时水滴的叮咚响,听不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他们只是背诵关于所有这些美好事物的一些枯燥乏味的语句……”对于刚刚开始认识世界,走进人生的小学生,我不舍得再那样对待他们,随着他们的成长,我要和他们一起去探索分数以外的更广阔的教育世界。我想和“小不点儿们”一起去读更多的书,去表演童话,去玩泥巴,去观察种子发芽,去看蝌蚪怎么变成青蛙……这些绝对不会有损于他们的学习,反而会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他们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充分地发展自己。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是一年级,以后,我都要他们有这样的生活。
我不会回到那个大孩子的散漫随性,但我会有那个时候的开朗和童心,我会依然很努力,但我不想再和学生们纠缠在无休止的分数里。
让学生为他们的爸爸妈妈种上一盆小小的植物,什么样的都行,哪怕是只会长叶子的。可以想象他们把小手探进泥土里,或者是把一捧一捧的土放进花盆里的那种兴奋,把一粒粒种子刨个坑坑放进去的那种好奇,浇水时好像和泥巴那样的快活。那个时候他们一定会冒出神奇的想象,想着他们种下的种子说不定会长到蓝天和云彩里。
我还要让他们爱上读书:先给他们讲这个故事的大意,或是读一个精彩的片段,等看到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才把书发给他们,并且命令“现在谁也不能打开”,说不定他们拿到书就会迫不及待地看了,我就会背地里暗暗地高兴。第二天早读的时候,小组要讨论昨天看过的内容。通过他们讨论的状态,我就可以看出谁认真看了,谁是敷衍了事,我想,在这样热烈的讨论中,那些没有认真看的学生,也会一边了解到更多的内容,一边觉得“原来这么好看”,想着赶紧再重新看一看吧……
也许,此时,是我教育人生的又一次成长吧!
使人成长的,往往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点。起点是开始,终点是结束,而转折点,则意味着人生中的改变。在这些转折当中,我明白不仅是作为一名教师,更是作为一个人来说,即要保持努力的状态,也要保持宁静的心境;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即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急功近利。今后,我又会迎来怎样的成长呢?又会有怎样的教育感悟呢?我依然期待,毕竟未来永远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