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斐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用”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也是教学的追求与目标,显然,读写结合是实现“语用”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以写段训练为主。教材是基础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利用课文进行写段训练是最便捷的教学途径。随文写段训练可以分成“三步走”,即读段—写段—评段,现结合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课例进行阐述。
所谓读段,就是利用个人读、分组读、齐读、想象读、对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和手段,读出段的结构、顺序和语言特点,为写段做好情感和技术上的充分准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读后写、以读促写。
1.写段的结构
第二学段常见的三种构段方式是“承接”“并列”和“总分”。承接式是指按照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并列式是围绕一个事物,从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去写;总分式则可以演变成“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总起句是该段的中心,后面的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起句去写,且一般是并列式。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西沙群岛海里鱼的特点,是典型的“总分总”构段方式。我让学生按照“齐读—分组读—齐读”的方式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段落第一句、中间部分、最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从而总结出本段的段落结构。接着,我出示了一幅形状各异、非常漂亮的海滩贝壳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们看,这个贝壳像什么?”“像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这个呢?我觉得像个包子。”其他学生听了,都禁不住笑了起来。“那个像冰淇淋。”一个学生喊道。“你一定是个小馋猫。”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同学们,看,这个像烤糊了的馒头!”……一番有趣的师生对话之后,我让学生试着模仿第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写一段关于贝壳的细节描写。
2.写段的顺序
小学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按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按空间顺序写、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等。
如,《女娲补天》一文的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天塌地陷的情景,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分述部分又是按照“天空—地上—山冈—田野”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基于以上特点,我先出示去掉第一句的段落,让学生说出段意,从而找出中心句,紧接着改变顺序,让学生体悟出本段的写作顺序,再让学生分组按此顺序读一读。在课尾处,我出示女娲把天补好后的图片,让学生试着仿照本段特点,按空间顺序写一写。
3.写段的语言
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如,林莘老师在教学《花钟》第1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发现段落的特点,在学生发现拟人手法后,顺势引导,带着学生时而轻柔、时而高亢,用动作和表情细细品读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笔下的花似人一样的动作、表情和生活。紧接着林老师趁热打铁,出示花朵精彩绽放的视频,让学生带着想象记录下精彩的花开瞬间。
学生写段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写段是一个不断模仿、类推、内化、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写段的及时评价至关重要。写段主要是结构、顺序和语言,那么教师评段时也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随文写段训练的“三步走”就像一首完整的歌曲,离不开前奏、间奏和尾奏,每一步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在第二学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随文写段训练,学生的写段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这样就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