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筛疑 探疑 实践
——引领学生步入自主学习快车道

2017-02-15 03:32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海鸥诸葛亮

韩 静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标的理念之一。从“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如何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相对独立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抓住课堂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这一核心思路,构建了以问题为中介、以学生为主体的“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两环”,即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和探疑寻答(解决问题);“四步”,即质疑、筛疑、探疑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教学结构形式,变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疑探式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辟了一条蹊径。

一、大胆质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阅读这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中,从接触教材开始,学生就一定会有各种疑难出现,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引导他们把疑难主动提出,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必然会激起他们更浓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入地进行阅读探究活动。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如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新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充分交流。”在自由质疑环节,我发现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自然之道到底是什么?”“向导面对幼龟被叼走为什么无动于衷”“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学生在质疑和听别人质疑的过程中,阅读思维被一次又一次地启动、激活,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后面的阅读情境中,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有效筛疑——指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疑问五花八门,怎样才能从学生提出的诸多繁杂的问题中确定主要问题、中心问题、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和提炼,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分类、整理,该合并的合并,该细化的细化,选择一些有利于课堂生成的疑问来归纳出中心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自读、思考,自主得出答案。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让学生读文质疑,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为什么诸葛亮敢立军令状?”“诸葛亮怎样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要把草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曹操为什么会上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我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然后围绕“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这一贯穿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了解草船借箭的来龙去脉,再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点拨,这样,教学目标明确,线索清晰,学生能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自主探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质疑到筛疑还没有实现阅读的学习目标,这还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探疑才是阅读中理性的升华,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质的飞跃。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在学生经过充分的质疑、思疑,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后,生生互探、师生合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启发点拨,为学生拨开迷雾。以疑导读,边读边思,读议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通过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与文本的深度对话,理解课文的内容,解决心中疑惑。这就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教师枯燥的分析讲解,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我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时,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说说“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打电话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父亲是一个人工作维持全家的生计,生活拮据,而他又梦寐以求希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父亲中彩后,抵制住诱惑又将汽车还给真正的中彩者。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你认为父亲该不该把汽车还给库柏先生?为什么?”学生热烈地辩论,在有理有据的阐述中,明确父亲这种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比任何物质财富都珍贵。这样,疑问自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刻和准确。

再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可调整顺序,先带领学生直奔最感人的“海鸥守灵”的画面,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海鸥会做出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海鸥为什么这么依恋老人?”学生感受了海鸥为老人守灵的悲情后,心中充满了疑惑,此时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主动研读探究,从“喂海鸥”“给海鸥起名”等段落中充分和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体验和交流,追根溯源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无需教师过多讲解点拨,学生便能自主解开疑惑——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因为老人爱海鸥,所以才有了海鸥为老人守灵的惊人一幕。这样的探疑之旅,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四、实践运用——迁移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

在学生疑问解决后,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课型,我们还可以安排综合实践、拓展运用等环节,达到巩固知识、学用结合的目的。

如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学生完成质疑、探疑、解疑后,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对生命的意义有了较全面的理解,我设计了一道选做题:“写一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也可以仿照课文用具体事例来写一写‘生命是什么’。”学生有话可说,纷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写话练习,不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虽然语言稚嫩,但是我看到了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这样的实践运用,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和拓展。

再如《草船借箭》一文,学到最后,学生纷纷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这时,有学生质疑:“课文中,诸葛亮的行为明明是‘骗箭’,为什么课文题目为‘借箭’?”有学生指出:“借了就要还,难道这箭还要还给曹操吗?”我趁机总结:“中国文字妙不可言,‘借’与‘骗’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究竟这借来的箭何时还给曹操,如何还给曹操呢?让我们课下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一周之后,我们再来交流!”这样将阅读实践拓展到课堂之外,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纷纷开始阅读名著、探究史实,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很多,“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信心十足、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学生在“质疑—筛疑—探疑—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质疑问难、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必然再次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步入自主学习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海鸥诸葛亮
霸道海鸥谁能治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
海鸥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