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渔火,旧台如斯

2017-02-14 18:57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贺年台儿庄古城

段崇政

台儿庄古城2017年“好客山东贺年会”——

2017年1月1日,由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枣庄市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台儿庄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好客山东贺年会”启动仪式暨第五届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在台儿庄古城盛大举办。

台儿庄古城始于汉,兴于元,盛于明清,在二战炮火中化为废墟。与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台儿庄古城在新世纪中,续写她的传说。

千年老城的“又一年”

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大巴缓缓停住。舟车劳顿的媒体人刚下车,就被古城门口硕大的“寻梦台儿庄”凤凰花灯吸引,职业性地开始“长枪短炮”。“天下第一庄”的牌匾高悬城门楼阁,“寻梦”将从这里开始。

城楼被一弯河水挽住,楼上的灯火被河水散成一束束光带。这样的交相辉映已经延续了两千年。

台儿庄古城所在地在先秦时期属于徐、逼阳等国,也是吴、越、鲁、宋、齐、楚诸强纷争之地。两千多年前的逼阳便是一座古水城,“户户门前有流水”在这里随处可见。

进入城楼,可见水网密布,古城翻新后的宾馆里,推窗即是小河泛舟,开门即是潺潺流水。古城内的水网现在成为一大景点,而在过去,水,是给台儿庄带来财富的重要渠道。

台儿庄之所以水网密布,是由于它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在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繁荣的经济带来五湖四海的人群。

台儿庄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大都不是土著,没有排外的“地头蛇”,因此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

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

人口的流动与常驻,又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如今重建的台儿庄古城便融汇了清欧式建筑、徽派建筑、北方建筑、江浙建筑、山陕、广东、广西、福建等八大类建筑风格。

古城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庙观林立。在这里,儒、道、佛、基督、伊斯兰、妈祖实现了融合与统一。

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在2008年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活动上,官方正式提出重点对泰山行宫、文昌阁、新关帝庙、三官庙、玉皇阁、大王庙、龙王庙、吕祖庙、旧关帝庙、火神庙、准提阁、东岳天齐庙、铁佛寺、苍庙、十八罗汉庙、南北清真寺、高庙、八蜡庙、九龙庙等庙宇进行调查重建工作。

台城“新”志

“存古,复古,创古”,这也许是现代台儿庄人对古城的最大敬意。

清顺治五年(1648年),台儿庄土城竣工。城邑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公里。咸丰七年(1857年),改土墙为砖墙,墙高4米,上砌垛口。

城门6座:东门曰仰生,西门曰台城旧志,北门曰中正,小北门曰承恩湛露,南门曰惠迪吉,小南门曰迎祥。东、西、南、北4门各建有两层门楼,高约7米,上有岗楼,下为通道,可行大车。护城河离城墙外9米,河宽10米,深2米,周长5.7公里。台儿庄大战前夕,古城内共有8条街道、13处码头、437个巷口、5000户人家、20000间房屋。

1938年,台儿庄一役以5万余伤亡的惨重代价,换取与日军交战的胜利成果。然而,与之相付出的是全城建筑的覆灭。

2006年,枣庄市政府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会上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宣言》。2008年的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政府正式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古城抢救保护机构。

通过采取读书摘要、上网收集、现场拍摄、上门收集的形式,保护机构收集和整理水街水巷、古街巷、古民居、古桥、游船、牌坊、古灯等各类古城建设参考图片500余幅,文字资料2万余字,绘制、收集和整理古城水系、用地、拆迁、供电、供热、供水等相关图纸20余份,并分别编印、装订成册,为运河古城恢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2010年5月1日,台儿庄正式开城,与华沙并肩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如今的台儿庄古城铭“新”志:53处二战遗存,让台儿庄成为世界上二战遗存最多的城市;

3华里长的古河道和明清时期的古驳岸,13个明清时期的古码头,一座具有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让台儿庄形成一套最完整的古代运河水利工程文化遗产体系;

8种建筑风格集于一体,世界主要5大宗教及中国主要民间信仰的72庙宇于一城,让台儿庄成为中国运河文化的活化石;

18个汪塘30华里水街水巷,汪渠相连,水巷纵横,居民筑台而居,可以摇桨逛遍全城,被誉为“东方古水城”;

70年的寂静等待,3年的重建,全新的“古城”最终将拥有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成为一座“复活的古城”。

年味台儿庄:文化与经济的交响曲

2017年1月1日,六台嗡嗡作响的遥控航拍机同时升空,它们掠过钟楼,掠过水网,在城门上空悬停俯瞰。此时,城门紧闭,钟磬齐鸣,身着汉服的司仪宣读开城大典——

古城复建以来,“贺年会”已经成为台儿庄古城每年春节的“保留项目”,而民俗活动展演,犹如迪士尼的花车巡演,成为古城最不可或缺的文化盛景。

当司仪宣读后,舞龙舞狮队夹杂在人群中,一起推开古城大门,鱼贯而入。大门那头,锣鼓喧天,高跷、盘古、背阁、竹马会次第上演。

古城内,沿街沿市商铺林立。鲁南山花皮影、鲁绣、剪纸、巧姐柳编、齐村砂陶、汝阳刘毛笔、台儿庄老布鞋等非遗产品比比皆是;戏台之上,还会上演鲁南大鼓和拉魂腔。

作为大运河上的著名商都,文化之外,古城开始重振经济。

“随着节日越来越多,中国年味越来越淡。台儿庄古城立足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大时间节点,突出大众消费与春节文化传承,创意推出‘贺年礼、贺年宴、贺年游、贺年乐、贺年福五大旅游产品。”台儿庄古城集团公司董事长曹恒超说道。

与此同时,年博会的举办在宣传古城文化的同时,更拉动古城的经济。

自2012年首届年博会举办以来,年博会已连续四年落户台儿庄古城。全国各地旅游产品、文化饮食、珠宝玉器通过年博会走进千家万户,年博会也吸引着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人们前来游玩。

“台儿庄旅游并不是单纯地吸引当地游客,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不同的方言,甚至是英语、法语或阿拉伯语。”曹恒超表示。

旅游,是人们以“乐生”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审美情趣和精神愉悦。文化可以赋予经济更多的深沉内涵,也为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和依据。

入夜,古城内河岸边,“千里走单骑”酒吧里低浅吟唱,芡实糕坊外声声叫卖,游人捧着“煎饼卷大葱”兴致勃勃地走向复兴广场的篝火旁……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虚拟,文化与经济,在这个从覆灭到重生的古城中,奏鸣一支新的交响乐。

唯一不变的音符,是台庄城外的一河渔火和霓虹斑斓。

猜你喜欢
贺年台儿庄古城
又见菜花黄
——忆台儿庄大捷
2020 年广西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供应商推荐目录(贺年版)
翘街古城
贺年新语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张自忠部与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