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繁殖的普遍模式
迄今为止,有性繁殖是地球生命繁殖的普遍模式。有性繁殖相比无性繁殖有种种优点,但其过程也非常复杂。期间,人们需要寻找交配对象,在交配过程混合双方的DNA,并且还要时刻注意环境对DNA混合的影响,对自身进行保护以完成后代繁衍的使命。
因此,在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有性繁殖,例如,很多无脊椎动物都是通过无性繁殖来产生后代。甚至一些结构复杂的动物,例如科莫多龙(一种蜥蜴)、蝮蛇和鲨鱼等也会无性生育后代。
还有一些物种在很久以前是无性繁殖后代的,但随着进化的需要,也演变出了有性繁殖模式,例如微小的甲壳类水跳蚤与变形虫。2011年,科学家在变形虫的研究中发现了其存在有性繁殖的现象,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变形虫是一种纯粹的无性生殖生物的观点。
事实上,无论是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都需要基因的交换与融合,而这种基因交换与融合模式也因此成为地球生命的一种繁衍规范。而这种基因交换与融合可以增加基因的多样性,从而能提高赋予新的基因形成生命以及适应环境的机会。即使是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细菌也是如此,它们会通过吞噬其他细菌DNA,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形成感染病毒或是质粒环状DNA分子。
有性繁殖是进化的必然要求
从地球生命演化情况来看,科学家指出,复杂的有性繁殖是引发真核细胞(人与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真核细胞演化而来的)进化的最大原因。有性繁殖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变和易遭不测的自然环境,雌雄两性的融合能产生更多变异类型的后代,在恶劣环境下至少能保证有少数个体型生存下来,并获得繁殖后代的机会。
2011年的一项研究就表明,有性繁殖能够有效对抗病原体和寄生虫,有性繁殖能允许生物基因与另一个基因相混合,集合双方的力量促进进化以抵抗寄生虫的侵略。因此,当生物遇到寄生虫威胁的时候,选择有性繁殖能产生一些“基因武器”来抵抗寄生虫的攻击。
这个研究团队从基因方面改变了一种名为“秀丽隐杆线虫”的蛔虫,将其分成三组:第一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第二组只能进行有性繁殖,第三组则可以在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之间任意切换。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蛔虫暴露在寄生细菌中。他们发现,无性繁殖的秀丽隐杆线虫在不到20代的繁衍中就灭绝了。而其他两组则很好的生存下来了。
因此,科学家猜测,决定外星人是否通过性繁殖繁衍后代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他们的细胞结构是怎样的。如果外星生命也像地球大多数动物一样是真核生物,那么他们也会同样从有性繁殖中获得益处。因为在任何可以产生生命的星球上,其环境极少是静态的,后代所处的环境与父母一代所处的环境常常不同,他们在繁衍过程中会结合父母一代的力量不断适应环境,以便更好地生存下来。因此,当变化是一个常量时,有性繁殖的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将很有帮助。这就是说,外星人如果是高级复杂的生命,必然也是有性繁殖的。
双性繁殖的世界
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曾在2014年发表了外星人言论,他指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各有利弊,有性繁殖的后代抗风险能力强,但后代数量少;无性繁殖的后代则抗风险能力很弱,但后代数量多。因此,外星生命的繁衍模式很可能是有性和无性相结合的一种相得益彰的方法。
这种繁殖方式在地球上也能找到实例。蚜虫(吸取植物汁液的小昆虫)正是这样一种双性繁殖生物,当食物充足的时候,它们会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克隆自己,而且还会繁衍出多代后代,不仅体内培育孩子,而且还会有孩子的孩子,就像是俄罗斯套娃一般层次丰富,以达到在资源充沛的支持下,加速它们的繁殖速度。但是,在生长季节的尾声,因为环境的变化(例如寒冷的冬季来临)以及食物资源减少,蚜虫就会转向有性繁殖来产生少而精的后代。类似的生物还有一些水跳蚤物种,当食物供应下降或环境恶化的时候,它们也会由无性繁殖转变成有性繁殖。
虽然外星生命可能具备有性繁殖能力,但是,即使外星生命有性行为,也不一定与人类一样。有可能存在着其他形式的性行为,或是同时具备这些形式的性行为。变形虫的有性繁殖便是如此,它们的细胞会先分割成遗传物质包,然后重组,再与其他变形虫的遗传物质包结合。事实上,地球生命的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如果真如理查德·道金斯所说的,那么,外星生命的性行为应该也会因环境而具有多样的模式。
总而言之,外星生命可能利用有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也可能利用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抑或是两者兼备。但是,科学家肯定,外星生命很难形成比目前地球生命更复杂的繁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