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叶晓婷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产生为环保攻坚搭建大学术大传播平台
◎本刊记者 叶晓婷
1月6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当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谈该学会现阶段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投票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及第一届监事会。图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在投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黄润秋(右),向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王玉庆颁发名誉理事长荣誉证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尚勇,出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致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作为我国环境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性团体,拥有涵盖了58个环境领域的分会和专业委员会,汇集了一批学术上有造诣,技术上有专长,管理上有经验,社会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代表了我国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1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会。
1月6日,国内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环保学术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尚勇、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孟伟等到会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环保战线的400余名会员代表和科技工作者出席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民政部、环境保护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兄弟学会、港澳台的代表到会祝贺。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代表环保部在开幕式致辞指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当中,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粗放型、累积型、区域空间复合效应将更加明显,经济发展压力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国启动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环保法》,已经取得初步效果。当前,环保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攻坚期。
黄润秋强调,落实环保“十三五”规划对于实现我国环境质量改善总体目标十分重要,当前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部署,为“十三五”生态文明规划各项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是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应加快推进以下各项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上来。
二是要瞄准环境领域的核心问题,突破重点难点,为三大战役和自然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我国环境问题呈现结构性、压缩性、复合性、区域性的特点,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要按照水气土三大行动计划和生态保护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先进适用的环境分析与监测、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三是要服务环境管理决策,促进环境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伴随环境治理的深入,需要用科学事实、科学数据、科技成果为依据,支持法律法规的执行,建立和完善国家环境技术体系、环境标准体系和技术政策体系,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环保科技仍然面临重复分散、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环保事业的发展,环保科技体制改革亟待加强,形成环保系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有效分工、相互协作的体系,规范科研领域人员行为,进一步落实评价考核、人才激励、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成果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政策环境。”
黄润秋特别提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作为我国环境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性团体,拥有涵盖了58个环境领域的分会和专业委员会,汇集了一批学术上有造诣,技术上有专长,管理上有经验,社会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代表了我国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多年来,学会很好地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国家实施环保攻坚战中,可以在推动环境科技创新,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学会智库作用,提高环境科学决策水平;大力开展科学传播,促进绿色生态生活方式实现;在调动科技和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参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可以发挥学术组织的独特作用。环境保护部也将在上述领域,继续支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创新社会化服务,为环保事业提供高质量环保科技公共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尚勇在讲话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对包括学会在内的科协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为科协和学会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尚勇书记指出,在第七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坚持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在学术交流、科学传播、人才举荐、技术咨询、科技奖励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智力密集的优势。学会开展了学术年会、大学生千乡万村农村环保行动、全国环保科普作品创意大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品牌活动,社会反映良好;组织撰写环境学科发展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成绩斐然;环境科技评价、技术认证、技术标准研制等工作影响广泛,入选了中国科协优秀科技社团一类学会,获得了民政部颁发的首批“5A级社会组织”称号。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为国家环保科学决策和环保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动我国环保科技创新、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尚勇还对学会的改革发展提出期望:一是要加强政治引领,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要加强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促进环境科技不断创新突破。三是要有效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四是要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五是要大力加强环保科普工作,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大会审议了该学会第七届理事会5年以来的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经过与会代表的民主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及第一届监事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当选为理事长,王志华为秘书长。学会还向第八届理事会的顾问、名誉理事与名誉理事长颁发了证书。
大会还通过了学会章程修订草案、会员会费标准等多项决议,突出了学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四服务”职责定位。
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黄润秋在大会闭幕式上强调,学会将坚持章程规定的“四服务”职能定位,现阶段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搭建“大学术”平台,围绕环保科技创新全链条,集成各方信息、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强化产学研用等各环节的支撑、联动等;在技术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建立联系和反应机制,让科技成果转化更便捷。
二是推进“科普信息化”,围绕建设者、传播者、受益者,建立普惠共享、立体互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环保科普服务产品的“大传播”平台,进一步推动环保科研院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促进环保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既要围绕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准确、便捷地为公众解疑释惑,把道理讲清楚;也要将提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监测,有重点、针对性地传播环境与健康相关理念和知识,倡导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策略地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交流,以理性共识促进社会共治。
三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试点任务,围绕科技类公共服务职能,主动开展前瞻性研究部署,如环保领域科技评估、技术标准研制、专业水平评价以及科技人才社会评价、科技政策咨询等,深入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移趋势,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形成“承能”清单,积极争取承接更多适合学会承担的科技类公共服务。
四是强化会员服务,围绕互联网核心手段加强对会员的网上联系和服务,让会员能在网上找到组织、参加活动、向学会咨询求助,拓展有利其开展学术交流的空间、拓宽其服务社会的渠道、畅通其表达诉求和谏言献策的通道。
1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