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设计产业转化策略①

2017-02-14 17:13束霞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关键词:江南资源设计

束霞平(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

地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设计产业转化策略①

束霞平(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

江南城市文化资源作为文化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它不仅记录城市生命历程,而且承载传承城市文化使命。设计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发展设计产业,对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城市文化资源的转化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为此,如何将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又好又快转化为设计产业,这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需要转变开发利用的理念,而且还要注重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原则、方式以及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即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设计产业成功转化,实现经济文化与社会效益双赢。

江南文化;城市文化资源;设计产业;路径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合作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现代城市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设计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高知识、高附加值和强辐射等特征已成为各国与地区争夺的战略高地。创意设计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设计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灵魂。

一般而言,设计产业涵盖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时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其它服务性设计。设计产业扎根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壤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的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并将“创意城市”作为各大城市的战略目标。世界各国大都市纷纷助推设计产业,并从现代城市未来发展的视角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国务院关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将创意设计及其产业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可见,设计产业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成为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设计产业必然注重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将城市文化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来对待。城市文化资源作为文化资源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江南是个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丰富的江南城市文化资源为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与此同时,设计产业作为城市的一种新形态,不仅为江南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文化资源与设计产业发展互动,而且也能延续江南城市文脉,增强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创造力,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江南城市文化精神。

一、记忆与遗产: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及当代视野

(一)类型与内涵:城市文化资源的文化属性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随着城市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城市特征”[1]180。城市文化是城市历史发展进程积累多种文化的共存体,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区域之一,这一历史的选择首先依赖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江南城市文化的发展。其实,江南作为特殊的地域,它不仅是一个地理、经济上的概念,代表一个先进的经济区,一个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区域,而且更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一个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丰富信息,包括民俗、教育、艺术、心理、政治、美学、宗教等各种内涵。江南城市文化在经历了春秋末年的发轫期、魏晋至两宋的发展期和明清的繁荣期。进入了近现代,原有的江南城市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江南城市文化已形成了一大人文风景,成为了文化资源的符号,汇聚成了新的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的文化共同体。文化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讲,它指的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各种资料,是可以用做资源的文化。江南城市文化,也可称为江南都市文化,它与乡村文化具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它们各自所依赖的社会基础的不同所决定的。从其存在和表现形态上分,江南城市文化资有物质型文化资源、精神型文化资源和文化智能型资源三类。

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指以有形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资源,具体表现为:一是城市里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园林、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湖泊等,如浙江西湖、苏州园林、杨州园林。二是城市里的历史文化遗址与文物,如碑刻、历史人物故居及祠墓等。尤其是城市建筑,它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文化精神最为直观的表现。如上海的城隍庙、豫园、外滩、万国建筑等,以及20世纪90年代陆续耸立起来的一系列新的标志性建筑——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金茂大厦、国际会议中心、上海东方明珠等。还有京杭大运河途经江南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苏州作为运河旁一颗闪耀的明珠,受运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运河人文景观,其中以七里山塘历史街区为代表的聚落文化景观、以枫桥等古桥为代表的运河建筑文化景观、以古刹寒山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景观为胜。三是城市里的地方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如苏州刺绣、织锦、缂丝、湖笔、苏式红木家具、桃花坞木刻年画、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都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苏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后形成了淮扬菜、金陵菜、苏锡菜和徐海菜四个不同地方风味。四是城市里的工业文化资源,如工业遗产等。如上海的“田子坊”、常州的“运河五号”、无锡的“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等。

精神型文化资源主要指以无形的精神形态表现出来的资源,主要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民歌、戏曲舞蹈、民俗文化、节日庆典、民间祭典等。如苏州民俗文化带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苏州的乞巧习俗、中秋习俗、重阳习俗、冬至习俗、送灶习俗等传统岁时节令都极富有特色,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昆曲、越剧、竹枝词以及吴歌等都是江南地区宝贵的人类口头文化资源。除了传统节日庆典之外,江南地区许多城市还拥有了现代节日庆典,如上海的国际艺术节、国际旅游节等,这些都已成为城市的名片。

文化智能型资源主要指创意人才资源以及科学技术资源,这是发展设计产业的两大核心要素。设计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不仅懂创意、管理、营销知识,也需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如上海河马动画创始人徐克先生在动画产业被公认为“从零开始拍摄3D动画片”的追求者,他不仅是创意大师,还拥有美国企业管理的丰富经验,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专业学士和美国桥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并兼修计算机图形硕士,是个难得的复合型创意人才。他所开创并领导的上海视金石动画有限股份公司致力于内容原创、技术融合和国际化的市场运作,成功地出品了大量优秀的3D立体动画作品,其中国内首部3D立体动画电影《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已在全球10个国发行,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文化走出去的新篇章。

(二)烙印与使命:城市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

城市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述。城市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空间维度和地域概念,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更是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且集中的社会区域。可见,城市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城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这为发展城市设计产业提供了基础。城市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结,积淀和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反映人类过去生存状态、人类的创造力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有力物证,代表了城市文明的独特性。江南城市文化由于其所处地理地位及历史发展环境不同与北方城市文化形成了差异,形成了江南城市文化独特的历史形态。《江南文化理论》一书中写道:“江南文化之所以不同于中国其他的区域文化,关键在于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与齐鲁礼乐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相比,江南文化的这一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如果说齐鲁礼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人文,那么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江南文化则可命名为诗性人文。江南文化的诗性人文内涵,不仅是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同时,这种带有浓郁的非意识形态性、非政治经济学性的诗性人文精神,也是一种与当代语境中的都市文化、大众文化或审美文化最接近的传统精神资源。”[2]可见,江南城市文化是一种不同于北方城市文化,当然它也不同于江南乡镇文化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城乡间发展差异所超成的。正因为如此,江南城市文化转化为文化资源显然带着江南文化烙印,对现代江南城市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意义。

首先,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记录城市生命历程。城市文化资源作为文化遗产,它们“见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伟大发展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体现着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牢固纽带。”[3]城市里每一处名人故居、寺庙宫观、造像壁画、亭台楼阁和墓、碑、塔、坊、井、桥等文化遗存以及城市里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信息,记载着每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如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各城市的人文景观、运何风俗不仅记载着运河历史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江南城市人们的生活习俗、道德信仰。

其次,江南城市文化资源承载传承城市文化使命。江南城市文化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和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折射出城市的社会历史及思想发展的变迁,这也是我们现在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历史真实。为此,我们应该通过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这一载体来链接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感情有上使我们找到了物质的依托。一般说来,文化资源的功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化功能在生产过程中的延伸,其将在文化产品中反映出来;一是文化资源投入到生产过程后新发生的功能。[4]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赋予对象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使其增值是文化资源的重要功能之一。这是人们对于文化资源有着物质方面的需要之外,还有精神方向的需要,而这种精神方面的需要必须由文化资源的内涵来实现的。可见,传承城市文化不仅是赋予江南城市文化资源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城市人们的精神需求的现实载体。

江南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的最大资产,有着鲜明的特征,它的魅力和发展动力来自于城市文化积淀。正如刘士林先生指出:“江南都市文化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以中国民族为文化创造的主体结构,而且也是在传统中国社会的生活世界中创造出的一种新生产方式……它毕竟是一种以中国民族为生产主体、在本土历史文化背景中创造出来的都市文化模式,其中积淀的是极为可贵的中国民族的都市文化经验,因而只要循此前行,必定可还原与建构出一种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都市文化的特殊形态与深层结构原理,它们作为一种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具有天然合法性的‘文化理论’与‘解释框架’,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还是在探索中国传统都市文化与当代全球化的城市化潮流的对话与交流方面,其意义都是任何西方文化理论所无法替代与解构的。”[5]然而,江南地区的城市也逃不出一些城市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如生态环境的恶化、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人审美精神的迷失等种种困境,一些盲目的开发建设、过度的商业化开发、超负荷旅游破坏历史文化空间等人为因素,造成了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文化记忆的消失。

二、内在驱动力:设计产业引领江南城市发展

(一)设计产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设计产业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先导,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设计产业作为一个市场导向较为明显的行业,设计项目在何处,设计企业就应设在何处。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巨大的市场带动了设计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发展。设计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荣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发展态势。发展设计产业,对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城市文化资源的转化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首先,设计产业具有增值力高、辐射力强、共融性广等特性,为城市产业升级提供可能。具体地讲,设计产业通过将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渗透并改造,增加产业及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了产品档次,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其他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实现设计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间的双向推动。厉无畏、王慧敏两位就传统产业与设计产业的发展逻辑作了比较,认为以文化创意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在本质上是一种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表现在软驱动取代硬驱动、价值链取代生产链、消费导向取代产品导向等方面。[6]同时,设计产业作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调整城市产业升级、培养新型产业等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设计产业催生了相关的新兴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加快了城市转型步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与方式。通过现代科技与城市文化资源发展高新设计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是江南设计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显著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趋于合理,一直走在江南、全国前列。据统计,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108.94万人,实现总产出5499.03亿元,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5%,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与此同时,上海也逐步形成了设计产业等一批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行业门类,正在改变着上海城市产业结构。正如梁昊光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政治和军事格局面临新变化,全球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设计产业承担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任务,也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设计产业创新是城市创新的先导,城市创新要求设计产业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精细化方法创新。”[1]40-41

(二)设计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设计产业作为城市化建设的灵魂,不仅为其它产业提供全过程技术与管理服务,而且在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上起着核心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设计产业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城市文化较实力的提升带动设计产业的繁荣,另一方面,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所谓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指城市凭借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要素在国内外城市竞争中获得认同并谋取利益的竞争优势和能力。[7]其中,城市文化软实力包括城市文化的创新能力、城市文化的环境引力以及城市文化的功能活力。

首先,设计产业提升城市文化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城市文化内容、形式、载体、体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能力。如“1699•桃花扇”是江苏演艺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推出的第一精品力作,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获得成功。与以往不同的是,该剧采用了新的动作模式,变政府拨款为政府采购的方式,并起用了年轻演员以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邀请了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共同打造传统昆剧精品。不仅邀请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日本长冈成贡担任音乐推广,还邀亚洲知名舞美兼灯光设计师肖丽河的加盟,一改国内舞台电视化的制作方式,将舞美设计重新还原到舞台,并艺术地再现了秦淮金粉的波光艳影。通过创意设计使300年前的昆曲名作以新的面貌重现它的精美优雅、风姿绰约的风光无限。[8]

其次,设计产业提升城市文化的环境引力主要体现在城市形象的塑造。设计产业不仅保留了历史文化遗产,还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其产业的空间集聚,增加城市文化含量,从而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与形象。如杭州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成为全国设计产业领先城市,聚集了除正在建设中的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之外,还培育形成了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西湖区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LOFT49、唐尚433、A8艺术公社、乐富•智汇园等6个比较成熟的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园。这些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集群以市区和西湖为中心,优化了杭州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其个性化集聚效应承载着杭州历史底蕴,展现传统与现代城市交融的人文景观,使这座文化名城焕发出无穷魅力,这对增强杭州城市文化内涵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再次,设计产业提升城市功能活力主要体现在综合服务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两个方面。设计产业具有波及效应,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设计产业在一定意义上远远超越了信息产业的物质领域,它“以其特有的广泛性和渗透性提升着物质生产领域的文明程度, 带动着科教、休闲、传媒、体育等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庞大的第五次产业群体蓬勃兴盛, 由此推动着人类知识经济时代高级阶段的来临,带来的是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9]因此,设计产业不仅仅表现为推动第三产业总量的扩大,而且它对原有的第三产业结构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催化作用, 它促使传统的第三产业迅速衍生出信息产业直至新兴设计产业,推动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同时,设计产业在城市的社会整合功能方面也较为突出。设计产业一方面以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创意为核心,促使多元的城市社会文化的整合,并催生了不同阶层、不同人员的城市文化主流的形成,另一方面设计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的运行机制,加快城市人员、信息、资金等流动速度,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社会整合功能。

三、创生与利用: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设计产业转化路径

江南城市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上早溯至春秋末年的吴越文化,“阖闾大城”和“山阴大城”的兴建开启了江南城市的发轫;经过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到了东晋以后,江南城市文化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期;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城市文化达到繁荣阶段,奠定了如今的江南城市文化的基本体系。近代以降,随着上海的崛起,形成了早期海派文化的鲜明特征,并进而逼射和引领了江南城市文化。如今,江南城市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特性,积累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成为江南城市设计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设计产业,它不仅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也要注重设计与商业的联系。为此,发掘、保护、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是现代城市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文化资源变为设计产业的发展理念

城市文化资源相对其他的资源类型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不仅能够转化为文化资本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它更是一个国家、民族及城市形成、发展、成熟的记录,是一个城市共有的精神家园,支撑和维持着整个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同时它作为文化资源又具有稀缺性,分为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两种,而历史文化传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这是在进行开发与利用时必须考虑的。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城市文化资源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开发江南城市文化资源,这对于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城市设计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是创意之魂;科技既是文化的主要表现手段,又是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并逐渐成为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见,科技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作用于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实现设计产业飞跃发展。如杭州宋城集团倾力打造的融民俗特色、重点事件、历史人物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宋城千古情》文化精品剧,该剧将杭州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紧密结合,利用舞台机械、声光电等高科技设备和LED视频画面的虚实变幻手段,向世人展现了杭州作为历史之都、爱情之都、休闲之都的盛世景象。正是在这些内容上依托民族文化,形式上采用了高科技手段和多种艺术的精华,《宋城千古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保护与开发的互动是城市文化资源变为设计产业的基本原则。在对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以现实存在为基础,对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它们应为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只有更好地保护城市文化资源,才有可能将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而更好承继城市文化。如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从20世纪30年代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第一条拉舍尔毛毯的出口企业至2000年破产,从纺织厂的富有特色连排锯齿形厂房、周围的民居及日式建筑记录了整个企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兴衰。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就是在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的工业遗存的基础上,以运河五号为载体,以抢救、保护、挖掘工业历史文化遗存为抓手,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整合周边资源,拓展街区辐射范围,建设集经营、投融资、创业孵化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平台,成为常州文化旅游和创意设计产业的典型标识,也是实现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共赢的新亮点。上海外滩18号也是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益兼顾的成功案例,目前已是集顶级奢侈品专卖店、顶级餐厅、顶级酒吧和艺术画廊于一身,成为上海海派文化、生活和艺术的地标。它不仅用心地保护历史建筑,而且商业成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砝码。基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6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授予外滩18号。

(二)城市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的方式

文化作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它是以“有形(遗址、文物、古建筑等)或无形(文本、语言、音乐等)资源形态出现,承载一定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因而是客观、实在的,且不可再生的。但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本都具有资本属性,只有其中经过社会的交易、流通、服务等领域,以转化的形式即文化产品来满足和引导人们的需求,从而产生价值增量效应的那部分文化资源,才可称为文化资本”。[10]可见,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资本,但两者关系密切。文化资源转为设计产业,其中文化资本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它是资本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它必须通过文化本身的价值实现财富的积累和增值。从经济学角度讲,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资本转换的前提和基础,而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的结果和价值体现。城市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集合型资源,当然具有文化资本属性,这个资本属性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使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提升城市软实力。

然而,江南城市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构成,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性,这就决定其在转化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尊重地域特征的原则。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模式、人口与社会结构、区域文化传统、精神生产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影响,形成了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这就要求在转化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强调地域性。二是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江南城市文化资源不仅是担当一种经济的角色,同时还有城市文化传承、民众教化、形象塑造等社会功能。三是强调资源整合与优化相结合的原则。江南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令全国瞩目,江南各城市注重合作与交流,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强调城市文化资源的个性化塑造与培育,实现最优化。2009年1月,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与上海徐汇区软件基地举行合作共建服务中心签字仪式,这是江苏与上海城市在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领域开展的一个城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强力合作。四是强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江南地区形成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无疑是我们首要关注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资源,然而仅仅意识到传统文化储量丰厚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江南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江南城市文化的创新。

充分发掘、整理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是当前设计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是一种质的转化,不单单是物的形态的转变,其中蕴涵着其价值的增值。因此,这种转变虽具有自身的方式,但也要遵循文化资本的基本规律。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市场动作方式,即通过市场方式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运作,使文化资本发挥最大效益。二是中介服务方式,即提供中介服务的文化机构和组织来实施城市文化资源的资本动作,其中文化经纪人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高端人才。三是内容创意方式,即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内容进行创意开发,从而获得效益。四是组织管理方式,即由一些组织机构包括民间中介机构、政府机构来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五是政策介入方式,即依托各种政府推出的政策来发展城市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11]177-185

如上海“ERA时空之旅”借鉴了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成功案例,一改过去杂技表演的传统手法,杂糅杂技、音乐、歌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充分利用高科技,走出一条“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原创之路。同时,市场动作模式也有了突破,联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集中整合三家资源,独立成立了项目运作公司进行节目创排、经营运作。正是,“ERA时空之旅”的创新与突破,整合文化资源,采用新的运作模式,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先后获得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第四届中国演出十大盛事“最佳娱乐演出”金奖、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荣誉和奖项。

(三)城市文化资源变为设计产业的途径

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合理开发的关键,这就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实施。首先,资本途径。江南各城市,市场经济较为活跃,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投资融资渠道较多,有着雄厚的资本实力。这对城市文化资源转化提供了保障。资本是形成文化产业的关键,它作为生产要素,能给生产活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江南城市各级政府与文化企业相互协作,建立多渠道投资设计产业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建立扶持江南城市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江南城市文化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应将其列为各级政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政府在城市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上给予财力方面的支持。

其次,市场途径。市场化动作是设计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城市文化资源变为设计产业离不开市场,必须通过市场使城市文化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只有把隐藏的江南文化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挖掘它的潜在价值。如何发展具有江南城市文化特点的创意产业,这产业应有两个市场走向:一是“引进来”,即江南各城市向世界敞开胸怀,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二是“走出去”,即依托民族特色产品,借助国际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不同市场途径,使之产业化,实现江南城市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其三,资源整合途径。文化资源整合指的是“把原本分散的、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文化资源根据市场的需要有效地加以集中、提炼和优化,使之能形成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业资源的形式。”[11]206为此,文化资源整合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文化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把开发利用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和保护有机相结合起来,只有更好保护现存城市文化资源,才能走持续发展之路。如江南地区的江、浙、沪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缘相近,文化同源,交通相连,不仅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我国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江南城市设计产业发展可以根据“资源共享、品牌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效益共享”的原则,整合文化资源,加快实现江南城市文化整体形象、产品开发、市场动作一体化和共生效应,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江南城市文化资源作为区别于自然资源的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一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交融的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尽管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如产业管理体制问题、人才缺乏问题、开发与保护问题等,然而,开发与利用江南城市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设计产业,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设计产业是新兴产业形态,也是朝阳产业,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改革现有的文化产业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加快城市文化资源向设计产业发展的速度,发挥城市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益,给设计产业带来新的增值,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文化与设计产业互动发展。

[1]梁昊光著. 设计服务业:新兴市场与产业升级[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刘士林等著. 江南文化理论[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141.

[3]单雯翔.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J]. 城市规划,2007(5)

[4]王子平、冯百侠、徐静珍著. 资源论[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85-396.

[5]刘士林. 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及现代阐释论纲[J]. 学术月刊,2005(8)

[6]厉无畏、王慧敏. 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7]尹宏著. 现代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72.

[8]袁志平、杨森耀、吴海勇、黄坚著. 繁枝有待:江南文化产业发展[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4.

[9]张曾芳、张龙平. 论文化产业及其动作规律[J]. 中国社会科学,2002(2).

[10]施炎平.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J]. 探索与争鸣,2006(7).

[11]张胜冰著.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夏燕靖)

J502

A

1008-9675(2017)05-0129-06

2016-05-22

束霞平(1975-),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史论及艺术教育。

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15BG105:《中国设计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设计学建设项目(苏政办发〔2014〕37号)。

猜你喜欢
江南资源设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资源回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