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2017-02-14 07:59:07崔丽丽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图书馆

崔丽丽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给我们留下了数量庞大、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活于民间,种类丰富,分布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法,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八个大类: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生产知识、传统生活知识、传统仪式、传统节日以及文化空间[1]。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文化活化石”之称,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文化DNA。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等于保护好了中华民族基因文化,保护好了文化的多样性。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课题亟需提上日程。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义不容辞。各高校图书馆可以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发挥自己的职责,参与到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中来。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高校图书馆参与面临的问题

1.1 认识不够,缺乏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工作在国内起步较晚,对于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整个社会尚缺乏足够认识,很多高校更是没有明确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与职责,没有分配具体工作,更缺乏政府、相关机构及学校的支持。对于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是一个全新领域。虽然国家新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文件中,多次强调图书馆的职责,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仅限于自发,图书馆并未把这项工作列入自己的日常工作范围[2]。

当前,图书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工作计划。这一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其义务,也需要图书馆自身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逐步探索,不断总结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1.2 数据库单馆建设,内容不够丰富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是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方式,也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但从目前多数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情况来看,基本以文字、图片为内容的静态展示,音频资料不足,不够具体和深化,更没有将专业性与趣味性结合,难以吸引读者访问。各高校数据库之间,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者之间,多是单馆建设,缺乏资源的整合与合作,也难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高校图书馆参与的优势

2.1 智力优势

一是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各院系配备有大量专家学者,学术气氛活跃,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抢救、保护及传播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方法和体系,具备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具备绝对的智力优势。以山东工艺美院为例,它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并以山东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用及设计转化”,研究领域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策略,多次承担或参与国家以及省级科研项目与课题,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发展战略与建议,研究成果丰富,已出版几十部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丰硕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氛围为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二是图书馆拥有一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擅长于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资源的采集与管理也能提供借鉴。三是有的高等院校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艺术类相关专业,拥有大批的学生读者,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2.2 资源优势

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在对纸质文献的保存与传播上已自成一套较完备体系,强大的中外文数据库中储存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信息和资源。除此之外,还有各类音频等电子资源,图书馆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扩展,建立起富有自己院校特色的专项化、系统化的文献体系。比如:温州大学图书馆设立了民俗特藏室,建立了民俗学文献与温州地域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为学校及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资源共享平台;中山大学早在2002年就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成果丰硕。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硕士、博士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管理与保护人才。

2.3 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配备有计算机专业人才,以及先进的设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整理与保存方面,具有较高的数字化、信息化处理水平。它可以借助现代技术设备,通过多种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字、音频、图片的原生态存储;还可建立起富有地方特色的特色数据库,借助各类高级数据处理软件,对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与成果进行保存[3]。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高校图书馆参与的意义

3.1 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文化传播中心,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其一可以发挥其人力与智力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二可以利用其信息、文献组织的经验与研究方法,对收集、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科学、系统的储存;其三可以组织培训,普及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与技术。

3.2 使图书馆的职能得到深化与扩展

首先,能够扩充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一般根据学校教学科研与读者自身需求,采购文献资料。其采购的标准除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往往遵从“主流文化”、“经典文化”,而大量现存文化特别是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收藏却被忽略。图书馆通过对散落于民间的文化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扩充馆藏资源。

其次,能够拓展图书馆的研究和服务领域。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整个社会和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这是高校图书馆应有的关注点,一方面可以推进学校与其他相关机构的联动,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增长新的学术生长点,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自身发展的双赢[4]。

再次,能够提升馆员素质。

一是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提升了馆员自身的学习能力,丰富了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提升了学术研究水平与思考能力;二是提高了馆员信息化采集、归纳与整理能力;三是走出图书馆,深入田野,提升了馆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5]。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高校图书馆参与的措施

4.1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保护理念

要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严格秉持以人为本原则、整体保护原则、活态保护原则、民间事民间办原则、原真性保护原则、独特性保护原则、就地保护原则以及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1]。在实践中综合考虑这八项标准,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不会脱离正确的轨道。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加大,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民俗”变“官俗”,伪遗产流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假充真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出了问题,方向错了,就会南辕北辙,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的机构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了谋取利益的手段,不仅浪费人力、财力,更严重的是会葬送我们祖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因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避免与金钱、政绩挂钩,避免功利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保护。

目前,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认识不够,图书馆应利用自身面向大众的便利条件,提高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把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向大众普及。

4.2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促进学校非遗保护实践

高校图书馆研究条件得天独厚,应利用其专业优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有条件的可以深入民间,通过亲自调查,收集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加工整理手头资料,有重点有计划地参与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编辑出版,推动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研究课题可以涵括理论与实践,有宏观亦有微观。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馆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开展,本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比较等。

4.3 重视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逐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共享机制,促成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一是国内外校际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二是与校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的合作;以及与校外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之间的合作;三是与地方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馆之间的合作[6]。只有建立起资源、技术的合作共享机制,才能避免以往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的状态,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4]。例如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多个工作站,比如内蒙古师范大学工作站、云南民族博物馆工作站、榆林学院工作站等,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实质性合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合作开创了先河,值得我们借鉴。

4.4 加强宣传

常用的宣传方式,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演、开办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奖问答等。应注重形式的新颖与内容的深掘,注重宣传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宣传要有力度,重效果,而不可过度,让大家在看过之后能够印象深刻并有所收获,能够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激发起保护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欲望与责任感。亦可以从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着手,适当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让新生了解本地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校图书馆、博物馆及美术馆目前拥有哪些特色资源,定期举办相关培训与宣传工作,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与鼓励他们提供线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小分队,利用平时空余时间以及寒暑假,深入民间,参与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考察与挖掘中来。

5.结语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日渐消亡的趋势,政策重视与引导固然重要,社会各界支持,以及加强宣传也必不可少。图书馆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应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专业优势,搭建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平台,一起寻找与探索适合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发展路径,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永久性保存与传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1]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7;56-64

[2] 刘伟华,许静华 .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J],2016(7):27-29

[3] 陈洪丽. 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 [J],2015(19):244

[4] 肖海龙.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的问题和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9-10;16;21

[5] 胡怀莲.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的优势及措施.大舞台[J],2012(6):287-288

[6] 叶福军,周旦.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的长效机制探讨.图书馆研究与工作[J],2016(4):35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图书馆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02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