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时代的图像化生存
——《天使艾米丽》中隐秘的影像线索

2017-02-14 01:58:33任丽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艾米丽趣味建构

任丽凤

浅谈数字时代的图像化生存
——《天使艾米丽》中隐秘的影像线索

任丽凤

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人们,通过各种类型的屏幕,生存在由图像构成的多维世界里,消解着现实与图像的边界。生存的戏剧化与趣味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在图像建构的虚拟世界里,个体实现了在多重身份中穿行的梦想,经验着不同的生存体验,打破线性的叙事,转换主客观身份,重构着人类世界的维度与边界。在废墟上重建希望,在迷雾中看到曙光。虽然图像建构的世界是虚拟的,但人们的体验却是真实的。图像化生存的方式,使人们面对无奈的现实困境,拥有了再次抉择的可能。在图像虚构的艺术空间中,光明与美好再次照进未来。

数字时代;图像;趣味可能

1.图像何以构成线索

1.1 图像的瞬间特质

图像如时光的碎片,凝固住一个个瞬间,以偶然的片段再现出不连贯的生活记忆。而人作为图像的创作者,在重新阅读图像的过程中,对于图像的解读附加了记忆、价值判断与瞬间无法承载的叙事。在这个层面上,瞬间的图像呈现出素材的意味,只是无意味的片段,具有被重新解读的无限可能。

1.2 图像的相对真实

图像的相对真实使其很容易被作为一个元素放置于不同的人生场景中。平面化的图像对于真实生活的再现方式,更类似于生活的剪影。不管技巧怎样的高超,终究无法超越其作为技术手段的局限,只可能是一个维度上的捕捉与呈现。同时,这种局限也为图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其他维度上的空白,为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1.3 图像的主观与客观

在意义的建构与意义的找寻过程中,主观与客观有着迥然不同的立足点。主观的拍摄者由于有现场拍摄的场景经验,以及对于场景中全息空间的体验,因此对于所拍摄图像的对象和意味有着最原始的视角和最直观的印象。反之,作为图像的阅读者,一般是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既定的价值观来评判影像的。在这种主观与客观之间,影像被解读出无数的意味,远远超过了影像最初的意义。

1.4 图像的叙事与重构

图像瞬间的特质,使之抓取的生活片段拥有被重构的可能。单一的图片是没有建立逻辑关系的碎片,碎片的无序化使图像具有被重新解读的空间。创作者可以根据叙事需要,重新建立多张图像之间新的逻辑关系,创作并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情节。比如:在影片中尼诺在在证件照自拍亭掏碎照片,与恰巧路过的艾米丽四目相对,接下来导演并没有过多把镜头留给艾米丽和尼诺演绎爱情,相反,戏剧性的制造了一个悬念;尼诺匆匆忙忙起身朝艾米丽的方向冲过来,却绕过了艾米丽,径直去追一位红球鞋先生……相对于艾米丽与尼诺四目相对的图片,安排不同的图像与其叙事,会得到迥然不同的结局。

2.图像化生存的图景

在影片《天使艾米丽》中,主人公有着精灵古怪的性格。在她个人世界中,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被演绎出精彩趣味,不再是成人世界程式化的古板,像童话世界一样生动鲜活。影片中每个主人翁也都有着孩童般的纯真,优点和缺点都那样的直接不加掩饰,在生活趣味方面也呈现出个人的独特取向。这一切在影片中正是通过不同的图像得以实现,特别是在主人公充满趣味的生活场景中,图像成为必不可少的道具,使各种匪夷所思的趣味成为可能,并支撑起影片戏剧性冲突的达成,成为一条由图像构成的隐秘的线索。

2.1 超现实的图像生存

故事发生在巴黎,故事的主人公叫艾米丽。她的童年是孤独的,但因为她古怪精灵的性格,童年的生活竟被演绎得充满着奇思妙想,让人觉得色彩斑斓。一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一个人摆多米诺骨牌,体会那轻轻一点后的酣畅淋漓;她在下巴上画鬼脸,然后倒过来在镜子中看自己嘴巴乱动后鬼脸的模样;她把红色的长纸条轻轻地卷成一卷,用力去吹卷芯,看着红纸条慢慢的飘开;她把两棵连着枝丫的小红果挂在耳朵上,就好像戴着一副红色的大耳环;她倾听吸管吸光杯中牛奶的声音;她将胶水涂抹在手上,等晾干后再整张撕下来;她将十个指尖套进草莓里,然后一口气的一个一个吃进嘴里……这是她多彩童年的剪影。电影里,每一个画面只停留几秒中,但却完美地刻画出一个古怪精灵的天使一样的女孩——艾米丽。

艾米丽的行为具有着日常生活的创意性,匪夷所思的超现实感,在视觉上给人极大的冲击。艾米丽在日常的背后发现出平淡生活的种种不平淡之处,并用一个孩童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将这种超越现实的图景呈现在观众眼前,触动着千千万万颗被岁月磨平的心灵。

2.2 逃避与建构

在影片中,男主角尼诺和艾米丽有着相似的童年。艾米丽因为身体原因,被父母安排在家中一个人长大,而尼诺是因为被其它同学欺负和孤立被迫一个人长大。尼诺有很多奇怪的嗜好,比如:他喜欢在地铁站的证件照自拍亭旁边,趴在地上掏机器下面角落处被撕碎的照片;喜欢下雨天在路上收集行人的脚印,并拍照留存,珍藏在相册中,构成他自己的一份收藏。在尼诺有些自闭的世界中,他逃避了与现实世界中真实人物的交流,借助于影像,按照自己的标准,建构起趣味独特的个人世界。可以说,影像在尼诺的生活中就是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不再有与现实世界交流时的局促,他自由地行走,按照自己的意志取舍,并用自己的想象为这个影像构成的虚拟世界寻找逻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有了后来影片中戏剧性的冲突。

影片中另一位主角是艾米丽的邻居:一个被称作“玻璃人”的老人,二十多年来每年都在临摹同一 幅 雷 诺 阿(Auguste Renoir,1841-1919) 的画作《船上的午餐》(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1881)。他与艾米丽的交流,舒缓深沉而富有情趣。由于“玻璃人”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他必须保证自己不受到外界任何的硬物碰撞,他家中所有家具的边角,都被包上厚厚的布条,防止他被撞伤。这种病症导致他几乎不出门,完全沉浸在自己个人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中只有他的画作——《船上的午餐》。这是又一个版本的逃避与建构,不同的是老人由于严重的疾病无奈的离开人群,以独居的方式生活着。在漫长的寂寞时光中,他在雷诺阿印象派的作品中,感受着正午灿烂的阳光,感受着人群的热闹与喧嚣,并关注着画中那不快乐的少女。我猜想在这样的临摹中,他用图像为自己建构起一个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可以正常地和人交往,享受户外的阳光,并且强大到能够帮助关心他人。用“玻璃人”非常个人的眼光解读了雷诺阿的画作,建构出自己独特的影像世界,陪伴他度过自己独居的20年时光。

2.3 戏剧与冲突

艾米丽第二次遇到了正在证件照自拍亭掏碎照片尼诺。尼诺正起身去追一位红球鞋先生,艾米丽的好奇心促使她尾随其后,然后艾米丽捡到了男孩掉下的一本相册。相册里全部是用撕碎的照片拼合完整的人像,大多数人丢弃照片的理由都是照片拍得不理想,所以艾米丽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也无法猜测出尼诺收集这些的目的。直觉这里面一定有故事。艾米丽找到杜法耶老人一起猜想,然后他们发现了相册中的一个秘密,那就是有一个光头人的头像重复出现。他在巴黎不同位置的自拍亭拍照,再将照片撕碎。显然这是尼诺意外发现的,为了查出究竟才开始收集碎照片。艾米丽也开始猜测这个光头人的来历以及他的目的。他是一个快死的人?为了让人记住他?他是一个逃犯?恐怖分子?但最后的结果超出了观众的想象力,结局完全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谜底揭晓时答案异常简单。光头男子只不过是修理工,照片也全部为测试机器性能而拍,这再合理不过了。

在制造这一系列戏剧性冲突的背后,有一个明晰的线索,正是那些支离破碎的照片,以及伴随照片,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进展。红球鞋光头男子的影像一直扑朔迷离,时隐时现调动着观众的胃口,成为戏剧冲突的关键。

2.4 缅怀与引领

影片从始至终都展现出了法国人独特的幽默。艾米丽的父亲,在她母亲过世后,总是在自家的庭院里倒腾装饰已故妻子的小陵寝,将自己远行的旅游计划搁置一旁。艾米丽劝说多次,都没有效果。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艾米丽从他母亲的小陵寝上撬走了父亲心爱的圣诞老人雕像。随后在摄影棚中把这个圣诞老人雕像放置在世界各国不同景观旁边拍照,并托她做空姐的朋友将这些照片寄回到父亲的邮箱中,如同圣诞老人在各国游玩后给老朋友发回的明信片。最后,当周游世界一周后的圣诞老人雕像被艾米丽悄悄安放回陵寝的时候,艾米丽的父亲,决定走出家门开始远游。

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中都有着很多的记忆与梦想,但是,再美好的时光终究会离我们而去,而逝去时光中那些令人缅怀的美好记忆,对于痛失美好的人,常常会沉溺其中不愿醒来。艾米丽的父亲正是这一类人群的写照。

沉溺是需要被唤醒和引领的。影片中的圣诞老人雕像在艾米丽的安排下,充当了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将沉默寡言中孤独寂寞的父亲唤醒,用充满朝气的生活场景唤醒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渴望与激情。最终,老父亲踏上了被搁置了几十年的旅程……那一刻,老父亲开始修复自己生命,真正走进光明未来的生活旅程。

3.图像化生存的趣味可能

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充满了对图像意义的质疑,但实际情况是,当下的生活已经不可避免地被深度卷入图像的漩涡。本文提出数字化时代的图像生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的。如果图像有罪,那么是因为滥用它的人,图像本身是没有罪。相反,在一片质疑声中,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去发现数字化时代,图像化生存的趣味可能。用我们的智慧,让图像温暖我们的人生。这部影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3.1 启示一:在重构中书写美好记忆

善良的艾米丽为了拯救弃妇玛朵,用重构的手法,为她创建出一幅爱情画卷。她冒充玛朵丈夫的语气写了一封三十年前的情书寄给玛朵,恰好刚刚见报的登山探险队发现的三十年前坠毁的一架装满上万封信件的邮政飞机件成全了这封情书迟来的理由。玛朵收到了信,她变得热爱生活起来,到处炫耀当年丈夫是忠心于她的铁证。

艾米丽用一颗善良的心编撰出一个美丽的谎言,用重构改写了玛朵的人生。原来,人生的图景只需要些许的智慧,就可以改写得积极而充满希望;只需要将一幅有力量的影像放进人生并坚信,就可以让心灵死灰复燃,相信有爱。艾米丽对玛朵做到了。

3.2 启示二:在现实中创造趣味与惊喜

艾米丽改变生活的方式是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奇妙想法,改变了周围其他人的生活。而触发这一切的开端,就是那个无意间被发现的小铁盒。

此前,生活总是枯燥乏味:冷酷的杂货店老板总是嘲笑欺侮他手下唯一的伙计;阴郁寡居的女房东终日沉浸在丈夫生前外遇的阴影之中;艾米丽工作的小咖啡馆里,有成天无病呻吟的同事、终日神经兮兮的顾客、还有怀才不遇的作家、以及爱打听的书报摊女老板……此后,生活变得充满阳光:杂货店老板一成不变的生活忽然充满了莫名其妙的诡异;女房主突然收到了数十年前丈夫意外身亡前寄来的忏悔信;而在那生意寥寥的小咖啡馆,受到了爱情滋润的同事春风满面、神经质的顾客也开始转变追求的目标……

故事几乎是在向我们揭示一处人生的秘密,通过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艾米丽由于影片开始时的那一幕,为50多岁的白拓度先生送上了幼年时的照片,以及遗失多年的小铁盒时,唤醒了老人内心对亲情的渴望。影片的结尾,白拓度先生回到乡下和女儿与外孙共享天伦。艾米丽在积极帮助周围人获得幸福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从一个自闭的小天地里走到人群中,用积极的态度和善良的爱心,不断在现实中创造趣味与惊喜,在她个体成长与变化的同时,也收获着生活给予她不断的惊喜。

3.3 启示三:让光明与美好照进未来

爱米丽的的确确是一个天使,她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上帝的讯息,令所有人对生活都充满了希望。她心中那一股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贯穿了影片的始终,感人至深。整个影片中,人们除了欢笑,也同默默助人的艾米丽一样,“心中感到了莫名的祥和、无比的安慰”。在乡村般恬淡闲适生活中,与火花般生命际遇擦肩而过的体验,让光明与美好照进每个人的人生,是影片的结尾,也是本文的结语。

1.向天宇.浅析《天使爱美丽》的独特魅力[J].电影评介,2011(19):50-51

2.葛怡婷.奇幻影像中的爱与温情——《天使爱美丽》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浅析[J].电影评介,2010(8):56

3.毕苏羽.用爱和色彩描绘一个童话——论述《天使爱美丽》的色彩与情感表达[J].当代电影,2009(7):120-122

4.肖雅.一花一世界——再读《天使爱美丽》[J].世界文化,2008(5):26

5.金蓓莉.突然徘徊[J].电影评介,2007(13)

任丽凤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艾米丽趣味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综艺报(2020年22期)2020-12-23 04:37:09
建构游戏玩不够
午睡的趣味
特别文摘(2016年24期)2016-12-29 21:03:08
艾米丽的呼噜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