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道受业解惑”与新课标中的“三观”

2017-02-13 15:57董飞飞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三观

董飞飞

摘 要: 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对韩愈所作《师说》中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一教学任务的评议,并与新课改下的“三观”进行对比,希望启发教育一线的工作者。

关键词: 传道 受业 解惑 三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千余年来脍炙人口,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教育已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条件。从2001年课程标准重新被启用以来,逐渐确立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下面从教育的发展过程等方面分析“传道受业解惑”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传道受业解惑”出自韩愈的《师说》,韩愈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作此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门第观念源自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最先实行九品中正制,此后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视门第等级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尊“家法”而鄙从师。唐代以后,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现象。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在当时是难得可贵的,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根据韩愈作此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古代教育的发展,以现代人的身份谈谈对“传道受业解惑”这一教师教学任务的看法。韩愈,在我国教育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对教师的职责进行了论述,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而且一直影响历代教育工作者,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传道”原意指儒家之道,是对仁义的热爱和尊崇。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学为道”,所以有“道”的教师,其首要任务在于“传道”,传儒家道统,传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这与当今教育理念中的德育不谋而合,算得上是狭义的道德教育。当今社会更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到大学的政治教育都体现了对德育的重视,而一千多年以前韩愈提出“传道”这一教育思想是难得可贵的。

“受业”即授业,是指讲授古文典籍和儒家经典,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写能力,受到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这恰好对应了当今社会对“知识”和“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但与之不同的是,韩愈提出的“授业”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生学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其影响至今是深远的。自新课标实行以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职能发生了转变,逐渐形成了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内容,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韩愈认为“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而这三项任务是紧密相连的。“解惑”,韩愈之所以把“解惑”放在“传道、受业”之后,我想是要告诉教育者:可以为学生解答人生的一些疑惑和学习的疑惑,而并非单纯指学习上的疑惑。这上升到思想的问题,正对应着现在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接受教育的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外,更要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培养。那么怎样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呢?从整体上说,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心理学上理解,这三者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兴趣。态度一般而言是潜在的,主要通过人们的言论、表情和行为加以反映。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种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稳定和深刻的情感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人们判断客观世界的标准。罗克奇的定义是:个人关于行动的理想模型和理想的终极目标的信念。这就说明了课程标准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相对于《师说》中的解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韩愈的“传道受业解惑”相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认识更完善了。

总而言之,“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教育背景下有其精华的部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对的新课标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更切合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所需要的是不断地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的教育教学的新内容,不断地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韩树昌.韩愈及其教育思想[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2]李石贤.韩愈教育思想初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3]陈瑞林.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J].漳州市教育局,2008(5).

猜你喜欢
三观
不出意外,你会跟“三观不合”的人结婚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责任、价值与力量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五毛钱的“三观”
婚姻里,人品决定底线,三观决定上限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