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2017-02-13 15:47刘娜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热水器太阳能太阳

刘娜

摘 要: 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开篇“与同学们谈地理”即就此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 地理教学 课程资源 地理教学活动

长期以来,地理教师习惯于看教材、看教案、看教学参考书,对于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不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地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开篇“与同学们谈地理”就是这个话题。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大量存在的,但许多课程资源处于在“沉睡”状态,需要地理教师开发、唤醒,让它对地理教学和学生发展产生作用。如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静静地“呆”在那儿,在很多人眼里跟“书本”学习没什么关系。但如果运用得好,它们就是学习地理不竭的源泉。

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湘教版第四章第三节)时,先在学生理解有关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关系后,安排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辐射的强弱直接受太阳高度的影响,而太阳高度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请大家看一张照片。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校教室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

师: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怎样摆放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光热呢?

学生1:应该让太阳能热水器始终对着太阳。

学生2:应该让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做到这些吗?

学生3:我们可以给热水器装上一个遥控装置,在家里用遥控器指挥它始终面向太阳。

学生4:我们可以模仿向日葵给热水器装上一个自动装置,让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

学生5:我在“两有用”地理竞赛书上看到,在30°N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的调整幅度约为47°。我国所有地方都可以是这个角度吗?

……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家里拿着学生a牌的遥控器,或者开动学生b牌的自动装置指挥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的光热了。我们伊犁地区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与拉萨调整的幅度是否一样?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

地理教师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我在讲如何实地辨认方向时,教室外下雨了,有位学生走神往外看,我也顺着瞟了一眼,发现对面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并由此引出提问。

师:除了使用指南针、地图等工具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或现象能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学生1:太阳。

学生2:树木。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如果是今天这样的阴雨天气,你处在陌生的街头,周围有没有树木,你又能从什么事物上辨认方向?其实,有位走神的学生往窗外看时已经发现了一个。请大家看他刚才看的对面的屋顶(走神的学生不好意思回到学习状态)。

学生:哦,太阳能热水器,它们都是朝南摆放的。

师:是不是所有地区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朝南摆放的。

学生:(思考后)不是,南半球的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是朝北摆放的。

……

通过引导,把我们身边沉睡的一些资源激活,为学生获取知识发挥指导作用,也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生活与课程三者同构共生,体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

生活中有很多的课程资源“明摆”在那儿,我们顺手拿来可以用。

我在讲八年级地理下册“我国南北差异”这一内容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学生及家人外出旅游的照片,课堂上有选择地展示出来。

师:我们大家或多或少去过外地,也都照过一些照片,现在我们请大家把带来的照片展示一下,注意照片上的景观差异,并认真听上台同学的讲述。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照片并作说明)

学生1:这是我去长白山时拍的照片,是在秋天。

学生2:这是我去海南岛时拍的照片。

……

师:我们把照片按拍摄地点从北往南排列起来,大家能从中观察到什么?

学生3:从南到北树木从阔叶变成针叶。

学生4:能看出气温差异。

……

在引此例中,我把学生及其经历当作资源,在分享、交流彼此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自然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并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良好。

三、课程资源的创新

有的课程资源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创新出来的。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节时,问学生:“日本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叙述很快找到答案:“日本利用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值得我们学习。”

但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认为:“日本自己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它把环境污染和破坏留在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我很快抓住这个观点,让学生从教科书中找根据。学生很快从日本“全国大部分为森林覆盖”和“木材大部分靠进口”等材料中悟道:日本“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具有低价进口原料、高价出口产品的优势,而且其自身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在向其他国家转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基础上得以保持的,日本的经济发展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学生有疑惑:但课文为什么没有写上这一点呢?是不是说明教材也有不足?我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学生说:可不可以在本节修改课文?我说:“可以呀,怎么改呢?”于是,学生互相商讨,并很快朗读自己修改过的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实现,体现学生是资源创新的主体。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地理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地理教师只有擦亮眼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让地理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初中七、八年级地理教师用书.

[2]初中“两有用”地理助学读本.

[3]地理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热水器太阳能太阳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谁应该为毁损的热水器负责?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太阳几点睡觉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虚拟窗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
夏天的太阳
2016《太阳能》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