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版美国电影《名扬四海》翻拍自1980年的同名电影,讲述了纽约表演艺术大学的学生为自己的舞台梦想努力奋斗的故事。此片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成为美国青春电影经典的同时,其折射出的模式化与表层化也引发了人们对青春电影创作前景的思考。本文以《名扬四海》为例,从意识形态、叙事手法、人物塑造、视听语言等几个方面对美国青春电影展开分析,以揭示此类电影的自身优势与不足,力求为我国青春电影的创作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名扬四海》;美国青春电影;歌舞励志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按照不同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其风格鲜明、受众特定,在好莱坞乃至世界电影制作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中,一种叫作TeenFilm或者YouthFilm的类型(青春电影)在后来的长期发展中取得了全球性的影响。[1]2009版《名扬四海》由Kevin Tancharoen执导,翻拍自1980年的同名电影,讲述了纽约表演艺术大学的学生为自己的舞台梦想努力奋斗,最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的故事。我们将以2009版电影《名扬四海》为文本,从意识形态、叙事手法、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四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特点,以揭示青春电影创作的优势与不足。
一、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方法
群像式又称为人像展览式,是一种“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在这种结构方式中,电影的故事线索相对复杂,充分给予每一位演员相应的戏份,诸多各具特色的表演者共同组成一个多线程、全景式的风景画,而不是以单一的线索来表现一个简单的剧情。它是一种以刻画人物群像为主,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来展示社会风貌的结构方式。[2]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影片的内容,稍有不慎也很容易面临流于表面的风险,因此非常考验导演对群戏的掌控能力与对复杂叙事的驾驭能力。然而,这两个方面导演做得都不够精彩。影片开端的处理其实非常不错,导演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将几个性格、观点、背景完全不同的主角初步刻画出来。然而,之后导演采取的小团体式的分叉式叙述使人物塑造板块化:詹妮和她的天才男友马可为一条线,努力却始终不能使老师满意的芭蕾舞少年凯文是一条线,梦想拍电影的尼尔是一条线,优秀的钢琴专业女生丹尼斯、贫穷的说唱少年马利克、具备优秀编曲才能的维克多是一条线,优秀高傲的舞蹈专业女生罗茜和维克多是一条线。上述诸线索中,除了最后两条线索有浅显的人物重合,其他线索之间既没有明确的相黏合,单条线索的刻画也简单地流于表层,没有进行深入的发掘,只是单纯地在自己的范围内固化成板块。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使每条线索的发展都越来越拖沓沉闷,连最后的高潮和结局,也就是毕业演出段落上大家的相聚都是团体化和板块化的,缺乏力度与深度。而这个段落恰恰应该是影片在主人公群像化以后最能展现他们之间情谊的一种最具视觉化与仪式感的手段,最能表现出一个群体共同拥有、难以割舍的青春情结的场景。[3]
导演力图以多线的形式塑造出人物群像,彼此之间却缺乏联系而导致群体性缺失,加之细节处理上的虎头蛇尾,使人物群像的刻画没有起到展示整体风貌的作用,而是出现了断层。比如詹妮过于紧张的性格描写伏笔就完全被遗忘,马利克和丹尼斯各自家庭线的戏剧冲突也仅仅是隔靴搔痒,只有罗茜的塑造稍微立体深刻一些,但也没有脱离全片人物塑造缺乏心理变化的通病。
二、鲜明的线性叙事方式
有学者认为,多线叙事不属于线性叙事,因为单一的线条已被打破,单一的时间向度已不存在。而笔者认为,单一的时间向度并不等同于单一的线条。《名扬四海》虽然采取了多条线索叙事,但它仍然属于经典的线性结构,因为它具备以现实逻辑为基准的单一时间向度,没有观众会对每个事件的发生先后产生怀疑。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言:“一个故事的事件如果被安排于一个观众能够理解的时间顺序之中,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线性时间来讲述的。如果一个故事在时间中随意跳跃,从而模糊了时间的连续性,以致观众无从判定什么发生在前什么发生在后,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非线性时间来讲述的。”[4]《名扬四海》正是以时间顺序为轴线展开的叙事。全片情节密度疏落有致,大致可以分为六部分:海选面试、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毕业。开端是海选,主要人物依次出现。发展是大一至大四,人物关系继续丰满完善,通过爱情、家庭、学业之间的矛盾冲突设置进一步展现每个人的性格与境遇。毕业典礼段落包含了高潮和结局:学生毕业,以歌舞致敬青春。这样的设置既符合歌舞励志型青春片的类型需要,也符合线性叙事的结构需要,同时具备戏剧美学带来的高潮与结局相统一的快节奏美感。
线性叙事方式作为最基本的叙事方式,难度较小,但也容易陷入模式化,尤其对于带有励志、成长标签的电影来讲,其鲜明的时间线索相当于过于明显地对情节导向进行了言说。
三、自由积极的意识形态
一直肩负着传输美国文化任务的好莱坞电影带有自己鲜明的意识形态。影片中的高中生们比起国内高中生更为早熟,他们随意进出酒吧、舞厅,享有更多社会权利,像大人一样思考、谋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是由美国更为松散的家庭构成决定的,也是由其资本主义性质决定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独立意识使青少年们更早地面临社会压力,更早地完成了内在自我的建构。在励志主调下加入情感的悲欢作为点缀,更强调的是奋斗色彩和个人价值。
众所周知,美国社会义利观是资产阶级的首先利己兼顾利他,没有个人就没有集体。“成功,不是名气、金钱或权力。成功是清晨醒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期待,让你激动地飞出房门;是与你爱的人们一起拼搏;成功是与世界为伴,感染周围的人;是将人们凝聚在一起追逐梦想;是夜晚入眠时的问心无愧;成功是快乐、自由和友情,成功是爱。”影片中的这段台词是好莱坞个体的生命叙事最集中的书写。而中国社会义利观是无产阶级思想的舍己为人,个人服从集体。这样的意识形态差异使得中国青春电影中的个人梦想常常消解在集体洪流中,“家本位”“集体本位”的意识形态话语是一大批“伤痛青春”作品的主要诱因。尽管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好转,出现了一批反抗教条赞美理想的影片,但仍未从根本上扭转格局,虐恋、堕胎、割腕种种桥段依旧屡见不鲜。同样是堕胎,美国青春电影《朱诺》能从堕胎本身挖掘出人文关怀,而中国青春电影在小格局中裹足不前,专注于揭示青春的残酷性和强调“意外怀孕”的恶果。《名扬四海》刻画的青春是明媚的,尽管它也会有伤痛,但是青少年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为自己的青春负责,仍然是坚持梦想 ,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这种整体基调的积极与昂扬,对个性的解放和歌颂,是与美国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分不开的。
本片在种族问题上也有探索,只可惜浅尝辄止。在食堂狂欢的群戏中,有一位黑人男学生和一位白人女学生在接吻,一扫而过的镜头虽然代表了导演对仍旧存在的好莱坞白人中心视域下的种族化凝视做出的价值判断,但显然太过表层化。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一直以来极力展现黑人不被肤色所累,依然能够成功的表象,有人指出这是一种白人更加隐蔽的占据霸权地位的“后种族主义”[5]。实际上,在大众文化和视野中的黑人确实仍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比如大部分电影中的婚恋组合都是相同人种的匹配,即便是出现黑人与白人恋爱的爱情线,也是作为辅线出现。如果本片能在这个点上挖掘得更深一些,以此为切入点更深入地刻画这对情侣,继而从学校的微观世界扩展到更宏观的社会和人生,将单纯的校园爱情与不同种族的家庭相冲撞,想必会是不错的尝试。
四、简洁明快的视听语言
《名扬四海》作为一部歌舞青春片,其歌舞段落的拍摄最能体现导演运用视听语言对世界进行选择、组织和塑造的风格。笔者选取几个最能代表本片特色的段落,通过音乐和镜头来分析该片的“视”与“听”。
(一)“听”——音乐
首先应明确的一个概念是,《名扬四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歌舞片,而是有大量歌舞片段的歌舞青春片,与《雨中曲》《芝加哥》等歌舞片不同,《名扬四海》中所有的歌舞段落都是作为片中一个特定的情境出现的,不是一种主观臆造的戏剧逻辑,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般现实逻辑,是现实场景的再现。这就涉及了如何做到将现实性与假定性相结合、纪录性与叙事性相结合。
以餐厅段落为例,这场戏是以两名学生对于对方说唱技巧的不服气为引子,由局部到整体的全员歌舞狂欢。相比普通剧情片以对话为主的表现手段,本片采取了说唱的方式代替语言的争执,在内容上添加了音乐的引导,强化了这场戏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由本片的类型特征决定的。本场戏的音乐不但符合两位说唱歌手的身份,歌词参与了叙事,还和整个故事的主题结合紧密。同时,理想主义的间离感并没有过分地带走影片的现实感。除此之外,本场戏寥寥几个镜头就刻画出丹尼斯这个从小在父亲的期望下练习古典钢琴的少女对这种场合的格格不入,也对她之后放弃规则选择自我的发展做了铺垫,起到了塑造人物的功能。一方面记录了餐厅的歌舞表演,一方面参与了叙事,做到了记录性与叙事性的完美结合。
通过歌曲将抽象的情绪具化为剧作所规定的情感和主题,通过动作性的舞蹈场面抒发人物情绪和塑造整体气氛是歌舞在影片中理应起到的功能。大部分情况下,舞蹈的性质由音乐直接决定,因此音乐在歌舞励志型青春片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需要认真打磨。制作者要充分考虑好以下这些问题:这些音乐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内容是什么?是有源音乐还是无源音乐?起到了什么作用?[6]如果一部影片不能考虑好这些问题,它就极有可能遭受是否“剧情不够,音乐来凑”的质疑。由此标准来看,《名扬四海》在音乐运用方面还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为之后的同类型影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视”——镜头与剪辑
影片在一开端就奠定了简洁明快的镜头风格。影片第一个镜头为空镜头,搭配字幕“海选日”介绍故事背景之后,接连几个镜头都是短促的特写镜头:吐痰、调试乐器、喷口腔清新剂、贴号码,几秒钟就刻画出海选选手的众生相和面试的紧张感。之后导演也没有采取复杂的镜头运动方式,而是以简洁的镜头和明快的剪辑相互配合,一口气推出了几位个性凛然的主角却不显烦琐,多线索快节奏地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快感和观剧兴趣,在需要深入角色内心时则采用固定镜头,如詹妮面试时的一大段独白,导演以最简单的正反打和固定镜头来呈现人物之间情感的交流,可谓张弛有度。
与开场和餐厅戏相比,最后的毕业典礼部分显然有失水准。剪辑中规中矩,镜头运用方面既失去了开端简洁明快的镜头风格,也没有餐厅那场戏的张力,各项歌舞演出间因为缺乏有机的结合而更像一场杂糅。镜头方面虽然采用了摇臂拍摄运动镜头,但总共只有几秒钟的摇镜头,没有发挥出器械的价值。“丰富多彩的歌舞成为增添叙事魅力的特有手段(语言),歌舞的推进也是故事情节的推进,歌舞的高潮成为影片故事的高潮,歌舞身体的展现成为影像身体的经典,歌舞的视听享受成了故事感受的动力。”[7]与同样把歌舞演出作为故事的结局和高潮,在最后一场戏中采取摇臂拍摄出大量组合镜头的《八月迷情》相比,《名扬四海》的最后一个段落实在算不上精彩,给人以虎头蛇尾、头重脚轻之感,没有起到高潮段落理应达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名扬四海》作为宣扬自由积极的人生态度,鼓舞青少年追逐梦想的励志故事来看是一个好故事,作为电影艺术本身来看,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青春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仍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可能,希望本文能为青春电影,特别是歌舞励志型青春电影未来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沈小风.类型与风格:近年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J].电影新作,2015(05).
[2] 林雪.蒙太奇式的叙事策略——浅析群像电影中的叙事结构[J].东方艺术,2012(24).
[3] 沈小风.类型与风格:近年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J].电影新作,2015(05).
[4] 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D].杭州:浙江大学,2007.
[5] 刘静.银幕上的奴隶制表征(与错误表征):当代好莱坞电影与美国(后)种族政治[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6] 何润洲.浅析歌舞片的音乐运用[J].电影评介,2001(07).
[7] 蓝凡.影像的歌舞叙事:歌舞片论[J].文化艺术研究,2010(01).
[作者简介] 吴先泽(1976—),男,湖北石首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化、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