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澜
S教授被处理,康宸玮发帖“也算实现了我的初衷”。康宸玮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从2016年4月开始,他用几个月的时间采访、调查,写出了13000多字的《沉默的铁狮——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性骚扰调查纪实报告》。康宸玮的报告投石入湖,引起社会对校园安全的关注,不端者被处理(北师大再次调查确认后,报告中的S教授被免除博士生导师资格,撤销副院长职位,留校察看)。
康同学刚发表报告时我刊就采访了他,几个月后,在我刊对康同学的回访中,他对创作初衷、调查经历和个人理念进行了梳理。
通过这个事情,短短数月,却明显地感受到他成长了。
当理想遇到出国,练习抉择
《沉默的铁狮》并不是康宸玮的第一部作品。在 2016年2月,他就发布过另一篇同样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非虚构作品《她的国》。这篇作品的发表为康宸玮带来了不小的关注度,并且为他后来的调查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延续《她的国》关注某些特定人群的取材方向,很快第二部作品的选题就确定了——大学校园里的性骚扰事件。
如何寻找到调查对象,是康宸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出于羞怯和恐惧,许多校园性骚扰的受害者不会公开自己的创伤,这让寻找受害者变成一件难事。康宸玮只能在微博、微信、蛋蛋网等多家媒体上广撒网、通过发布“悬赏令”等方式来寻找受害者。得益于《她的国》在北师大校园内所产生的影响力,很多同学对康宸玮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康宸玮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一部分人主动联系他提供自己的经历,甚至愿意当他的助手。最终,康宸玮征集到了个案 20个左右,开始着手写报告。
时间,是拦在康宸玮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康宸玮的调查报告的康宸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
一大特点就是有大量的文献参考和理论分析。要完成一篇有份量的报告,其工作量不亚于写一篇毕业论文,这就意味着他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康宸玮习惯利用假期来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因为大一大二基本上各种实习都做遍了,放假也不出去旅游,终于可以有大把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了”。
为了写《沉默的铁狮》,康宸玮不得不用 2016年整个暑假——这本是他为了出国打算备战雅思的关键时期。考雅思,还是做调查康宸玮不是没犹豫,可是“我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要么就做调查,要么就考雅思,两个事情同时做一个都做不好”。抉择再三,他放弃出国,全身心投入到调查报告的写作。
于是,在这个告别了雅思的暑假,康宸玮开始了密集的学术文献整理工作。他形容自己是“一旦做起来就全身心投入”的性格,一旦确定了要写作,一整天都会花在这上面。很快,《沉默的铁狮》就有了雏形。
教授传秘笈,解锁采访核心技巧回顾两篇报告的调查经历,康宸玮觉得最难的还是采访。“成败点,永远都在于受访者是不是足够信任你。”在做《她的国》的时候,康宸玮就有过被放鸽子的经历。本来与受访者约好晚上 6点见,结果康宸玮独自等到了 8点都没有等来对方。他就“坐在那里伤心,默默想,为什么她这么不信任我?”
怎样才能得到受访者的信任呢?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教给康宸玮一个小技巧:和受访者成为朋友。比如,为了了解北师大面对性骚扰事件在安保问题上的对应措施,要采访保卫处,“就真的和保卫处的人做朋友,从一起聊天,到请他吃饭,了解保卫处的人到底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再比如,过年时节给受访者送点年货过去,也不显露出很强的目的性,东西放下就走,“让她们不烦我”。
无声释放出来的善意和诚意,让康宸玮赢得了受访者的信任。一两个月后,原本对康宸玮的到来有所顾忌的调查对象,终于松口了。
受访者愿意敞开心怀侃侃而谈,也因为康宸玮对于调查伦理的坚守。每一次采访,他都会向对方承诺,不会透露隐私信息,作品写出来后也绝不会对对方的安全造成影响。事实上,两篇调查报告发表后,很多人联系到康宸玮,希望能够采访一下他报告中的当事人,但都被他拒绝。“我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透露隐私信息,都不可能的。这是我始终保持的原则,是我的底线。”在报告公开两个月后,据康宸玮的了解,没有任何一个报告中所提到的人,或者协助调查的同学受到打扰。他骄傲地说:“这是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不错的。”
师大优良学术,加上我的色彩调查报告公布后不久,随即就引发了网络热议并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但康宸玮的初衷却并不仅仅是获得关注而已。“我不希望这个报道一闪而过,只是上个微博热搜,转瞬即逝,没有人做深刻的思考。”康宸玮说。
为了让报告的内容更加深刻,也更专业,康宸玮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文献研究。在他的报告里,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层出不穷: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概念、克拉克的“情境犯罪预防理论”、赫伯特的“局部控制假说”、性生理学、赛克斯和马特扎的“中和理论”中的自我辩解机制而这些参考资料也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要求,制成参考文献附录,放在了调查报告的最后,洋洋洒洒一大章。
扎实的学术功底让这篇报告读来格外厚重。尽管是独立完成的作品,但康宸玮还是将这份成就归功于自己身处的北京师范大学和文学院老师们的提点与帮助。而北京师范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教会了他用研究的方式去做一个严肃而深刻的调查报告。
康宸玮所说的“深入思考”,不仅仅是引用大量的学术巨匠的理论,更是指他自己个人独特而不失深刻的思考。在他的两篇报告里,可以看到浓重的个人风格:他将文学话语、新闻话语和学术话语揉捏进同一篇报告里,在对他所观察的现象进行不失诗意的描绘之后,用学术理论进行剖析,然后加以主观意见做分析。“我希望尽可能客观一点,但报告不一定客观就是最好的,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主观立场的,所以我的写作方式就是以我自己的意见为主。”
比如,在分析北师大出现的我希望尽可能客观一点,但报告不一定客观就是最好的,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主观立场的,所以我的写作方式就是以我自己的意见为主。
性骚扰者特征时,康宸玮认为可以分为焦虑型和恐惧型两种类型。“前者对他人持消极态度,根深蒂固的自卑感,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后者渴望社会接触和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对他人不信任,害怕被拒绝,为了防止被拒绝,会主动回避社交场合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一观点并非既存学术理论的生硬沿袭,而是康宸玮自我思考后的结果,虽然尚未经历时间打磨,却也颇令人信服。
这样的风格并不是一开始完美无缺。对康宸玮的《她的国》进行过指导的文学院教授张柠就曾向他指出,这种风格杂糅的写法还有待改进。康宸玮自己反思:“当时确实没有能力把这三种风格统一起来。”只能尽可能地什么都写,甚至一些极为私人化的片段也未曾遗漏。比如他回忆自己在调查过程中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受访者们遭遇报复,于是“醒来之后,惊魂未定,呆滞地坐在电脑旁看着文献。”
到了《沉默的铁狮》,康宸玮在写作技巧上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行文也更为冷静克制。在他的笔下,没有楚楚可怜的受害者、穷凶极恶的施害者这些刻板印象,只有深入到人性深处的冷静探讨和对社会现状的理性呼吁。但不变的是文章中随处可见的文学气息。《她的国》中那些“煮姨将一个问题煮在味道发酸的空气里”一类的字句,在《沉默的北师》中亦有段落相呼应,比如那抓人眼球的开头:“他的手颤抖地将行李箱的重心重新扶正,母亲的白发和六月齐至”
很清醒
《沉默的铁狮》发表后,激发的回响远超康宸玮的预料,其中有些让人闹心。
有些“标题党”,如《北师大男生绘制防狼地图,提醒女生绕路走》,令康宸玮觉得很奇怪:“我的天,什么叫做提醒女生绕路走?我画的地方都是教学楼,难道我是让女生都不去上课吗?”
在康宸玮看来,这一类报道并不是他眼中合格的新闻报道。“我希望媒体做一个报道的时候,把分析也写出来,希望是一个带有学术性的媒体报道,应该追求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如果没有人讨论背后的东西,对于整个公民的智识和整体素养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只是徒然地增加了很多不安全感。”
所以,当“防狼地图”成为我希望媒体做一个报道的时候,把分析也写出来,希望是一个带有学术性的媒体报道,应该追求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如果没有人讨论背后的东西,对于整个公民的智识和整体素养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只是徒然地增加了很多不安全感。
关键词,与自己的名字一起成为网络热搜词的时候,康宸玮觉得很讽刺。这并非他“花大力气,写了一万多字”的初衷。或许这也是他立志毕业后从事新闻业,写出更多更好的、在他自己心里觉得合格的报道的反面原因。
夹杂在众多赞扬声之中的,也有很多负面批评。“作者像是在包庇施害者”“对施害者的批评不够”认为他细致刻画了施害者的心理状态,是对犯罪者的同情,是一种立场的不正确。但康宸玮并没有因为这些评价而怀疑自己的态度。“其实这些人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画上了圆心,只要发现一篇作品的立场是稍微偏离这个圆心,就认为是偏袒。”但其实,对社会学和心理学有诸多涉猎的康宸玮认为,坚持客观立场是必须的,但是“研究施害者的心态和环境成因,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对夸自己的,康宸玮很清醒:“我觉得这篇报告之所以会引发大家的赞赏,是因为这是一个大三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所以他们觉得是挺可以的。但如果跟博士论文、大作品放在一起,或者过段时间,大家可能就不会这么看了。所以不能沉溺在别人对我的称赞当中,否则很致命。”他认为当下自己更重要的,是让采访技巧更加成熟、选题更有张力、文笔更精炼。
准新闻人的野心
现在康宸玮形容自己是“老师知道的学生”,他和一些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老师成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并且时不时来一些幽默的互动。当然,这不是缠着老师刷存在感。“主动跟老师交流,也分目的。看你的主动是为了拿学分、套近乎、考研,还是真的就为了学术本身。”显然,他是自己所说的后者。有一名老师在读过他的调查报告之后,激动得马上给他打赏了 100块钱。老师甚至把他和他的调查经历当做教案,让师弟师妹们学习他的田野精神。
进入毕业年,除了继续准备下一个选题,康宸玮也对未来的职业开始有了规划。放弃出国之后,他打算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做一些“未来的调查”。他说,可能延续《她的国》《沉默的铁狮》这类描绘群体的纪实文字的风格。因为他有一种“野心” ——“对很多人群我们有刻板印象,但这种印象不深刻不全面,我希望能把这些人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很多层面上剖析出来”。他说:“我觉得如果这条路能走通的话,再过多少年回过头来看现在,真的是无憾。 ”
《沉默的铁狮》发表后不久,他在微博里掷地有声地写下一句话——“我必如雪崩再来”。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