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背景下高校中国画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2017-02-13 00:35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语专业课程中国画

赵 雪

在当今文化信息频繁互动的时代,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我国艺术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来说,将双语教学引入中国画专业的课程中,既满足了文化交流的需求,又推动了中国画文化精髓的拓展和传播,而且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在高校中国画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已达成社会共识。

一、双语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双语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术语,但业界尚未对其概念及定义进行统一界定。《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将“双语”定义为一种个人或语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而我国学者严学窘先生则认为,双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即为双语教学,是指两种语言作为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通常情况下是学生的母语。

二、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价值

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向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相异的文化。无论是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还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抑或是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角度来看,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都有较高的价值,需要加强研究,积极推广。教育部已将其视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1世纪以来,教育部曾多次提出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意见与方案,并采取了用量变推动质变的策略进行开展,如2001年10月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力争当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10%”;在2002年6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了双语课程的标准,即: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并在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1]2007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计划2007—2010年在全国高校中分批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

在中国画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中既要解决英语运用与表达问题,还要解决专业训练与技法实践等问题。它不但能够推动中国画学科专业的发展,还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有效满足市场对中国画人才的需求。

(一)推动中国画学科专业健康发展

在人类进化史中,美术以独特的“语言”形式,成为人们互动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载体。相比数学、哲学等较为抽象的学科,其实现双语沟通的阻力相对较小。从这一层面来说,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中实现双语教学具有一定优势。中国画承载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它是中国历史文明的体现。然而,英语一直是中国画专业师生的“软肋”,多数人对英语望而生畏,在原有基础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后续的学习更容易忽视英语。此类现象妨碍了中国画学科专业的国际化的发展步伐。但同时,中国画专业作为美术专业的重要分支,它虽然是传统专业,但其进一步壮大发展是有识之士共同期待的。现阶段,我国已将美术纳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这充分显示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也为美术专业发展夯实了基础。高校作为美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理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价值。对于中国画专业而言,双语教学的实践,既有助于学生参与本国文化传承,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同时更是丰富了中国画专业课程的价值。因而,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意义,还在于满足了中国画专业学科整体发展的需求,对推进美术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际上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基本均以英语为通用表述语言,中国画领域也不例外。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学者的相关著述通过被翻译成英文推介到世界各国,同时他国的学者在研究中国画方面并不逊色,他们以不同的视点或翔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以英语为表述语言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后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借鉴。这些都是以英语沟通为基础的。鉴于此,利用双语教学去培养和塑造人才在国内高校教学中已逐渐展开。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该校建筑学院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中设置了一门64学时的双语课程,名称为“专业外语文献导读”,这门课通过对专业领域内英语术语的解读、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简历和作品的目的。并附有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教学反馈。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提高了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同时又学以致用,把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合二为一。让中国画专业逃离“红牌”或“黄牌”的警示。

在高校中国画专业双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创作理念和技法的英语表达方式,也可以通过中西绘画对比实践,增强对本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深入理解,进而达到融通并取其精华的效果。高校中国画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对外交流去输出与输入文化资源,更需要通过中西比较的方式真正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此外,在专业相关的国际会议或国际论坛中,也需要演讲人能够用英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进行对话。诚然,每个学科的专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说,高校中国画专业的双语教学将是推动中国画专业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必不可少的内部因素之一。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这都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了解相关学科的先进理念还能与国际同行进行沟通与交流。[3]但从我国高校中国画专业的实际状况来看,师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将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中国画相对准确地推介出去,同时也很难对国外的资源进行有效吸纳。为了缓解和改变这一现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是亟须付诸实施的举措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画专业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熟练运用英语,培养他们的双语应用能力,以期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画这一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发展,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价值。同时,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诉求也愈加强烈,他们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内部”教育,而是渴望获得更加广泛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并对新知识、新思想、新领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双语教学在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中的开展以及相关的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外界文化信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对外交流水平,提升学生的双语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为其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打破知识储备单一化的局限。有实验表明:接受双语教育者能够提高大脑的灵活性,锻炼思维的流畅性,增强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4]

高校教育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它的承接媒介是人才市场。高校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必然会进入到人才市场,可以说,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下中国画专业人才面临的形势,一方面,人才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严峻局面,多数中国画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是毕业即待业的形势;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所需要的中国画专业的人才很难寻得。目前,高校甚至是中小学对中国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非常小,这使得毕业生更多地关注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画廊等机构,这些机构由于运营方式和合作领域等原因往往对应聘者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所要求,从今年各大城市的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到,有些单位明确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然而能够达到使用人单位满意水平的人才少之又少。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中国画专业的人才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急需能和世界文化接轨的高素质人才。而事实上,大部分的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技法的实践中,忽视了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当他们踏上工作岗位,运用外语交流、翻查专业资料或对专业词汇进行翻译时,常常感到十分困惑。[5]从这个维度上说,高校中国画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是解决中国画专业人才市场中供求关系不对等的方案之一。

在我国持续开展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画专业的师生拥有了更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这要求我们用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语言表达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将中国画的精髓和精神传扬出去,并有效地汲取异国文化精髓。双语教学在高校中国画课程中的引入与逐渐推广,就是高校面对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各国交流愈发频繁这一形势的有效应对措施。有需求、有作用的就是有生命力的。[6]可以说,双语教学是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推动中国画专业学科发展的有效举措,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带动就业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路径

虽然双语教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但由于易受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干扰,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同时由于中国画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有限等因素给双语教学造成了阻力和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机制三方面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实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双语教学

在新时期、新环境下,设有美术院系的各高校应该重视双语教学在中国画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式,以促进中国画专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具体而言,高校各级领导需要深刻理解双语教学在中国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转变学科发展思路,树立国际交流意识,并积极引导和指导相关教师做出思想转变。学校应该明确双语教学对中国画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比如,可定时定期组织中国画专业教师开展专门的培训活动,使之深刻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对教师做出综合、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请业界专家举办知识讲座,现场听、评课,并通过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教学业务技能。除此之外,网络时代的高校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他校和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广大中国画专业教师提供双语教学信息和资料,增加对外交流互动的机会,积极借鉴他人和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弥补教师对异域文化知识的欠缺,从而切实推行双语教学。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从主观思想上转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才有可能有效地付诸实践。因此,转变教学思想是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创新教学模式,推行双语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中国画人才的需求以及公众的心理期待,因此需要针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双语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高校中国画专业中推行双语教学,需要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去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中国画专业的授课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由于双语教学是一个对外文化连接的基础,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在其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双语能力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周密地排布中国画专业的教学内容,并设置与之相符的教学情景,有机地将中国画及英语融合在一起,凸显本学科、本专业的特色,从而保证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把控好双语渗透原则和学科整合原则,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片、影音、视频等教学手段或经典作品的真迹及仿真品等教学媒介,让学生以英语形式表述自己对中国画的认知与体会。如此,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精髓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与专业路径。此外,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的渗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培养他们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完善教学机制,保障双语教学

中国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同时也需要完善的目标机制、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作保障。高校应该在明确中国画专业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双语教学目标,保证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保持高度一致。在目标机制的指导下,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依照学科专业以及就业市场的发展需求,细致地划分各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习,保证其均衡发展。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包括学习态度、考试成绩、思维动态等,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活动中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学业困难或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使其深刻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空间的可能性,为中国画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交流越发频繁,英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工具。作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高等学校,更应该主动融入国际社会,承担起应有的使命和责任。高校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双语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势必推动双语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向前发展。[7]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有效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并能够带动就业的教学形式,理应在各专业推而广之,尤其是以中国画等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专业更应如此,以推动传统专业和传统文化的复兴。

猜你喜欢
双语专业课程中国画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国画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