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共创森林浙江
——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各地交流典型刊登
共献林业大计,共谋发展大事。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庆元、东阳、仙居、长兴、龙游和淳安6个县(市)作了典型交流,介绍各自改革林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全省各地认真学习和大力借鉴。
庆元县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和中国绿色竞争力最强县,是重点林区县。近年来,庆元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深化林权改革,实施金融创新,激活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活力,有力推动了山区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7179元,占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的58%,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实现精准扶贫。林改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林农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山区创业“钱从哪里来”是承包到户后广大林农普遍关心、迫切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2007年,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庆元县率先在全省引入了“林权”这一新型抵押物,使农民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抵押资产,有效解决了农村农民融资难题。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亿元,惠及全县3万多农民,人均10万元的贷款,激发了农民投入林业和发展产业的热情。如林业大户沈世东,用毛竹林抵押6年累计贷款415万元,毛竹林经营规模扩大到213公顷,家庭年收入上百万元。
发展农村产权担保,深化金融改革。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农民“贷不到款”和银行“不敢放贷”是一对矛盾。为此,庆元县在创新林权抵押贷款的同时,专门成立了担保机构,在农民与银行之间架起桥梁,解除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确保林贷的顺利推进。2014年,紧紧抓住丽水成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机遇,在原有担保公司的基础上,注入资金1个亿组建全省首家政府出资的综合性融资担保公司,该公司具备7亿元担保实力,担保范围从单一的“林权”拓展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产权”,成为该县破解涉农、涉企融资瓶颈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入围第四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国乡合作造林独树一帜。林业“三定”以后,庆元县许多地方山林分得过细,甚至出现了一主多山、一山多主的情况,给林农的山林经营带来极大的不便。针对这一问题,庆元县积极捕捉有利发展时机,当机立断组织大规模国乡合作造林,采取国有林场(国有林业企业)出资金、出技术,林农出土地,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模式,在全县18个乡镇营造了15333.3公顷人工用材林,成为该县主要的商品材基地,总价值近20亿元,平均按4∶6比例分成计算,林农可获得8亿元的经济效益。
股份家庭林场风生水起。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集聚。“林子谁来经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此,该县因势利导,扶持和培育一批以“林权入股,亲情链接,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为主要经营模式的股份制家庭林场,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效解决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林地细碎、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难、经营水平提高慢等诸多问题。目前,全县共培育股份制家庭林场121多家,经营面积2467公顷,形成了“家庭内部股份制、合作造林股份制、联户经营股份制、集资型股份制”等四种类型的股份制家庭林场。
提升木竹传统产业。林业是庆元县域经济的命脉,更是百姓生活的依靠。近年来,庆元县始终坚持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线,作出了培育100亿元竹产业的战略部署,推进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成高产高效毛竹林基地20000公顷,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竹木制品企业43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6家,从业人员达5.2万人,年产值32亿元,竹产业成为全县最大产业,为林农就业和农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建成国家珍贵树种良种基地215公顷,年育苗能力350万株,为全省发展珍贵树种造林发挥重要作用;培育胸径26cm以上的杉木大径材基地3333公顷,发展油茶基地1400公顷,改造锥栗基地1333公顷,为林农增收开辟新渠道。
主攻森林休闲养生等新兴产业。生态是庆元的底色。近年来,庆元县把生态休闲养生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投资7000万元,启动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谋划规模达1333公顷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个,市级绿化示范村73个,以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业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年旅游总收入达9.8亿元。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大力开展林下套种,东部以贤良“三叶青基地”、西部以屏都“黄精”基地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群众发展林药、林菌、林粮等林下经济333公顷,让森林发挥倍数效应,把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年来,东阳市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紧扣“森林浙江”目标,立足“生态宜居东阳”建设,全力打造“一区两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现已建成省级湿地公园2个——东阳江省级湿地公园和东白山省级高山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2个——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八面山省级森林公园;东江源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已全面启动,编制、科考等200余万元经费已列入2017年市级财政预算。加强“一区两园”建设是保护发展县(市)域林业资源的有效抓手。东阳市在省林业厅领导和相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结合该市“生态宜居城市”和“强市名城”建设要求,将“一区两园”建设纳入东阳经济发展战略。
以“生态宜居东阳”提升城市品位。“一区两园”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充分体现,是生态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东阳市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一区两园”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
以生态走廊规划布局打造东阳山水文化长廊。东阳市“一区两园”是钱塘江源头生态系统和浙中生态走廊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着力建设北江—白溪江、南江及柽溪江贯穿东阳、连接义乌和磐安的这两条生态廊道,重点推进“一区两园”区域珍贵树种造林、改造培育工程,加快彩色森林、大径材培育基地建设,着力改善两江流域生态环境;加快东阳江江滨文化景观带建设,全面提升江滨景观带功能和品位,努力打造东阳特色的“浙江第一绿色走廊”。
以“影视旅游名城”全面推行旅游全域化。东阳市围绕“打造引不走永不落幕的影视之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目标,把加快“一区两园”建设列入旅游全域化发展内容,着力打造“两山一江”(南山森林公园、北山生态休闲区和东阳江湿地景观带),保护性挖掘自然旅游资源,推进东阳旅游北上西进、上山进村全域发展。
河堤护岸让道于湿地公园建设。为切实保护东阳江省级湿地公园区域的原生态,该市全面变更了原来的河道整治设计方案,将护岸堤坝和绿道向后移10-20米,原本本保护了白溪江的原生态河道。同时明确:东方红水库、白溪江、东阳江干流及两岸滩林、滩地,作为湿地公园保育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禁止任何开发利用活动。
建设人工湿地公园改善流域水质。东阳市将污水尾水处理同人工湿地有机结合,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16.42公顷江滨湿地休闲公园,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之一。
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东白山省级高山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83.27公顷,以高山沼泽、草甸、滩地、自然溪流为主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因特殊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现已成为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
建设城市森林公园让市民乐享“森林氧吧”。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占地2318.16公顷(分笔架山、水竹坞、双岩尖、神仙顶4个景区),为城区开放性森林公园。由政府为主导、民间共同参与建设,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设,三期工程也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八面山省级森林公园结合横店影视城的区域定位,注重森林生态承载功能,规划占地3333多公顷。
建立机构强化“一区两园”组织保障。专门成立了“一区两园”建设领导小组,有关部门、镇乡街道为成员单位,形成林业主导多部门共建的强大合力。同时,建立专门的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人员编制。
推行改革理顺“一区两园”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绿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绿色图章”制度,建立绿化专家人才库。市绿化办(设在林业局)实体化运作,代表市委、市政府行使对全市绿化工作的指导、管理、监督职责,负责组织包括“一区两园”在内的全市绿化建设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审核和质量验收工作,对全市绿化工作进行总协调、总把关。
多方投入确保“一区两园”资金到位。2017年,东阳将投资1.1亿元对东阳江省级湿地公园白溪江(支流)、石马溪支流等进行原生态保护。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建设南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并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南山大型城市休闲公园,把森林公园与城市休闲公园融为一体。
立足东阳实际,扬长避短,进一步提升理念,优化布局,创新举措,着力推进“一区两园”建设,不断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水平,为“生态宜居东阳”“森林浙江”作出更大努力。
仙居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近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培育珍贵彩色森林,构筑中国山水画城市。累计建成珍贵彩色森林1376.9公顷,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计划任务。目前全县阔叶林比例达到55%,名列全省前茅,森林覆盖率达79.78%,相继获得了“全省1818平原绿化行动先进集体”“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近年来,围绕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的战略目标,仙居县委、县政府把夯实绿色生态底色,扮靓“林”的风采,建设秀美山川作为重要内涵。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县委书记办公会议专门听取县林业局的工作汇报,并作了相应研究,提出要加强重点区位、重要节点的林相改造,加快推进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的工作要求;2016年年初,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林虹,亲自参加全县绿化造林工作会议并讲话。县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活动连续3年均安排在山体林相改造现场,身体力行、带头种植珍贵树种,推动全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工作。生态优先,科学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的前提。早在2015年,仙居县就在全省率先邀请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建设规划,系统谋划建设思路,提出以永安溪景观飘带,台金和诸永高速廊道,环县城、神仙居及温泉城三区,沿35省道、41省道、溪下线和白龙线为四脉的总体布局,通过绿化造林、补植改造、疏伐改造和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全面建立珍贵彩色森林建设规划体系。
突出重点,面上推进。以重要区位为重点,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松材线虫病防范除治相结合、与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相结合、与森林抚育相结合、与村庄绿化相结合(珍贵彩色树种进村、进校园、进小区)、与义务植树相结合。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院编制森林抚育和珍贵彩色森林作业设计,规划设计面积833.3公顷。推行“一乡一片珍贵彩色示范林”,规模面积不少于6.67公顷,由乡镇(街道)林业站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实施区位、补植造林树种选择、苗木规格、补植密度、间伐强度等技术措施,并上报县林业局审核审批。经过一年来的实施,全县累计实施森林抚育和建设珍贵彩色森林面积908.9公顷,超额完成任务计划的50%。
规范管理,狠抓质量。招标作业明确主体。两年来,仙居实施的建设项目均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招标,由具有造林抚育资质的专业队投标施工,确保造林质量。监理跟进狠抓施工。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委托县内2个监理单位和台州市林业服务公司对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进行全程质量监理,督促建设进度和监督施工质量。三方协作联合验收。施工结束后要求施工单位开展竣工自查,出具竣工报告,再由乡镇和县林业局、监理单位三方联合检查验收。“一乡一片珍贵彩色示范林”由乡镇林业站自查、县林业局核查验收。审计把关确保安全。为确保资金安全,该县自2014年以来对通过招标作业的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彩色森林建设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按合同约定拨付部分资金,待来年春季补植管护后,委托审计单位进行项目审计,按审计结果拨付剩余资金。
明确任务,强化考核。为了推动项目实施和妥善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处理问题,以县政府名义下达了建设任务,并列入对乡镇综合目标考核。6个重点乡镇明确以乡镇政府为业主,由乡镇政府招标与造林抚育施工队签订施工协议,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协议,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由县林业局为招标主体、乡镇不管事的状况,建立县林业局统一作业设计、乡镇业主招标的工作机制。
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共争取到中央和省专项资金950万元,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53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480万元。2017年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下一步仙居将计划实施森林抚育1000公顷,彩色健康森林466.7公顷,局长示范林4个,示范点4个,示范单位4个。重点计划在神仙居度假中心,选择50多个品种、建设3.3公顷珍贵树种展示区,方案已基本确定,进入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展示区的建成,将成为仙居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的一大亮点。
建设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创建森林特色小镇也不例外。近年来,长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深挖内涵等措施,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成效显现。2016年,全省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长兴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最为突出的是,龙山森林养生小镇建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项目不断集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养生特色已逐步显现。
龙山森林养生小镇距离县城3公里,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5%。小镇以桃花岕省级森林公园为核心,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优势和红梅、杨梅、花卉苗木等丰富的林业特色产业基础,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走“生态、养生、健康”之路。2016—2018年,计划投资15亿元,全力打造“进森林氧吧、品森林美食、赏森林美景”的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年均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5亿元,其中,政府性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社会性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8亿元。具体采取了4项有效措施。
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委托中国美院精心编制总体规划,对空间布局、重点项目、旅游产业要素、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县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审议总体规划方案,研究部署各项创建工作,并将其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和五大特色小镇创建之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分管县领导每周跟进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龙山街道办事处作为创建主体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县级机关相关部门全力支持,着力在项目审批、规划、土地、林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投资为辅;各产业类项目,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政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符合规划发展导向的各类产业项目。县委、县政府2016年出台的包括花卉苗木、民宿发展等在内的农林业、森林旅游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政策当中,都有符合森林小镇项目建设的产业扶持政策内容。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引进社会工商资本投入到森林养生小镇建设,提高了市场化运营水平。目前已成功招引虹越花卉超市、古森林博物园、绿野仙踪、四季花卉园、精品花木示范带等社会投资项目15个,完成投资8亿元。同时,支持和引导辖区内群众参与发展庭院经济、特色美宿,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保护资源,优化布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坚决不引进、不开发以破坏森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项目和产业。同时,立足区域内资源分布和地域特色,合理划分功能区块,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不同主题,推动错位发展。在小镇中部渚山村片区,依托渚山杨梅资源,重点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和产品销售等农林产业;在西部川步村片区,依托原生态岕里风情和长寿养生文化,重点发展高端民宿、休闲体验、森林健身等休闲养生产业;在东部涧塘村、后洋村等周边区域,发展生态观光、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配套产业。各片区之间的项目,通过一内一外两条森林绿道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实现大小景点的互联互通。
打造品牌,深挖内涵。立足打造全域化森林养生景区,全力塑造并宣传推广“长寿龙山·养生之乡”的品牌形象。现已成功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及产品,如:全国最大梅花企业(东方梅园)、全球首创梅花香水产品、古森林博物园、浙江省名牌产品(紫笋茶)、浙江杨梅之乡经典农事节庆活动(渚山杨梅节)等。同时,通过招引项目,逐步补齐养生元素不足的短板,目前,尚隐酒店、绣云里酒店等休闲养生项目已签约入驻;养生餐、富硒有机农产品等养生产品得到挖掘开发;森林瑜伽、森林SPA、森林禅茶、绿道健身等养生活动项目陆续推出;全年定期举办梅花节、杜鹃节、杨梅节、花卉盆景展销节、摄影节等节庆活动,弘扬森林文化;形成“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的森林养生特色产业链,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
长兴县对照森林特色小镇的验收标准,查漏补缺,争取早日通过验收,同时,2017年将依托浙江最美古树群——小浦镇八都岕古银杏长廊以及林城镇的特色花木产业,组织“小浦古银杏小镇”和“林城花木小镇”申报创建省级森林特色小镇。以创建精品森林特色小镇来加快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市民得健康、农民保增收、生态受保护、产业稳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
龙游县是“中国竹子之乡”,毛竹林面积2.9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2.4%,毛竹年蓄积量7100万株。2016年全县预计实现竹产业总值22.69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71%。为践行“两山”发展理论,龙游县提出用“生态、整合、创新、联动”四个理念,引领竹产业提升发展,紧扣当前竹产业存在的短板问题,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绿色崛起与三产融合的产业提升发展新路子。
全面推广竹林生态栽培技术。通过技术培训、试点示范,大力推广竹林机械除草、无害化病虫防治等生态栽培技术,开展有机认证,提升竹农生态栽培技能。三年来全县推广应用机械割灌机3000多台,竹林机械除草面积1.33万公顷,推广应用光控杀虫灯1000多盏,太阳能杀虫灯200多盏,应用白僵菌统防统治666.7公顷。开展森林食品与有机笋认证企业及竹业合作社15家,认证面积4000公顷。
全力打造笋竹绿色产业集聚区。按生态、环保要求,重点对溪口竹木工业区进行改造提升,盘活僵尸企业,引进高新企业,积极打造溪口竹产业绿色高新集聚区。目前由杭州大庄实业公司投资的年产100公顷新技术高性能竹户外产品项目、山东洪泰生物能源公司投资的新技术环保竹机制炭项目已相继落户。
全域发展竹海生态养生旅游。根据全县域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在龙南竹区,以浙江大竹海为依托,以建设竹海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养生游项目为抓手,全域推进竹海养生健身旅游。目前六春湖高山运动小镇、溪口竹海风情小镇等特色小镇正在建设。加强内部整合。将69家炭化(蒸煮)篾“低小散”企业整合成1家,组建股份制公司——浙江创伟竹业有限公司,开展竹材集中炭化与废水环保达标技术攻关,形成了年产10万吨竹材集中炭化与废水处理生产线,2016年产值突破1.2亿元。
开展外部联姻。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笋竹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上市企业合作。腾龙竹业通过与中集集团联姻,增资扩股5000万元,组建浙江鑫隆竹业有限公司,形成年产10万立方米竹木复合集装箱板生产线,产能提高了3倍。引导并购重组。以全县竹制品加工行业整治提升为契机,充分利用“腾笼换鸟”政策,取长补短,引导企业内部并购重组。龙游神宇竹胶板制造有限公司因扩大生产需要,对处于基本停产状态的三盛竹胶板进行并购重组,重新盘活现有资产,取得双赢效果。
重视竹林经营创新,改变竹林增长方式。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培育林下经济产业带。三年来,共培育竹药、竹禽、竹菌、竹酒等林下复合经营示范基地15个,辐射3333公顷。依托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企业技改及引进高端人才,与科研院校团队合作攻关,解决了该县竹业“三废”处理技术难题,开发出高强度竹质车厢板、竹木复合家具、高耐重组竹户外地板等一系列新产品,提高了企业生产效能。
强化政策服务创新,加速产业提升。为加快推进龙游县竹制品行业整治提升与竹产业转型升级,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加强引导,优化服务,精准给力。近三年共安排竹产业专项财政扶持资金6000万元,专项用于环境整治、产业集聚区建设、治水治气技术攻关和笋竹产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竹产业的快速提升。
竹林培育与生态旅游相融合。通过发展乡村农事体验游、兴趣采集游、竹酒品位游等,将一产融入三产,提高竹林综合效益。近几年来,省级乡村特色旅游重点村——沐尘乡社里村通过建立农耕化展示体验区、高山绿色蔬菜采集区、竹笋自挖体验基地,来吸收上海、杭州等地游客,使外地游客人数增加了5倍多。
竹业加工与销售服务相融合。通过在溪口竹木工业园规划三产联动创意园,优二进三,采取电商入园、科技入园、前店后厂等形式,将工业与相关服务业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目前已创建电商服务中心3家,新增电商从业人员1000余人,其中“菜鸟”快递网络覆盖全域,竹笋、竹炭、竹酒、竹工艺品等热销全国。
竹海旅游与休闲文化相融合。通过以弘扬忠孝文化为主题的徐堰王庙、竹海运动休闲小镇及衢宁铁路龙游南站竹韵小区等项目建设,发展竹海修身养性健生旅游。近三年来,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增长迅速,乡村休闲旅游游客人数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296.6万人次,同比增长35.2%。
在“十三五”期间,龙游县将继续以“四大理念”推动竹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龙游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现代竹产业体系,为我省乃至全国竹产业提升提供示范模板。
淳安县林业总场管理着千岛湖环湖3.73万公顷山林、5.3万公顷水面,森林覆盖率达94.3%,为全省100个国有林场中最大的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经营着全省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
2016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国有林场”的重大决策部署,做了顶层设计,为全省国有林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淳安县林业总场根据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目标,专门量身设计了“绿色宝库、森林旅游、活力企业、乐业新地”四张名片,确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以场养场、自我发展”的工作思路,实现从“四变”到“四为”,走出现代国有林场发展新路子。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变单一的看管森林为经营森林,以森林旅游反哺生态保护。除必要的林相改造和公益设施建设,禁止采伐林木,年采伐量由原来近3万立方米降到2000立方米。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每年投入1500万元,三年来实施林相改造、森林彩化、幼林抚育、珍贵树种造林4000多公顷。建成5支森林消防队伍,配备消防车(洒水车)10辆、消防艇3艘、高压水泵16台。不仅林场自身得到了发展,也为护好青山绿水,为千岛湖旅游事业发展和实施杭州配水工程(9.78亿立方米/年)作出了巨大贡献。
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如何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效益,抢占优势资源,总场通过开发项目、储备项目,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抢抓建设机遇,培育出森林旅游品牌,开发驿站、民宿、宾馆、特色项目11个,总投资1.2亿元。引进项目9个,总投资11亿元。提升万亩柑橘基地品质,建设茶、竹、苗木特色良种基地8个,承接千岛湖洲际酒店、秀水广场等10多个精品绿化工程,打响千岛湖有机鱼品牌,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与岛湖游、乡村游优势互补,逐步增加赢利。总场年营业收入达到5500余万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软硬件短板,完备现代林场基础功能,3年来,累计投入6500余万元,完成5个林场新场部建设、2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16个林场整治工程,林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通讯、监控等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林场食宿、运动休闲设施等也得到升级。启动总场综合楼拆建工程,提升总场形象和品位。推进智慧林场建设,完善分场、林区、景点远程监控系统。
促进林区富裕和谐。开展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使职工干事激情高涨。总场通过开展党建活动、文体活动、绩效考核等手段,有效提高了队伍素质,促进了林区和谐。每年落实资金和实物200余万元,开展困难职工慰问、健康体检、文体竞赛、技术比武、春风行动和帮扶结对等回馈职工和社会的各项活动。良好的精神风貌焕发了创业的激情,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近3年总场净资产每年增加4000万元,连续两年盈利超过800万元,林场职工工资由改革前的3.8万元提高到目前的8万元。
总场将紧紧围绕现代国有林场的建设目标,以更高的要求,制订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和“一场一改造”计划,计划年投入800万元,再用5年时间对林场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智慧林场、美丽林场、文化林场、富裕林场”建设,打造标杆型现代国有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