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壳在苏州民俗中的应用

2017-02-11 21:04梁尚端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9期
关键词:神龟筛子甲鱼

梁尚端

甲鱼壳在苏州民俗中的应用

梁尚端

由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不同,形成了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前者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物质生产和生活民俗,意识民俗,饮食、起居、服饰、风土人情,思想意识、语言的表达、音韵平仄的方言性都是自然地理的派生物,它像一条红线自始至终贯穿其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有的销声匿迹,有的依然存在,是巫、医、方术、原始或古代宗教的演变、模仿和延伸——脱胎而来的产物,具有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意义,更有考古学的价值,是研究地方文史的一把钥匙。

下边仅就甲壳在民俗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时至如今,人们在苏州民间一些地方如马涧小区还能看到,居民用铁叉穿住筛子的中心钉在门楣上,筛子长约四寸,铁叉长约一寸,另外用红布条将甲壳系在门鼻儿上。

除此之外,蚕乡还流传着有关蚕桑丝织的神话、传说、故事以及相关的歌谣、谚语、谜语,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这些原本分属不同文化范畴的传统文化样式无一例外地打上了蚕桑丝织的烙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蚕桑丝织物质生产地位举足轻重,因而对这一带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活样式。

将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起来

蚕桑丝织生产技艺产生于传统农耕经济社会,历来依靠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着。进入现代社会,它的生存环境已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受到了现代生活文化的冲击。

所幸的是,有关蚕桑丝织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各地相关文化部门、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提上了议事日程。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也正在成为各方工作的共识。2009年,浙江余杭区政府整合当地蚕桑生产民俗要素,以塘北村为中心建立浙江省第一个蚕桑生产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今,中国丝绸博物馆业已建立了“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对各种蚕桑、丝织、印染、刺绣等民间手工艺进行普查,并采取实地生产性保护与博物馆展示性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中国近现代蚕桑不可移动纺织文化遗产调研”与“口述丝绸历史”两个项目也在逐步推进中。一个关于中国蚕桑丝织的立体性保护模式正在形成。与此同时,相关文化旅游空间的深度打造,蚕桑丝织产业的升级也在各地开展。

当下,将遗产保护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正在成为保护者们积极探索的新方式。对于民众来说,围绕蚕桑丝织生产在不同生活领域代代相传的习俗惯制,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关于自身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表意性象征,也是一种对社会生活具有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从这个角度出发,遗产的保护正是为了满足当前民众最广泛的文化需求,它所体现的也是民众最普遍的价值认同。

筛子象征天罗地网,铁叉(三齿叉)象征兵器(戟),甲鱼壳表征神龟,为的是镇妖辟邪,求吉利,祈平安,愿人财兴旺。

筛子、铁叉都可在市场上购买,过去民间均有竹匠,铁匠作坊专门出售此物,堪舆先生和方士为之媒介,至于说甲龟,市场、药店里都能买到。

在民间镇宅这一民俗事象中,中原地区一般是在门楣上挂太极图、阴阳八卦,都是从宏观、哲学上,高度概括的意识性民俗。而苏州民间镇宅用筛子、叉、甲鱼壳,这一民俗事象甚为特殊,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具体实践中产生的意识性民俗。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这样说:“取前足臑骨穿佩之,取龟置室西北隅悬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司马迁既然说是古书上说,那就不知道有几千年了,司马迁又说:“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岂不信哉!”“神龟出长江江水之中”,长江边上的居民常常畜养龟,喝龟血,吃龟肉,对神龟崇敬由来已久。这是否源自石器时代后期铁器时代原始宗教巫术、图腾崇拜,笔者不敢妄加评论。

筛子、铁叉并不特殊,在鄂西北、豫西南、黄河下游均可见到,特殊的是那个甲鱼壳以及它的象征性和本意性。

《汉书·食货志》:“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入龟”。《说文》:“龟,外骨内肉者也”。《广雅》:“龟,贝货也”。

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都有过对神龟赞叹之佳作,魏武帝曹操有《龟虽寿》,唐代丁泽《龟负图》:“天意降垂象,神龟出负图”。垂象:显示征兆。古人迷信,以为某些自然现象的出现,是人世间吉凶祸福的征兆。负图:背负八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代有关受禹以河图,神龟负文而出的传说。宋代梅尧臣《龟》:“王府有宝龟,名存骨不朽。”

筛子、叉、甲鱼都与水文化息息相关,完全符合苏州自然地理环境,北长江,南太湖,东大海,中运河支派纵横,环抱其中。筛子、叉是劳动工具,是人与自然联结的纽带,龟是劳动的结果。此三者是不是原始或古代渔民生产劳动生活的一个缩影,记忆、屐痕、信仰和审美形式?这只是一种逻辑思维,想象假设与推理,至于其本相不得而知,有待专家学者研究,非笔者力所能及。

一个民俗事象的存在,非凭空想象,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土壤、时空(历史渊源)。就苏州民间镇宅这一形式和内容而言,非一人、一时、一村、一社所特有,而具有社会性,一地、一区、一家、一族、一社则不具有社会性,谈不上民俗,仅一特殊性而已。如今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一民俗事象,为什么仍然存在?笔者以为,这是传统文化魅力所在。

苏州民间镇宅这一形式和内容,总括起来说,就是用无形的意识祈求有形的物质,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远的,前者是壳,后者为核,二者合一为之仁,这大概就是苏州民间镇宅主体的思想意识和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神龟筛子甲鱼
神龟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抓甲鱼
神龟负书
神龟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甲鱼变鱿鱼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神龟其寿:中国龟文化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