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有个读书人名叫孙山。他为人幽默,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一年秋天,他去赶考,一个同乡的儿子和他一同前往京城参加考试。发榜时,孙山的名字是榜上最后一名,而那个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孙山先回到家里,很多人都来祝贺,那个邻居也来了,问自己的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随口吟了两句诗: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这里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最后一名就是孙山我,您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面,自然是没有考上了。
这两句诗后来就简化成了“名落孙山”,用来比喻未被录取或榜上无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