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一、经济形势对金融市场部业务的影响
(一)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转型提质面临机遇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山西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态势。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714亿元,同比增长3.4%。但是,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既面临着下行压力增大,也承受着资源转型的阵痛。
面对经济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山西省晋中市多方发力紧紧围绕煤电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旅游集团化、业态新型化为主攻方向,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晋中经济开发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一家立足当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金融机构,在晋中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08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完善北部新城配套设施等市政重点工作中,面临众多机遇。
(二)下行压力依然严峻、逆势谋生迎难而上
从今年前半年数据来看,全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需求增长较为疲软,投资增速下滑态势持续加重;产业结构亟待继续调整,制造业运行情况依然欠佳:先行指标支撑动力将有所减弱,下行压力将有所增强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冲击,也对联社经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我社金融市场部逆势谋生,在2016年上半年,我社债券持有规模达71.17亿元,久期2.23年,杠杆1.46倍,质押正回购余额30.953亿元;二季度票据累计签发93笔,金额3.02亿元;代理贵金属业务实现成交额40.69万元;同业存单发行10期,发行金额总计25亿元,存量余额20亿元;发行76期理财产品,累计募集金额达75.45亿元。
二、我社金融市场部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数据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资产。近年来,我联社引入iwind、QB等软件,在数据分析及经济研判、债券投资等方面取得一定实效,但在利用债券等金融市场综合分析、运用数据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引入市场分析软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大数据运用和分析能力,对于提升我社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业务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社金融市场部自成立以来,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金融市场部门的前列。金融市场部目前开设的业务以资金业务、债券业务、票据业务、同业业务及代理贵金属业务为主。在监管部门的理财事业部改制要求下,我社理财业务归口资产管理部。尽管自成立以来,金融市场部同事们不断发展业务品种、完善业务结构,但是业务品种结构与我社改制商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建设成为一流商业银行还有提高空间。
三、我社金融市场部业务发展建议
(一)穿透业务风险合规审慎操作
金融产品丰富化、金融监管分业化使得“穿透”影子银行风险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障碍。近期,无论是商业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的传闻,还是证监会引导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及“八条底线”等,都表明了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强烈决心,作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部门,更应当主动“穿透”风险、合格审慎操作,具体而言就是:一要,主动适应市场化进程,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正如今年以来,债市违约频发一样,出现违约的根本是企业产能过剩,而打破刚性兑付,更加有利于市场化运作。二要,限制杠杆的应用。在上级监管部门及省联社相关规定的要求下,审慎开展相关业务。三要,完善资产质量的分类,以及对资产质量进行适度的披露。
(二)完善业务品种增加业务收入
完善业务品种、增加业务收入不仅是我社立足社情、提升我社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更是我社主动适应银行间市场竞争的主动作为。一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本土意识。在开发新产品完善新业务时,不仅要熟悉我国经济社会形势,更要服务改善当地民生。比如:在金融扶贫、108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北部新城建设等项目中,通过资产占证券化为项目以资金支持,激发项目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和联社业绩的共赢发展。二是要,结合我社实情、立足我社战略。要结合我社经营发展现状,在稳健发展债券业务、资金业务、同业业务、票据业务以及代理贵金属业务的前提和基础上,加速投行业务、代理业务、外汇业务、衍生品业务、贵金属业务等业务的开展进程,尝试开展资产证券化等新兴业务,加强同业交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充实我社业务产品、完善我社业务结构。
(三)全面提升部门软实力适应互联网金融新变化
在稳步推进部门硬件设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部门软实力的整体提升。部门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部门效能,获得最终收益,此外是部门风貌和部门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有利于适应互联网金融及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工作人员的新要求。提升系统水平和人员素质有效提升部门软实力的两大抓手。今年以来,省联社组织的资金业务系统、财富管理系统等的上线升级和我社为机关部门更换设备、更新计算机系统为我部门软实力的全面提升提供了良好基础。作为,提升部门软实力的关键,提升我部门人员素质显得至关重要。提升部门人员素质:一是要,根据人职匹配模型,在人员分析和岗位分析下,建立完善与组织发展匹配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要,内外部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打造学习型组织。三是要,注重培训前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课程的设计,加大学习成果的转化力度,把学习培训知识转化成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