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水林田湖将试点统一确权登记
作为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将正式试点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
日前,国土资源部、中央编办、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该办法提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明确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边界,进一步明确国家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保护范围等。
为积极稳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报经中央同意,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将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将坚持五项原则:坚持资源公有;坚持物权法定;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在不动产登记的基础上,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科学宏观调控和有效治理作用。
农村土地有望与国有土地同等同价入市
近年来,各地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屡见不鲜。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传出消息,土地管理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不能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全国人大环资委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的审议意见指出,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显现,表现为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难落实,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等。
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出台
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印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
方案明确,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以现有补贴政策的改革完善为切入点,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将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保护补偿激励机制。
4项约束性指标考核水利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从防洪抗旱减灾、节约用水、城乡供水、农村水利、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改革管理等6个方面提出了16项指标。其中4项为约束性指标,主要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汪安南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强化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和水资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加快建立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2020年我国林业总产值力争达9万亿元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近日说,力争到2020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9万亿元,林业主要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6000万。
我国山区、林区和沙区是发展林业产业的重点地区,这一区域集中了60%的贫困人口。同时,林业具有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就业容量大的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张建龙说,为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目标,要建立林权市场化收储加补贴机制,完善林权抵押质押贷款制度。要大力推广国家储备林等林业PPP项目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达到5000亿元。
农业部加快推进“机器换人”
农业部预计,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65%,主要农作物的耕作环节以及小麦、水稻的收获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水平及粮食烘干、秸秆处理、高效植保能力快速提高,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突破。
2016年以来,江苏、吉林等省整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浙江整省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程。农业部日前公布了首批28个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强化了对各地的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指导服务。此外,农业部还启动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支持159个县(区)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正式命名
近日,农业部命名北京市房山区等103个县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威海市等4个市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农业部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重点,“产”“管”并举,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在创建内容上,主要围绕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创新等8个方面开展,突出了责任落实、全程监管、能力提升和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