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依赖症”助长了家教的变味

2017-02-09 13:04陈希荣
甘肃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变味依赖症家教

陈希荣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亲情、感恩、礼仪、品德、日常生活习惯,乃至思想、性格、品质、意志力等都需要家庭的培养和教育而逐渐形成,缺少家庭成员以身濡育,悉心熏染的教育,孩子的品质和人格就会出现缺陷甚至缺失。然而,曾几何时,家庭却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很多家长成为孩子的作业辅导员。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教师的惰性和依赖性促进了家教本意的演变,助长了家教本质的变味。毋庸讳言,一些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让家长批改学生家庭作业,有些连作文都先让家长“过目”把关,写了评语才允许上交老师。一些学校的家校联系平台成了许多教师布置学生家庭作业的“信息化”手段。久之,则由“习以为常”演变成“惯例惯性”,假如哪天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教学”任务,家长反而“恐慌”。教师一方,同样产生了“惯性”,把自己该做的部分教学内容、任务和目标,分解给了家长,以此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一段时间,这种做法甚至还被教育主管部门视为“经验”大肆宣传和推广,而这种现状在城市中小学校尤为突出。

二是随着家庭成员整体文化修养的提升,为家庭承担孩子“教学工作”创造了先决条件,再加之攀比心理作怪,功名思想作祟,使部分家长“自觉”“自愿”沦为助教和辅导员,让家庭变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

三是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热效应下,升学、择校、重点班等“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高学历、高文凭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形式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要遵循教育实践形成的理论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相通联系之处,更有教育性质、教育内涵、教育重点、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方法的截然不同和显著区别,两者“混淆”或者“颠倒”,势必冲淡甚至抹杀各自的“功能”和“价值”。因为,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更替代不了学校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如何培养“人”而使其成为怎样一个“人”的问题,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非只有依赖家庭教育才能完成的。

猜你喜欢
变味依赖症家教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摆脱依赖症
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