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华
2017年是风险叠加的一年,也是各项政策效果叠加的一年,不仅要消化前期的刺激政策,面对稳增长的压力,还要尽力降低整体扩张的宏观政策的副作用
经济增速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零售消费平稳增长,进出口同比降幅收窄,投资增速企稳迹象进一步巩固,PMI连续五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改善。总体而言,2016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展望2017年,面对一个乱象丛生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中国经济又将何去何从?
“L型”寻底概率大
虽然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提及2017年GDP增速区间,但稳字当头的主基调却十分明确。对此,多位专家学者、研究机构预计2017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6.5%以上,L型走势触底是大概率事件。
预判 由于能源价格上行,基本面平稳向好,企业补库存的行为将与通胀预期相互强化,专家预计,2017年通胀中枢将较2016年的2%有所上移,全年通胀中枢可能在2.3%左右。
“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出现明显反弹性复苏。2016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6.7%,2017年则为6.5%。”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举行媒体见面会时表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自2015年下半年后,经济增长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二是一度连续四年半处于负值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在去年9月份转正;三是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向前推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将2017年称为充满希望的一年,在他看来,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经接近,未来经济将延续2016年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投资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在8.4%到8.5%左右,可能较2016年略微上升一点;消费总体保持平稳,增速不会低于10%;出口有温和恢复的趋势。”
“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6.5%左右的增长还是很有希望的。”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2017年经济形势同样乐观,据他分析,2017年中国经济有七个方面的动力:第一,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服务型消费的增长;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库存见底产生的积极性影响还会延续;第四,降成本力度一定会加大,因为降成本势在必行;第五,PPI的回升对于经济还会产生促进作用;第六,财政货币政策依然会保持积极的力度;第七,经济系统的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投入阶段,但是不大可能出现像PMI这样大幅度的回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更加乐观,他的判断是,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6.6%。不过,据他分析,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一大挑战,尤其是“景气分化”和“特朗普冲击”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两大关键词。“需要高度关注特朗普新政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可能产生的冲击,但不宜过分夸大。”
“保持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人们似乎已经对此形成共识,原因就在于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能否实现。
“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有底线,不会低于6.5%,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番,所以这个6.5%一定要完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对此直言不讳。
最大看点在改革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了这样的表述,逆转了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即“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结构、促改革才是当务之急。”对此,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一直讨论的结构失衡问题,造成结构失衡的最根本原因是储蓄率、投资率过高。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结构再平衡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诸如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些关键领域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改变。
“改革在2017年上升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申万宏源研究报告称,无论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扩围、还是国企改革尤其是混改以及产权保护制度的推进、改革的统筹以及顶层设计与地方积极性的结合,其实都隐含着从改革布局到改革落地的安排。“我们一直强调:从十八大到十九大是改革的整体布局期;十九大之后改革将真正进入落地期。因此,改革及其预期将成为2017年最大看点。”
物价温和上涨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0.6个百分点。虽然2016年完成了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但对于2017年通胀会否再来,还是引发了市场担忧。
对此,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展望2017年,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经济结构改革形成物价上涨长期的趋势,经济货币化程度快速上升,等等。抑制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公众信心不足,债务风险,等等。此外,国际多边投资和贸易协定、世界经济走势、国际事务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2017年物价走势的变数。因此,通盘考虑,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计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全年上涨2.3%,PPI全年上涨2.4%。并且,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上半年CPI涨幅有所降低,下半年有所回升。
预判通胀形势,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岳安时认为需要重点关注原油价格,因为油价对价格水平的推升作用要远高于其他原材料。据他分析,回顾2000年以来的PPI与CPI剪刀差,在PPI大于CPI的阶段,伴随着的均为原油价格的上涨。因此,油价将是2017年通胀的最大扰动因素。“由于能源价格上行,基本面平稳向好,企业补库存的行为将与通胀预期相互强化,我们预计2017年通胀中枢将较2016年的2%有所上移,全年通胀中枢可能在2.3%左右。”
民间投资回暖 挑战不小
近年来,民营经济每年创造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民间投资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但进入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从2015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下降到2016年1-11月的3.1%,东北地区2016年1-11月甚至出现26%的同比下滑。如何鼓励拉动民间投资,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曾表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从落实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家精神、推进简政放权、持续减税降费等方面,不断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促进民间投资回暖,中央政府以及各部委已经开始提前布局。
2016年7月,面对日益下滑的民间投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从督查整改落实、深化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10月份,为进一步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促进投资增长、改善金融服务、落实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改进综合管理服务措施、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
除此之外,国家推动的PPP项目也在稳步前进,2016年上半年PPP落地项目投资额超过1万亿,而进入2017年将会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跟进。
不过,多位专家学者分析认为,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促进民间投资发力,但由于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以后,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市场环境偏紧,同时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民间投资准入门槛过高、改革不到位的情况,民间融资主体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多项原因交错,民间投资增速短期内或许仍难以快速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