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

2017-02-09 00:49胡传海
大观(书画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娱乐费用

胡传海

开篇词

胡传海

我们可能会经常看见这样的视频:前面的书画家在一排桌子在进行笔墨挥洒,后面一排交响乐团在进行演奏,如果地道一点那么应该还有钢琴伴奏和一个书法家在一块竖起来的大板上当场书写。似乎我们无论从感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强化,达到了一种美轮美奂的境地。或者可以说中西两种艺术形式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我想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书画界出现了很强烈的娱乐化倾向。叫怎么热闹怎么来,所以我们才会有百人写长卷、春联的场面,还会有在篮球场里写大字的流行趋势,这些和以前的开幕式敲锣打鼓,一大波气球冲上云霄,再加上乐团吹打剪彩,假鞭炮“啪啪”喷出彩色纸团的开心欢快的场景是如出一辙。这种看似有点中西合壁,不伦不类的艺术场景已经为我们逐渐熟悉和接受。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上了这种娱乐化的东西呢?本来是宁静的书斋艺术被裹挟在浮躁喧嚣的情绪里,被想出人头地的想法催促发酵,艺术中最深沉的让人明志涤污的功能漂浮了起来,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正是这种扁平化和快餐化加速了这种娱乐化的趋势。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大的省份的书法活动反映在一张表格上,从社区街道文化馆,到区级图书馆,从艺术中心到美术馆,大大小小的活动几十个,看的人眼花缭乱,好像是在夜空中放了一连串的焰火,但是能够留存下来让人能够品味和回味的展览几乎是没有。快速地让人享受和刺激一下,彼此开开心心,然后再走向下一场。试想一下这种东西和每天吃个自助餐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也有人愿意搞得深入点,就是再弄上一场研讨会,既没有什么中心和主题,也没有提倡批评的意思,反正是主人坐在那里听着别人对着他一通表扬,也就是我们说的精神按摩,每人也拿到一点小费用,彼此高兴。当然也有一些小小坏心思的人,也看不上你那点费用,索性趁着这个机会一通乱批,把你“牺牲”了再说,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公众对其的好感度。这种砸场子的人也是有的,所以,在请人来参加研讨会的时候眼睛真的要睁睁开,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弄得一身骚,吃力不讨好。所以,最近参加了周俊杰先生的书法展,它的主题就是“让作品说话”,力图回归作品本身,虽然还不能完全免俗,有一些嘉宾发言。但毕竟省去了不少繁文缛节。

这种艺术的异化现象发生在各个层面,它有时就扭曲着我们的价值观。比如前不久我们很多书法媒体一起介入举办的《风云榜》,评出一位老先生获奖,去通知他需要提供作品办展时,谁知他竟然对我们去通知他的同志说,我的字你们每张要给我十万。这种只认钱不认人竟然还是出自一个名扬四海的学者之口。我们感觉到无比的莫名,为什么在金钱面前连一些本来应该是民族抗拒侵蚀的精神象征的人文大师都这样卑微?说到底本来我们就是来帮你抬轿子的,抬轿子的费用不肯付也就罢了,还倒向轿夫来要钱。说起来还是一个名震海内外的大家和学者,真的是到了老了书都读到屁眼里去了。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浮现一丝悲凉。其实,千百年来艺术历来就是文人精神操守的体现和避风港,无论是颜真卿写的《祭侄稿》,还是黄道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用小楷写的《孝经》,或者是文天祥在山河破碎时写的《过零丁洋》,都是中国艺术家在人生的重要时刻,用笔墨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即便退一万步说,如果哪怕没有前面所说的危急时刻,那么既然是写写毛笔字的人,也都应该是心气平和的人,因为这门艺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的。在艺术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艺术境界。彼此好友之间经常拿着自己的新作,香茗一杯,展卷而读,评点之际,悦目赏心,真乃乐事。艺术的快乐也莫过于此。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娱乐费用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世界观(二)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娱乐眼
论伊拉斯谟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