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媛,高 建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语言学研究】
苏轼词作中的副词研究
胡媛媛,高 建①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苏轼的词作大致反映了北宋时期书面语的使用情况,其中副词的使用情况也可以折射出当时副词的使用情况。本文将杜甫诗歌和苏轼词作中副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尝试着从副词的类别和数量、句法功能、语义以及音节特点四个方面对苏轼词作中副词的使用特点进行归纳,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至晚到苏轼时代,汉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而完备的副词用法。
苏轼词作;杜甫诗歌;副词
苏轼的词作往往以内容广泛、意义深远著称,学界对苏轼词作的研究成果亦是数不胜数。然而,关于苏轼词作的语言学研究却鲜有成果,目前暂未发现关于苏轼词作中副词的研究。近年来研究中古汉语的学者多注重口语文献的研究,忽视了书面语研究,而苏轼的词作是北宋后期书面语的重要代表,因此对苏轼词作的语言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副词进行对比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
根据汉语历史的发展演变,宋代处于中古之末、近古之初这一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宋代的语言尤为重要。苏轼,作为宋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其词打破了时人认为“词为艳科”的桎梏,在极大程度上丰富并发展了词的内容,这不仅体现在思想上同时也体现在词汇上,由此,苏轼词作成为北宋后期书面语的重要代表。杜甫(712—770)是中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歌语言极具时代代表性。研究发现,虽然二者同处于中古时期,但苏轼词作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较杜甫已有较大变化,所以对苏轼词作中的副词展开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古末期汉语副词的发展变化,而且可以为汉语副词的进一步研究深化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苏轼词集》以及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杜诗详注》为主要资料进行封闭式穷尽性研究,文中所引例句均出自该书。下文中必要时将苏轼词作简称为苏词,杜甫诗歌简称为杜诗。。
(一)杜诗中常见副词的使用情况
根据以功能为主,意义、分布为辅的副词分类的标准和依据*本文主要参考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以及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2011)中副词的分类情况。,综合各语言学者的分类,我们总共研究考察了杜诗中的150个副词,并将其分为7类,分别是时间副词(36)*同上。*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类副词的使用频次。、范围副词(20)、程度副词(27)、频率副词(17)、情态副词(28)、语气副词(12)以及否定副词(10)。
(二)苏词中常见副词的使用情况
按照以上的分类标准,我们共考察了苏轼词作中的180个副词,并将其分为九类,分别是程度副词(16)、范围副词(21)、时间副词(30)、频率副词(21)、处所副词(2)、肯否副词(17)、情态副词(34)、语气副词(31)以及关联副词(8)。
(三)苏词和杜诗中副词使用的区别
1.数量及分类
我们发现,苏词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较杜诗更加丰富多样,这首先体现在分类上:按照相同的分类标准,杜诗中常见副词可分为7类,共计150个;苏词中常见副词则多至9类,共计180个。同时在具体小类上两著作还略有区别,如在杜诗中只存在否定副词,而苏词中则既有否定副词又有肯定副词,我们在此将其合称为肯否副词。表1是我们的统计结果:
表1 杜诗和苏词中副词的使用情况
再而,如上表所示,这种丰富性还体现在各相同小类中。苏词里出现了较多新兴副词,尤其体现在语气副词和情态副词这两类当中。现每一类各举一例说明: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南乡子·杨华词和杨元素》)
程度副词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红。(《南乡子·双荔支》)
范围副词
刘郎一见武陵花,从此春心荡也。(《西江月·佳人》)
时间副词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沁园春》)
频率副词
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虞美人》)
情态副词
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南歌子·有感》)
语气副词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否定副词
无论是从副词类别增加的角度还是从每一类中副词的新兴用法增多来说,我们都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古后期汉语副词发展之迅速、发展之成熟。
2.句法结构的差异
副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用来修饰谓词性词语,但我们发现杜诗和苏词中相同类别的副词所处的句法环境都有所区别,集中表现为苏词中副词的语法功能更加丰富多样,详见表2:
表2 杜诗和苏词中各类副词句法功能差异
现将苏词中各类副词句法功能上的新兴用法各选一种举例说明: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浣溪沙·荷花》)
主谓短语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沁园春》)
连谓短语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浣溪沙》)
数量短语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只因飞燕是前身。(《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
分句
醉客各西东,应思陈孟宫。(《菩萨蛮·述古席上》)
联合短语
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浣溪沙》)
兼语短语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新愁旧怨。(《永遇乐》)
主谓短语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冬日即事》)
联合短语
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从杜甫所处的中晚唐时期到苏轼所处的北宋时代,副词的句法功能发展得更加成熟。同时,我们还发现苏词中副词在句法功能上新用法的使用频率并不低,而使用频率恰会直接影响到新语言形式的确立: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促进该语言形式的生成*Hopper,Paul J. and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1993.Gramaticalization.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现代汉语中副词句法功能的多样性即可由此初见端倪。
3.同形副词义位的差异
杜诗和苏词中的副词都存在同形不同类、同形不同义的现象,但这种差异在苏词中展现得更加复杂,种类也更加丰富。我们共考察到有关副词24个*这24个副词分别是:“更、多、独、都、漫、空、共、浑、犹、乍、长、正、本、相将、须、时、却、还、又、信、端、自、偏和故”。,现以其中8种略作说明:
表3 杜诗和苏词中同形副词意义的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苏词中的副词在意义上功能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一词兼三义甚至四义的情况,如“还”“却”等。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从杜诗所在的中晚唐时期到苏轼时代副词形态和意义发展更为成熟,体系更加完备。以副词“独”为例,示诗词如下: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登兖州城楼》)
杜诗:表示范围
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好事近·湖上》)
苏词:表示范围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水调歌头》)
苏词:表示情态
4.副词的音节差异
杜诗和苏词中所使用的副词以单音节为主,但苏词中双音节副词有增多趋势,具体数据如表4:
表4 杜诗和苏词中副词的音节差异
由于苏词中副词种类和数量多于杜诗,同时一切新语言现象的产生一般都是渐变的过程,所以二者双音节副词在比例上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但至少可以看出双音节副词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另外,从具体副词来看,苏词时代较中晚唐时期汉语副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的演变与现代汉语更为相似,如:情态副词“忽”演变为“忽然”“独”演变为“独自”等,具体如下:
别来忽三岁,离立如人长。 (《四松》)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 (《浣溪沙·新秋》)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陪郑广文游伺将军山林十首·其七》)
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虞美人》)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发现汉语副词经中晚唐至苏轼时代在语音、语义及用法上已大致发展成熟,具有了相对完备的体系。
通过以上对杜诗和苏词中副词的对比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苏词中的副词使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苏轼词作中的副词种类众多,使用频率高。根据我们的统计,苏词中的副词主要有180种,共使用1 108次,可见副词在苏轼的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苏轼词作中的副词不仅数量多、种类多,同时,词形相同的某一个副词,也可能分属不同的种类,从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用法。比如说“更”“却”“犹”“长”“多”“独”等等,其中“更”和“却”分属四类,“更”属于程度、范围、频率以及语气副词,“却”包括时间、频率、语气以及关联副词;“犹”和“长”分属三类,“犹”可以是范围、频率以及语气副词,“长”能够表示时间、频率以及情态副词;“多”和“独”分属两类,“多”可以是程度和范围副词,“独”是范围以及情态副词。
第三,苏轼词作中的副词多数属于单音节,如“须”“信”“相”“长”“傥”等,但也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的双音节副词,如“相将”“故故”“依约”“元来”“犹自”等。单音节副词有很多保留到了现在,在现代汉语中依旧使用,如“更”“痛”“独”等;也有一部分单音节副词被后起副词所代替,如“长”“偶”“交”等在现代汉语中分别用“常常”“偶然”“都”等表示;有些单音节副词虽沿用至今,但一般仅用于书面语,如“略”“愈”“尚”等。双音节副词大部分沿用至今,如“处处”“到处”“忽然”“不用”等,其中也有一部分只存在于书面语中,口语使用极少,如“无复”“何妨”“何须”“依约”等。
第四,双音节化趋势是汉语词汇的一条演变规律,苏词中的许多副词发展至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频率副词“经”演变为“经常”;语气副词“索”演变为“索性”;情态副词“恣”演变为“恣意”;肯否副词“必”“须”现在常常合用,即用“必须”代替;频率副词“偶”演变为“偶尔”等。
第五,古今词义范围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词义范围扩大;(2)词义范围缩小;(3)词义转移。苏词中许多副词的意义发展至今有所改变,主要体现在词义范围缩小这一方面,例如:程度副词“些儿”的意义和用法至今已不再使用;“交”“浑”“总是”表示范围副词的用法现今已消失;“却”“长”表示频率副词的用法也已不再使用;“端”表示肯定副词以及语气副词的用法都未能保留到现代汉语中。
第六,苏词的9类副词几乎都能够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以及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等词组;苏词中大部分副词又可以用来修饰、限制连谓短语、兼语短语以及联合短语等中心语。
第七,汉语副词在苏轼时代大致已发展成熟,具有了相对完备的体系。根据我们的考察和统计,苏词中的副词主要分属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否、情态、语气以及关联九大类,这和现在的语言学者所划分出来的副词的种类几乎一致,这说明北宋时代苏轼的词作中已经具有了相对稳定而完备的副词系统。
汉语是一门没有形态标记的语言,因此对此进行词类研究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对于其中个性大于共性的副词来说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杜诗和苏词中常用副词种类、句法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中古末期的副词及其种类较中晚唐时代已有较大发展并且和近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共性,当然也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共性以及差异更进一步去了解副词的演变及特点,从而对汉语副词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这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6.
[2]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8.
[4]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M]∥汉语语法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50.
[5]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9.
[6]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48.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17.
[8]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
[9][宋]苏轼.苏轼词集[M].刘石,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
[10][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1.
(责任编辑:王 芳)
Adverbs in Su Shi’sCi
HU Yuan-yuan, GAO Jian
(SchoolofChineseLiterature,Jiangs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The usage of written language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an be seen from Su Shi’sCi. In this study, the usage of adverbs in Su Shi’sCiand Du Fu’s poems was compared. The usage features of adverbs in Su Shi’sCiwere summarized from aspects of adverb category, quantity, syntactic function, semantics and syllable characterist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age of adverbs had been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mplete at latest in the times when Su Shi lived.
Su Shi’sCi; Du Fu’s poem; adverb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1.16
2016-12-01
胡媛媛(199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法学和语义学。
H042
A
1672-8572(2017)01-00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