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国,王 芳
(1.辽东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2.辽东学院 学报编辑部,辽宁 丹东 118001)
【文史新证】
《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引据〈书〉经表》补
孙希国1,王 芳2①
(1.辽东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2.辽东学院 学报编辑部,辽宁 丹东 118001)
《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引据〈诗〉〈书〉〈易〉三经表》统计《左传》引《书》有很多的疏漏。详细了解《左传》引《书》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左传》、深入理解《左传》的思想内涵。
《春秋大事表》;《左传》;《尚书》;民本主义
《左传》在叙述、议论、阐述事理的过程中,征引了许多《尚书》中的句子。清代学者顾栋高(1679—1759)在其代表作《春秋大事表》中对《左传》引《书》的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对后学者学习《左传》大有裨益。但仔细审之,其统计存在着许多疏漏。详细了解《春秋大事表》统计《左传》引《书》的具体情况,对于我们学习《左传》、深入理解《左传》的思想内涵是大有帮助的。此外,本文所讨论的《尚书》引文只标注今古文,这里不作相关问题的讨论。
《左传》引《书》最早出现于隐公六年(前717年),止于哀公十八年(前477年),除桓公、闵公两个时期的史料没有引《书》,其余的都有引《书》的情况,具体为隐公1处;庄公2处;僖公7处;文公4处;宣公3处;成公6处;襄公16处;昭公10处;定公2处;哀公4处。
《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引据〈诗〉〈书〉〈易〉三经表》(以下简称《〈左传〉引据〈书〉经表》)统计《左传》引《书》二十二处[1]2561-2565,具体为:《尚书·盘庚》2处;《古文尚书·大禹谟》7处(其中引“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句4处);《古文尚书·蔡仲之命》1处;《古文尚书·君陈》1处;《古文尚书·旅獒》1处;《尚书·康诰》5处;《尚书·益稷》1处;《尚书·洪范》1处;《古文尚书·五子之歌》2处;《尚书·吕刑》1处;《古文尚书·泰誓上》1处;《古文尚书·武成》1处;逸《书》1处。不删其重,实为二十五处。
然而事实上,《左传》引《书》之处不止于此数,《〈左传〉引据〈书〉经表》没有统计的还有30处,其中:《尚书·尧典》2处;《尚书·盘庚》1处;《古文尚书·大禹谟》3处;《古文尚书·仲虺之诰》3处;《古文尚书·蔡仲之命》2处;《尚书·泰誓》4处;《古文尚书·周官》1处(引文又见于《逸周书·程典》);《古文尚书·胤征》3处;《尚书·康诰》6处(其中一处引文不见于今本《尚书》);《尚书·武成》1处;《尚书·洪范》2处;《古文尚书·太甲中》1处;逸《书》1处。
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统计《左传》引《书》共22处。刘起釪先生在《尚书学史》中考证《左传》引《书》共86次,涉及13篇[2]49,其中包括一些征引逸《书》和特殊用法的地方。而据笔者查证,《左传》中明确标记引《书》共五十五处。在中国诸多古典文献中,《左传》引《书》是比较多的。现将《春秋大事表》遗漏的引《书》之处列表如下:
表1
续表
纪年《左传》引《尚书》原文《尚书》篇名及原文襄公二十八年叔孙穆子曰:“必得之。武王有乱臣十人,崔杼其有乎?”《古文尚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襄公三十年子皮曰:“《仲虺之志》云:‘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古文尚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昭公元年《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古文尚书·泰誓上》:“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昭公六年叔向曰:“《书》曰:‘圣作则。’”杜注:逸书。今《古文尚书·说命》有:“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尚书·尧典》:“殛鲧于羽山。”昭公七年昔武王数纣之罪以告诸侯曰:“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尚书·武成》:“(纣王)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昭公八年《周书》曰:“惠不惠,茂不茂。”《尚书·康诰》:“惠不惠,懋不懋。”昭公十年《书》曰:“欲败度,纵败礼。”《古文尚书·太甲中》:“欲败度,纵败礼。”昭公十七年太史曰:“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古文尚书·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昭公二十年苑何忌辞,曰:“与于青之赏,必及于其罚。在《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在群臣?臣敢贪君赐以干先王?”不见于今本《尚书·康诰》,刘起釪谓录其大意。昭公二十四年《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古文尚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定公四年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尚书·康诰》定公四年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古文尚书·蔡仲之命》:“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无若尔考之违王命。’”哀公十八年君子曰:“惠王知志。《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谓乎。”《古文尚书·大禹谟》:“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
(一)《〈左传〉引据〈书〉经表》引文与《左传》原文个别字不同
如《左传·文公五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宁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3]540-541,《〈左传〉引据〈书〉经表》作:“沈潜刚克。”[1]2562此处,“渐”与“潜”互通。还有如“不”与“弗”、“暮”与“谟”、“茂”与“懋”等皆同此,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
(二)《〈左传〉引据〈书〉经表》引文的漏字、漏句现象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此句,《尚书·舜典》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尚书·益稷》作“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3]445-446《〈左传〉引据〈书〉经表》作《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君其试之。”[1]2562漏“车服以庸”四字。
《左传》之引《书》,大多与原文原意相符,也有个别不符的,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左传》引《书》与《尚书》原文原意相符的,作为论证的有力工具,更有利于表述其思想观点
如《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3]50原意说为恶就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接近,还能够扑灭吗?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陈桓公不顾邻国关系,最终导致郑、陈交恶。又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丧伯氏矣。’羊舌职说是赏也,曰:‘《周书》所谓“庸庸祗祗”者,谓此物也夫。’”[3]764-765借用《尚书·康诰》之语,对晋侯任用可用的人、尊敬可敬的人表示了赞同。
(二)《左传》引《书》与《尚书》原文不符的,但与原意相符,并不影响《左传》的思想体系和语义的表达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子胥谏吴王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盘庚之诰》曰:‘其有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3]1664《尚书·盘庚》原文为:“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4]357又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臼季语晋文公曰:“《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3]502今本《尚书·康诰》原文为:“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4]541此外如《左传·成公六年》:“《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3]830《尚书·洪范》原文作“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先秦典籍引用文献,多有丢字、借字或以其原意造句者,并不影响其思想、语义的表达。
(一)《左传》所反映的朴素的天命观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君子谓庆氏曰:“不义,不可肆也。故《书》曰:‘惟命不于常。’”[3]1073《成公十六年》也引此条。《左传·僖公五年》载宫之奇谏虞公曰:“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3]309明确地指出了天命是变化的,但变化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即天命是眷顾有德之人的。
(二)《左传》所反映的德政思想
《左传·成公二年》载申公巫臣曰:“《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君其图之!”[3]803《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周书》数文王之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爱之也。”[3]1194指出了执政者执政的基本要求就是实行德政,其具体措施就是“明德慎罚”。
(三)《左传》所反映的危机意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3]1109《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3]994《左传·成公十六年》:“《夏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将慎其细也。今而明之,其可乎?”[3]895反映了儒家要求善始善终、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
(四)《左传》的民本主义思想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3]1184认为上天是顺从民意的,进一步肯定了人对天的主宰,统治者遵从民意,就是遵从天意,反映了先秦时期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
《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引据〈书〉经表》统计《左传》引《书》有很多的疏漏,这是我们在参看《春秋大事表》时需要注意到的。具体了解《左传》引《书》的详细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左传》、深入理解《左传》的思想内涵。
[1][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刘起釪.尚书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王 芳)
Content ofZuoZhuan(左传) Quoted fromShangShu(尚书) Recorded inGreatEventsinSpringandAutumnPeriod(春秋大事表) Written by Gu Donggao: a Supplement
SUN Xi-guo1, WANG Fang2
(1.SchoolofTourismandHospitality,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Dandong118001,China;2.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Dandong118001,China)
There is much omission inGreatEventsintheSpringandAutumnPeriod(春秋大事表) written by Gu Donggao. To clearly find out the content ofZuoZhuan(左传) quoted fromShangShu(尚书) can help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ofZuoZhuan(左传).
GreatEventsintheSpringandAutumnPeriod(春秋大事表);ZuoZhuan(左传);ShangShu(尚书); people-oriented doctrine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1.08
2016-12-06
“《儒藏》精华本”(04ZD041)子课题“《书传大全》校点”阶段性成果;辽东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6QN019);辽东学院人才梯队(第三梯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
孙希国(1975—),男(满族),辽宁丹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旅游文化。
K23
A
1672-8572(2017)01-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