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日本在汉口的情报调查活动述论

2017-02-08 04:07梁紫苏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汉口情报日本

梁紫苏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晚清时期日本在汉口的情报调查活动述论

梁紫苏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晚清时期日本在汉口的情报调查活动始于1872年。其开展情报调查活动,是多途径、全方位、有组织地连续进行的。参加的人员有游历者、商人、学生、驻汉领馆人员、军方人员以及政府部门人员。他们在汉口搜集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情报,并编辑成书。晚清时期的汉口已然成为日本人心目中重要的物质掠夺对象。

晚清;汉口;日本;情报调查

汉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清初以来,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业重镇、内地商品流通和物资集散的重要渠道、上海等沿海口岸与内地经济联系的重要枢纽。晚清时期,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汉口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成为最早开放的内地通商口岸。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并于1871年主动与清政府签订《中日修好条规》,逐渐向中国展开扩张,汉口就成为日本觊觎之地。日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特别重视情报调查。其在汉口的势力扩张,最初就是展开情报调查活动。本文拟对晚清时期日本在汉口的情报调查活动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日本在汉情报调查简况

晚清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情报调查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之前。19世纪60年代的幕末日本在被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叩开国门后,为实现以“出贸易”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曾先后四次遣使上海,试图与清廷建立商贸关系。虽然这种官方性的商贸接触并未给日本的对清贸易带来多少好处,但却实现了日本江户幕府在维持两百多年的“锁国”之后,日本人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对当时清国的商贸、军政国情等方面进行的第一次亲身了解。1862年夏季乘坐“千岁丸”访问上海的使节团是晚清时期日本首次遣派上海的使团。1864年3月逗留上海的“健顺丸”号幕船是继“千岁丸”之后第二艘来沪的幕府官船。“健顺丸”号此次赴上海除了与清方和洋商广泛洽谈开展贸易等事务外,还了解到“蒸汽船沿长江航行到汉口贩卖昆布(海带)等货品的可能性”。[1](p31)虽然这次的赴清使团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没能直接到汉口进行实地调查,但是足以表明日本很早就开始盘算如何进入中国内陆市场,而汉口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内地商埠之一。

晚清时期日本的情报调查人员首次出现在汉口是在1872年。最初几年里来汉的日本人主要是一些游历者和极少的民间商人。他们对汉口的认识和了解极为有限,程度仍然停留在幕末赴清使团带回的情报基础上。

1.最早来汉口搞情报调查活动的日本人及其调查记录——满川成种与《支那通商必携初编》(1873)。

1871年,长崎的满川成种(Mitsukawa Shige-tane)随日清通商条约缔结一行来到天津,对当时清国的情况展开了首次具体调查。满川成种此行旨在调查清国贸易实情。他了解到幕府时代北海道的海产物虽然在对清国的输出品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进入明治时期之后,多转变为个人买卖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没有重视对日本国的利益,也失去了商权。因此满川主张日本商人应该“设立公司,恢复商权”。[2](p735)同年2月,满川成种提议将长崎商人友永孝太郎和鹿儿岛的士族丸田仲太郎派往上海加入调查者的队伍。次年,满川成种自上海“溯长江而上,经过江西湖北之地,对(清国)内地的情况多有见闻”,[3]并视察了汉口、宁波等开埠口岸,5月底回日本,留友永和丸田二人继续在上海进行调查活动。

满川成种回国后,于1873年在日本出版了介绍清国情况的小册子《支那通商必携初编》。该书对清国的情况做了概略性的描述,并在书后附有“海关规则”、“进出口商品税则”等,实为清国通商指南。由于这次来中国内地的时间较短、行程仓促,满川对汉口的记述仅仅是有关汉口港大致的行政区划、地理方位以及诸如“(汉口)在绢帛制造方面有纺织天鹅绒纹纱等……此地离滨海较远,故海产货物十分珍稀,海带、海参、鲍鱼以及海扇贝等我皇国之产品广有销路……”[4]这样对商贸的粗略勾勒,还谈不上什么细节上的情报。

2.第一个在汉口建立日本情报调查据点的荒尾精及其据点汉口乐善堂。

近代日本人在汉口深入展开情报调查活动、收集情报,始于1886年荒尾精来汉并设立汉口乐善堂。

荒尾精(Arao Sei),1858年(安政5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尾张地区,年少时由于家计困难,寄居在当时为警察干部的菅井夫妇家。在此期间他学习法语、击剑,并跟随芳野金陵①芳野金陵(Yoshino Kinryo,1802—1878),日本幕末儒学者,曾为水戸藩儒臣。学习汉籍。21岁时荒尾精完成陆军教导团课程后被任命为陆军军曹(日本士级军衔),次年选拔入陆军士官学校,24岁毕业时晋升少尉。

荒尾精在私立学校求学期间,正是日本国内“征韩论”兴起之际,他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清国的历史和现况,并在参军之后继续研究清国情况,为日后来华做准备。晋升少尉后,荒尾精认为来华时机成熟,虽然他的计划遭到菅井和一些友人的反对,但是他回复说“海内之士皆心醉于欧美而不顾清国”对日本不利,对中国应“取之治之以兴东亚”,[5](p12)表明其侵华治华统治亚洲的野心。

1886年(明治19年)4月,荒尾作为日本驻华武官来到中国大陆进行实地踏查和间谍活动。取道上海时,荒尾拜访了当时在上海英租界经营“乐善堂”药店的岸田吟香。②岸田吟香(Kishida Ginkou,1833—1905),日本新闻记者、实业家、教育家,是晚清时期在华进行情报活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清国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上海。1866年为印刷《和英语林集成》首次渡清。1867年从美国传教士黑本/平文(James Curtis Hepburn)那里获得处方,开始贩卖“精锜水”眼药。1872年任《东京日日新闻》记者并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之时随军到台湾。1877年在东京开设“乐善堂”药铺。1880年第三次渡清时,为贩卖“精锜水”眼药在上海开设“乐善堂支店”。1886年协荒尾精开办“汉口乐善堂”。1888年编辑出版《清国地志》,是日本侵华依靠的重要资料。其后受日本政府和军部支持,创设“日清贸易研究所”、“东亚同问会等组织”,对清进行情报调查活动。经过交谈,岸田了解到荒尾此行目的和他“兴亚”的思想,决定支援荒尾,并协助他在汉口开设汉口乐善堂,“以商人的身份,一来可将(汉口乐善堂的经营)作为调查研究之财源,二来避免引起清国官僚的注意”,[5](p18)方便为日本当局提供情报信息。于是,荒尾精来汉口后,乐善堂便成为他以及随后聚集的所谓“志士”和“大陆浪人”在华做情报调查的据点。曾经在汉口乐善堂从事情报调查工作的有井深彦三郎、高桥谦、宗方小太郎、山内严、浦敬一等10余人。他们以汉口为中心,足迹遍布全国。荒尾精将汉口设为谍报总部,并亲自担任负责人,其余在长沙、重庆、北京设支部分别由高桥谦、山内严和宗方小太郎负责。

日本人此次以汉口为中心据点向中国各地进行调查、搜集情报的规模很大。他们对中国的“山河形势,关塞要害,风土气候,人情风俗,农工商之现况,水陆物产之多寡,金融、运输、交通之梗概”[5](p20)进行了精细的调查。这些资料后来一并汇集到由岸田吟香资助建立、荒尾精创办的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并于1892年编成长达2300余页的《清国通商综览》1-2编。编者认为这套书虽然没有对清国的情况面面俱到,但是“足以知其大要”。[6]

汉口乐善堂(又称“汉口组”)自1886年开始在汉口组织谍报工作就得到了日本民间和官方的多方面支持。岸田吟香对汉口乐善堂是全力支持的。他曾表示“商品不论需要多少都从上海送过来(汉口)……只要为日本国达到目的,要尽快实行……”[7](p61)汉口乐善堂的运营也得到了日本军部以及驻汉口领事町田实一的援助。1886年夏,荒尾精在汉口英租界租店,随着货物、店员以及来汉日人的增加,运营经费很高,仅靠药店生意难以维持。实际上,荒尾每年花去的所有活动经费,一部分来自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另一部分由岸田每月送来,同时,领事町田实一也对汉口乐善堂提供一部分援助。

3.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在汉情报搜集。

汉口日本领事馆早在1873年6月就已明文设立,并由日本驻上海领事品川忠道(Shikawa Tadamichi)兼任驻汉口领事,而汉口日领事正式入驻汉口则是在1885年12月汉口日领事馆正式开馆之时。

撰写领事报告书是驻汉日领事的职责之一。日本外务省从明治14年开始就将领事报告编为《通商汇编》年刊,继而隔半年出版。农商务省还于明治18至21年主办《农商工公报》(月刊),每号都载有“领事报告”。明治19年后外务省下属的《通商汇编》改称《通商报告》,明治22年底停刊,明治27年以《通商汇纂》复刊。

町田实一(Machida Jitsuichi)分别于1885年和1889年两次出任驻汉口领事。除了撰写职责内的领事报告之外,町田实一在第一次出任驻汉领事之后,在东京出版了《日清贸易参考表》一书。他在绪言中这样写道:“如果要制定(日清贸易)扩张的计划,必须要了解彼国开港以来贸易的兴衰,对其输出入品及其需要的程度也要详知”。[8]这本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专门记录日清贸易状况的书。

另一位搜集情报成果较显著的驻汉日领事是1905年上任的水野幸吉(Midsuno Kokiji)。他在任期间搜集整理各方面情报,并在1907年回国后整理出版了《汉口—中央支那事情》一书。该书的大部分内容均被收入日本外务省通商局同年出版的《清国事情·第1辑》中,作为日后日本侵华的重要情报资料。汉口领事町田实一著《日清贸易参考表》以及水野幸吉著《汉口—中央支那事情》之类的书籍是领事系统调查的副产品。

4.日本农商务省、外务省通商局,大藏省(今财务省)收集有关汉口的情报。

日本农商务省对汉口的调查开展得很早,在1887年就编辑了《汉口贸易水产制品图说》(农商务省水产局出版)。对中国全国范围的调查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从1898年起,日本农商务省等部门开始大规模派遣“清国实业观察员”,对清国的经济贸易状况进行调查。这些观察员回国后撰写了诸如《清国出张复命书》(1899)、《清国盐业视察报告》(1899)、《清国织物业视察复命书》(1899)、《清国农商工视察报告》(1899)等一系列“复命书”和“报告书”。这些报告书中对汉口的经济情报有更细化的分门别类的记述。如加藤末郎撰写的《清国出张复命书》,记述了汉口烟叶集散状况;吉川荣吉撰写的《清国农商工视察报告》对汉口的“税厘”有所介绍。

日本外务省通商局和大藏省也有一系列的调查报告出版。已知者有元真社撰《清国商况视察复命书》(1902)和大蔵省主税局编《清国商况视察报告》(1908)等。其中所收资料比较完备的是外务省通商局编辑的《清国事情》(1907)。

5.从事对华贸易的日本企业及其联合组织对汉口的调查。

汉口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港口,甲午战争后,日本商人对于在汉口的投资和经营的欲望随着汉口日租界的划定和对汉口情况的了解而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在日本政府派员对汉口地区进行大量调查的同时,一些日本企业以及非官方联合组织也开始自发地投入力量对长江流域以及汉口地区进行调查。例如森一平受大阪商业会议所之命,调查“以清国上海及汉口为中心的各市场之商工业的状况”,[9]并将所获情况整理成《清国扬子江流域视察报告书》(1906);同类的报告书还有“名古屋商业会议所的《清国新开港场商业视察报告书》(明治二十九年),京都商业会议所的《清国新开港场视察报告》(明治三十年)”[10](p417-438)等。其余还有一些商贸金融企业,如由三井物产编写的《清国棉丝贸易实况报告书》(1901);横滨正金银行委托财政史学家安东不二雄编写的《清国国债事情》(1910),其中关于湖北地区的公债有详细记述。

6.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学生的考察旅行。

荒尾精创设的汉口乐善堂以及后来的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因资金问题停办以后,这种对中国进行大范围实地调查的情报搜集模式被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继承。该书院是日本在1901年创立的以进行“中国学”研究为专务的高等学府,学生从日本各府县招考,每府县两名,学生享受公费待遇,修业3年,主要教授汉语及中国历史、政治、经济等课程。其办学的一大特色就是组织历届学生对中国进行的长达40余年的实地调查。在1901年至1945年间,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5000余人先后参与调查,旅行线路700余条,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省区,内容涉及地理、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成果除了作为毕业论文的调查报告书之外,还有各旅行小组的纪行文章。该书院将学生于1901年起搜集40余年的包括汉口在内的中国各地区情报,编成《东亚同文会报告》等系列报告书。①参见[日]沪友会编,杨华等译《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日本游历者的游记。

日人对汉口的情报搜集还有一种途径,就是日本游历者将在汉口的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在日本出版。虽然这类游记的内容没有官方谍报以及民间有组织搜集的情报来得细致准确,但是更能反映出一般日本人对汉口的直观印象。这类书籍中有宮内猪三郎著《清国事情探检录》(1885);冈崎高厚的《南清漫游杂记》(1900);朝仓明宣的《清国巡游志》(1900);德富猪一郎(苏峰)的:《七十八日游记》(1906);佐藤善治郎的《南清纪行》(1911)等。

不少日本游历者来华后经过汉口,有些甚至直接选择取道汉口的行程。如撰写《清国巡游志》的朝仓明宣的行程,就是从神户到汉口,再由汉口到北京的。不过游历者所到之处由于经费等各种客观原因,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因此情报搜集工作无法深入下去。

二、情报调查的代表性成果及其史料价值评估

清末日本人在汉情报调查最显著的成果,是水野幸吉的《汉口—中央支那事情》(以下简称《汉口》)。这是一本长达784页的领事调查报告,全书共有十四章以及七个附录,分别是:第一章地理(地势;面积及人口;职业);第二章衣食住(衣;食;住);第三章气候与卫生(气候;卫生);第四章汉口的过去、现在及将来(汉口的过去;汉口的现在;汉口的将来);第五章工业(概说;工厂);第六章畜牧和渔猎(畜牧;渔猎);第七章航运(轮船航运业;轮船以外的航运业;运费;仓库业;港湾设备);第八章金融通货及度量衡(金融机关;通货;度量衡);第九章商业机关;第十章对外贸易(一般输出入贸易;外国直输出入贸易;对日本贸易;土产品输出贸易);第十一章物产(总论;各论);第十二章公益及公共机关;第十三章关税及邮政制度;第十四章铁路(粤汉;川汉;京汉)。附录(一)有关面向华中地区的绵、绢织物;(二)有关汉口土地;(三)有关汉口的自来水和电灯公司的设立;(四)在长江的列国竞争;(五)自创企业资料;(六)日本在华领事馆管辖区域;(七)驻中国各地日本领事。

图:水野幸吉《汉口—中央支那事情》(1907)封面扉页

《汉口》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较细致的描述了20世纪初期汉口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汉口人的生活习惯:

(1)该书记载了汉口所在的湖北省和毗邻的河南省、江西省的山川、地貌以及行政区划,并对三省的面积和人口做了比较、统计。(2)对汉口人的衣食住以及各类物品价格的详细数据进行统计,不仅反映出当时汉口人的生活状态,还提供了什么是汉口人需要的商品及其价格的情报,以供投资者参考。(3)记录了汉口的气候与卫生状况以及在当地易患疾病的资料。

第二,用大量篇幅和翔实的统计数据具体叙述汉口的资源、交通、经济等情况,并附有一些简要分析:

(1)关于工业:介绍了原料种类和武汉三镇的工厂。例如对蛋品制造厂的介绍就是从原材料(家鸭蛋和家鹅蛋)、资本(高低不过两万元左右的小资本经营)到产额(各工厂一天的产额平均20箱,1箱的重量约100斤)和制造方法(检查蛋是否新鲜没有变质→女工用手工将蛋白蛋黄分离→将蛋白放置铁锅中用棒搅拌直至发酵→将发酵好的蛋白放入深一寸直径一尺的圆形铁锅内→将多个这样的铁锅放入炉里加热到120度→等水分全部蒸干后将锅底胶状物取出凝固→输出)都有很详细的描述。(2)介绍畜牧和渔猎情况。(3)航运:重点介绍了航线和运货费用等。(4)在金融方面,介绍各金融机构(票号、钱庄、银行)以及贷款、利率。(5)在商业方面,对汉口的行帮、市场、商业习惯等有所介绍,并较完整记述了中国的买办制度,认为“日本人在中国内地要兴办企业,不论种类如何,都必须寻求当时买办的援助”。[11](p7)(6)有关对外贸易和物产的两章分量最重,一共224页,占整书篇幅的1/3。外贸部分记录了输出贸易和输入贸易的各项商品的详细目录,以及销售量、贸易额增加的趋势。汉口的输出品中最主要的是茶、棉花、桐油和大豆类、;重要输入品有铜、棉布、棉纱、煤油、面粉、砂糖(其中记录了日本砂糖刚进入汉口时与英商竞争,意在将英商逐出其所占市场)、木材、枕木、烟草、水泥等,还将日、美、英等各国在汉口的直接输出入额进行比较。反映出汉口进口的日货主要有铜块、棉制品、轧花机、海产品、煤矿、火柴、洋伞、钟表、、仿造洋纸、枕木、漆器等;汉口输往日本的物品主要有棉花、大豆、鸡蛋等农产品,以及铁矿和生漆等。关于物产,分门别类介绍了汉口及周边物产,详细列举其贸易额、产量、价格等数据,并对一些物产未来的发展走向等进行预期(包括茶、豆类和豆糟、米、麻、烟草、漆、小麦、大豆油、花生油、胡麻油、茶油、桐油、树脂、兽脂、白蜡、麻织物、木材、棉花、牛皮、煤矿、铜、铁、金银、盐、陶土等)。(7)公益及公共机关(学校、医院、教堂、寺庙、租界)。(8)税收及邮政制度(包括汉口的关税规则、厘金局和中国自办邮政)。(9)交通。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汉口通往各地的陆上交通,包括铁路和火车运输。

最后,在附录里做了资料数据的延展。《汉口》的附录部分有120页,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是将一些前文没有提到以及没有细写的资料和数据进一步详细化和数据化,使其能更加一目了然。

总的说来,《汉口》是一本详细记录20世纪初的中国内陆城市——汉口的各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大部分内容均被收录在日本外务省通商局同年出版的《清国事情·第1辑》中,作为日本侵华的重要情报资料被采用。《汉口》一书的特点在于:(一)是晚清时期对单个地区做全面调查而编写的调查报告;(二)书中搜集了大量翔实具体的数据,并附有大量表格、地图和实景照片,直观且图文并茂。无论是对当时日本掌握汉口情报以利侵略扩张,还是对日后学者研究20世纪初的汉口情况,都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晚清时期日本在向汉口扩张过程中进行的情报调查活动,始于1872年。其开展情报调查活动,是多途径、全方位的。参加的人员有游历者、商人、学生、驻汉领馆人员、军方人员以及政府部门人员等,是有组织的连续行为。他们在汉口搜集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情报,并编辑成书,目的是:从近期来说,在于“了解近邻,促进商贸”;从长远来讲,则是为日本势力在长江流域的扩张以及日后全面侵华做前期准备。作为日本人在汉调查的代表性成果《汉口——中央支那事情》,对汉口的地理、衣食住、气候环境、畜牧渔猎、工业、航运、金融等方方面面记述翔实,特别是物产贸易情报,更是全面仔细。由此可见,晚清的汉口已然成为日本人心目中重要的物资掠夺之地。

[1]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日]函馆市总务部市史编纂室.函馆市史:通说编第二卷.

[3][日]满川成种.支那通商必携初编:绪言.醉轩书屋,明治6年(1873).

[4][日]满川成种.支那通商必携初编:卷一.醉轩书屋,明治6年(1873).

[5][日]井上雅二.巨人荒尾精.东京:佐久良书房(1910).

[6][日]清国通商综览:绪言.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1892).

[7][日]大里浩秋.汉口乐善堂的历史(上)[J].神奈川大学.人文研究,2005(155/3).

[8][日]町田实一.日清贸易参考表,绪言.东京,1889.

[9][日]森一平.清国扬子江流域视察报告书.大阪商业会议所,明治39年(1906).

[10]陈峰.明治昭和年间的日本对华调查[A].中国近代史论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日]水野幸吉.汉口—中央支那事情.

责任编辑 唐伟

K250.6

A

1003-8477(2017)01-0124-05

梁紫苏(1983—),女,日本关西大学博士,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汉口情报日本
情报
情报
情报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梅兰芳汉口吃河豚
《汉口北》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黄金时代》日本版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