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琼
对灯工玻璃艺术中线条语言的认识
陈玉琼
线条作为灯工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创作元素之一,在灯工玻璃媒介的艺术创作中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制作工艺有弯曲、拉伸、增厚、添加、工具辅助等。但因其工艺在灯工工艺培训中就已教授,所以作为基础的线条本身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关注。笔者通过试验和研究,对灯工玻璃艺术中线条语言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灯工玻璃 艺术 线条
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工艺材料,其材质在化学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组成元素,而物理方面的特殊性则在于它的亮泽度和折光性。在灯工工艺的制作条件下,玻璃材质的这种特殊性可以表现得更加充分。线条作为灯工玻璃艺术作品中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更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线条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线条因方向不同会引导观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结合灯工创作,这些感受性的心理引导加上玻璃本身的语言,能够使作品的视觉表达更加深刻。
玻璃材质的可塑性、折射性、易碎性可以给观者带来柔顺感、璀璨感、脆弱感等,正是玻璃的这些特性成就了其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灯工技术上的可控性给线条表现带来了可能性、多样性和工业性等特征,技术上的不可控性则给线条表现带来了延伸性、随机性和自然性等属性。
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曾在《机器神话:技术和人类发展》中写道:“制作者和作品是相互作用的,直到现代,出了富有深奥知识的牧师、哲学家和天文学家,人类大部分的思想和想象力都是通过手来表现。”手工驾驭成型材料可以将个人创造力在作品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即使是相同形态的线也会因使用不同的材质而在视觉、触觉、感觉上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就元素特质而言,线条本身具有强烈的概括性和表现性。从感性角度来看,线条是具有个性的,弯曲的柔美,刚直的坚毅。同时线条也具有它独有的“心情”,即使是相同粗细的线条,也会因长度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蜘蛛网纤细的盘丝,呈现的是轻盈而不可碰触的易碎感;房屋的脚手架,粗大的钢结构呈现的则是厚重的安全感。
线条的重复会形成力量感。不同线条的组合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下面从三种组合方式进行阐述:不同线条的相同组合方式;不同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相同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
不同线条的相同组合方式:首饰作品《婉-项饰》采用不同线条的相同组合方式,凸显出作品中强烈的几何感和方向性。在线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条件下,采用相同的组合方式,不断堆积、增加,在增加的过程中线条的方向性不断增强,视觉效果也更突出。因项饰为三角造型,在线条表现方向性方面指向性很强。玻璃的脆弱感、唯美感,直线条的理性、冰冷感与造型的简洁性碰撞后所呈现的作品不羁与不同。
不同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作品《婉-胸饰》,采用不同线条的不同重复方式。作品采用点元素和线元素的结合。大小不同的点相互层叠形成立体空间,不同长短线条的不同方向组合拓展了整个作品的面,使整个作品具有点、线、面三元素。相同粗细,不同长短的线,在45°角的范围内变化排列。从作品可以看出,长的线条相对于短线条指向性更强。相近角度排列的线条越多,越有力量感。玻璃灯工线条若即若离的视觉感,打破了其他材质线条的僵硬感。线条长短搭配,增加作品的丰富性和空间感。线条在整个构成中承担着线和面的角色。在相同元素中寻找不同的存在方式,求同,求异。光在玻璃线条上流动、渐变,美不胜收
相同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婉-腕饰》采用相同的三角线条进行有规律的错 位重复组合而形成空间。三角线条的每个转折点经过错位组合后形成虚化线条。作品由单元体的重复达到二维到三维的转变。重复次数越多,形成的空间越大,转折点盘旋形成的线条越丰富
综上所述,玻璃材质的独特心理感受以及灯工技术下的独特呈现手段使得线条在火中的流动有了新的生命和韵律。材质与技术的结合有了灯工作品有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独特面貌。玻璃材质的特性和灯工工艺的不可替代性融合后赋予玻璃作品感性和理性;感性和理性的并存融合最终将晋升为创作的完美性。
【1】《Contemporary Lampworking:a practical guide to shaping glass in the flame I- III》-[美]BandhuDunham 2010年出版
【2】《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俄]康定斯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