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2017-02-07 02:01杨淑梅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关键词:玉米

杨淑梅

[摘 要] 我县玉米丝黑穗病较为严重,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减少了农民收入。主要是土壤菌多、施用了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种子抗性弱、种衣剂不合理使用等一些发病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使用种衣剂等,以有效控制丝黑穗病。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发病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69-02

玉米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的地位很重要。然而从这些年玉米生产情况来看,一些农田玉米出现了丝黑穗病,病害非常严重,通常病株率10%-15%,病害严重的田块甚至可达30%,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给粮食作物构成严重威胁。事实上,影响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因素很多,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消除病害。笔者结合自身相关工作经验,谈一下这方面认识。

1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

一般玉米丝黑穗病也被称之为“乌米”抑或“灰包”,对玉米雌雄穗构成主要威胁,寄生于玉米苗期,侵入玉米芽鞘,对玉米实施系统性危害。幼苗3-4片叶芽是最早出现的时期,一般苗期表现为叶子窄小、叶绿素过暗、各节茎部间距变短等症状,叶龄增加后,这种特性更突出,叶子变大的同时,这种症状也愈发明显。

抽雄前其早期表现为叶片异常型、顶叶扭卷型等症状。抽雄后,主要症状表现为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出现叶状,不易产生雄蕊,阻碍玉米生长。通常雄花基部偏大,内部没有黑粉,生长期的黑粉尚且不会飞散,飘落出现在后期,落下后,顶部露出丝状维管束。雌穗遭受病害时,基部变粗大且果穗变短,整棵果穗表现出凌乱的丝状,但不包括裹在外面的苞叶,对玉米产量产生直接影响。一些时候,雄雌穗均会受到侵害,这种后果较严重。

2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

2.1 土壤与肥料携带病菌

土壤带菌。许多病田因为长年种植玉米,延长了土壤中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存活时间,这些病原菌在土壤中往往能够存活2-3年,导致土壤携带了众多的带菌。

肥料带菌。将带菌秸秆用作牲畜喂养的饲料,丝黑穗病厚垣孢子进入牲畜肠胃,经过消化,仍然能够存活下来,牲畜粪便携带病原菌;将带菌秸秆用作沤粪材料,未有效腐熟,病菌孢子仍然能够存活;秸秆用作农田肥料,又将病菌带到了田间。

2.2 地块长年连作,种衣剂不合理使用

选择高感品种在相同地块连作过程中,增加了土壤病菌含量,每年病菌增长达5-10倍。山西是玉米的主要产区。许多地块往往持续3-5年抑或更长时间的连作,土壤中聚集了众多的丝黑穗病病菌,出现大范围的病害;生产上农民未正确认识种衣剂,不合理使用种衣剂,也是引发病虫害的一种主要原因;各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不同,在同样栽培环境中,通常抗病品种发病率小于5%,中抗品种发病率为50-10%,感病品种的发率超过80%,感病品种的连作是影响丝黑穗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出现病虫害时,农技推广部门未有效组织领导,技术服务延迟,引发了大量的玉米丝黑穗病。

2.3 春季低温干旱

地温13-35℃,病原菌能够侵染,地温16-25℃,病原菌适度侵染,地温22℃,病原菌侵染最高。土壤中等湿度,偏干,易于病原菌侵入。春播时,低温干旱,延长了玉米出苗时间,幼苗生长较慢,最容易感染病原菌[1]。整地质量不高,容易失墒,使得土壤偏干,易使病原菌侵入。

3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3.1 选用抗病性能出众的品种

为从根本上防治丝黑穗病,选用抗病品种。考虑地方实际,选择相应的抗病品种,选用颗粒饱满的新品种,缩短玉米出苗时间,健康生长,抗感病。选择抗病性较高的玉米品种,严格把控好关口,防止高感品种出现在市场上。选用抗病品种是一种经济的种植方式,市场病田停种玉米,轮作倒茬,适当调整种植结构,超过3年的轮作倒茬选择玉米与薯类、豆类作物,防止倒茬抑或连作延迟,加重病情。在一些重点区域实施大豆轮作,三年后再进行玉米生产,这种种植方式就是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反复繁殖,防止出现一种作物长期种植,导致种植营养成分降低的上生产的能够抵抗丝黑穗病的良好品种主要包括:平安18等、四单19、吉单156。

3.2 减少玉米田间菌源

对肥料处理,肥料不用携带病菌的玉米秸秆;彻底发酵,充分腐熟,采用药剂作喷洒处理;先清理病株,后将秸秆还田,抑或不再将秸秆还田。

清理病株,苗期症状比较明显,根据除草情况。病症出现后,幼苗期实施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等,及时清除疑病苗[2]。定苗开始前,将病苗与可疑苗铲除掉。苗期症状不突出时,抑或症状不容易识别,喇叭口期症状显著时,马上砍掉病株。从拔节到抽穗期,病菌粉末尚未飘落之前,先拔除病株,玉米抽雄后,也要拔出可疑病株,充分清理病株。玉米抽穗结束后,菌瘿中的冬孢子已经成熟但未散落前,马上砍掉病株。及时清理玉米收获之后的病残组织,将菌源降至最低。拔出的病株尽量焚烧或者填埋,有效杀死病原。不要在田间随意丢弃病株。

3.3 强化玉米栽培管理

合理选择,提升播种质量,稍微延迟播期;适时播种玉米对幼苗的生长是有利的,结合气候特征,制定合理的播种时间,防止出现早播、滥播。考虑墒情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播种深度。

播种开始前,为让种子更好地发芽,先要对种子进行播种和晾晒;采用以下措施可提高出苗率,促进苗的茁壮,如,整地细致,适当浅播,足墒下种等,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病率,使植株保持良好的抗病能力。

结合该地区水文和土壤特征,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能够较大提升玉米产量。盖膜万式常用于技术含量高、湿地或者水资源丰富的农田,种植玉米后,要马上覆盖地膜。苗破膜后,避免膜内温度过高,一定要及时放苗,避免灼伤苗种[3]。选择合适长度与宽度的地膜,减少成本开销,保持盖膜两端的密实性,贴近地面,平铺,防止因为天气影响出现地膜鼓起。地膜覆盖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地面温度,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流失,推进了玉米出苗与生育,控制病发病率;使用土晒根技术;在幼苗1叶1心期-2叶1心期,扒开苗埯周围的土,将幼苗地下茎置于眼光下晒,经过10-15天,复原土,避免出现病虫害。

3.4 采用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播种开始前,先要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往往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采用50%的甲基硫菌灵W P(甲托布津),抑或15%的三唑酮WP(粉锈宁)。根据种子的质量拌种时,按照0.3%-0.5%进行。以种子重量的0.2%,采用2%的戊唑醇(立克秀)湿拌种剂,抑或采用12.5%的烯唑醇(速保利)WP。防治效果较好,可达90%左右[4]。或者将玉米糊用作粘着剂,以提高药效。先进行晾晒,随后马上播种,避免感染病虫害。药剂拌种时,结合土壤墒情,避免影响防治效果。

从实验反馈出的结果来看,拌种按照种子质量的0.1%-0.2%,采用15%的腈菌唑EC种衣剂,比三唑酮的防治效果更佳,有一定的缓释性,持久性长。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受到土壤中的病原菌侵害,通常用药剂进行拌种,这种拌种效果较好,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玉米丝黑穗病,从源头上规避病害发生。

结束语

玉米在山西省粮食作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农田中玉米面临着玉米丝黑穗病的侵袭,极大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玉米丝黑穗病病害严重,导致作物减产,为此,有必要进行必要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因素较多,针对存在病因,采取对应预防手段,控制病害发病率,促使玉米更好地生长,提高玉米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1]崔东辉.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与防治[J].新农业,2014,07:27-28.

[2]张恩锐,朱明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2:118.

[3]蔡玉武,张凯.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4,07:126.

[4]郭凤芝,张弘,鹿树丽,曹闯.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2,01:54.

猜你喜欢
玉米
掰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苗发黄怎么办
玉米接连暴跌 真的要崩盘?
当前玉米追肥要注意啥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童年的烤玉米
我们都是“玉米人”
最饱满的玉米
七穗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