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杨
摘要:为提高手拖悬挂式组合犁的耕地质量,不可忽视作业前的检查与调整。本文详细论述了手拖悬挂式组合犁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关键词:手拖悬挂式组合犁;检查;调整
中图分类号:S222129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7.01.0271犁的检查
为保证犁耕质量和减少犁耕阻力,应该检查犁体装配后的技术状态。
犁铲和犁壁的连接处应密合平接,两者之间的缝隙不应超过1 mm。犁体曲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犁壁高出犁铲,埋头螺钉不得凸出,否则犁体曲面易粘土,使犁耕阻力增大。
犁体装好以后,其犁侧板末端(犁踵)与沟底和沟壁构成一定的间隙,即所谓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垂直间隙就是犁田板前端下边缘与沟底水平面的距离,梯形铲为10~12 mm,凿形铲为16~19 mm。此间隙使犁体容易入土,并能保持一定的耕深。水平间隙指犁胫刃线上犁壁尖与沟壁平面的距离,梯形铲为5~10 mm,凿形铲为8~15 mm,此间隙使犁体工作稳定和保持一定的耕宽。铲尖和犁侧板磨损后,间隙会变小。当垂直间隙小于3 mm,水平间隙小于1.5 mm时,应换修犁踵或犁侧板。
耕地质量的好坏,不仅与犁体的装配技术有关,而且与犁的总装技术也有很大关系。为保证耕作质量,前后犁体必须正确地安装在犁架上。安装检查须将犁支起,并保持犁架成水平状态。
安装的技术要求及检查方法如下:
(1)犁体在垂直面上,要求各犁铲铲刃与犁架底面的垂直距离都相等,新犁的高度差不得超过5 mm,旧型的高度差不得超过15 mm,检查时,可取中间一铧的数据为基准,与测得的前后铧数据相比较,即得知犁体安装的高度差。高度差越大,则耕深越不一致。犁使用后,因犁铲磨损或犁柱变形,都会引起高度差的变化,应定时检查修复。
(2)犁体在水平面内,要求各犁铲的铲尖在同一直线上,新犁的允许偏差为±5 mm,旧犁的偏差不超过±10 mm,可用拉线法检查,从第一铧的铧尖到最后一铧的铧尖拉成一直线。
其他各铧的铧尖也应在这一条直线上,若偏差超过规定的要求,应进行检修。
水田系列犁的安装技术,要求相邻两犁体铧尖的横向距离为200 mm(或250 mm ),铲尖纵向距离为400 mm(或500 mm),视犁体幅宽而定。犁在水平面上的安装位置如不正确,会造成重耕或漏耕,影响耕地质量。
2犁的调整
当犁的总装检查合格后,就可以做田间试耕调整。通过调整技术要求,各犁体的耕深一致,耕幅稳定,以保证耕作质量。
(1)机组的调整:拖拉机的轮距、挂结点位置,应根据犁的耕幅和耕作条件适当调整。为了操作轻便,提高耕作质量,可以根据不同机组增减前支架和犁梁上的平衡块,来调节机组的重心。
(2)犁耕行驶稳定性的调节:犁耕时,由于土壤阻力的影响,拖拉机会向左右偏斜,不能直线行驶,造成操作困难,影响耕作质量,必须及时调整。如果拖拉机向右偏行,应把挂结板上的两只调整螺丝的锁紧螺母松开,调短左边调整螺丝,调长右边调整螺丝,使犁偏向机组的左边,然后把锁紧螺母拧紧。如向左偏行,则做相反调整,当右驱动轮稍微偏向未耕地时,即为调整适当,机组稳定行驶。
(3)耕深调整:先松开深浅调节丝杆锁紧螺母,然后用扳手转动丝杆,当丝杆调长时则浅耕;调短时则深耕。另外在操作上,机手还可利用悬挂犁的升降手柄,在降犁时选择深或浅两个位置之一予以定位。这样,也可以调节犁之耕深。
(4)水平调整:当前后犁铧深浅不一致时,如前铧比后铧耕得深,可将前铧犁柱上两个紧固螺母松开,使前犁体升高,然后再锁紧螺母。必须进行田间试耕,一直调到前后犁铧耕深一致为止。
(5)耕宽调整:由于前铧在犁梁上的位置可以水平移动,而犁梁又是水平斜装,前铧前移总耕幅变大,后移则总耕幅变小。调整可以根据土壤状况进行,但注意不要使前、后铧之间漏耕或重耕过多。当移动前铧时,只要松开前铧犁柱上的两根U形螺栓,把前铧移到合适位置后,再拧紧螺母即可。在耕层较硬的水田中作业,为了防止前后铧间漏耕,可将前铧适当后移。
(6)翻土性能的调整:犁耕时,发现翻起的土块覆盖不好,可将犁柱左下方的两个紧固螺丝拧松,把犁体向右摆转,或松开犁柱上方的固定螺丝,调整“7”字形铁块,改变栅条犁壁曲面,再拧紧螺丝,这样翻土覆盖性能就能获得改善。
(7)入土角调整:为使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当犁开始入土,即第一犁体铲尖着地时,犁侧板底面与地面的夹角(即为入土角)应为3°~5°。达到规定耕深时,犁侧板底面应保持水平。若犁不能入土,只要缩短悬挂机构上拉杆的长度,即可增大犁的入土角,缩短入土行程(指最后犁体铲尖着地点至该犁体达到规定耕深时,犁的前进距离)。
当犁铲磨钝或犁耕坚硬土壤时,犁很难入土,若采取上述调整仍不能改变,则可在后两个犁体的犁柱与犁架的接合面放上5~8 mm厚的垫片,然后加以紧固,以增大犁的入土角,或者在犁架后部适当加配重30~5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