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引领作用
——辽宁省铁岭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成效明显
截至2016年12月底,辽宁省铁岭市农民合作社数量达8952家,入社农户3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带动农户5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0.6%。农民合作社通过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了“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格局。
一是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到2016年,铁岭市家庭承包地流转总面积为400万亩,几乎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半壁江山。其中,流转入合作社的面积为131.5万亩。全市土地经营面积超过2000亩的农民合作社有125家。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从合作社获得稳定的租金或入股分红,“离乡不丢地,不种也收获”,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
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品牌化销售,提高农业经营利润和农民收入。截至2016年底,全市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135家。全市拥有注册商标的农民合作社122家,共注册商标145个。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铁岭市入社成员年人均纯收入1.4万元,比没有入社农民人均增收30%。其中,特色高效产业合作社入社成员年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
三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如西丰县原昌药用菌开发专业合作社,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为成员量身定制脱贫增收、合作致富项目,从资金、技术、生产资料、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目前,已帮助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种植灵芝增收脱贫,还有61户1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望在2017年底前摘掉贫困帽子。
四是加强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铁岭市195家农民合作社依托村党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党组织236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233个,党员数量达2.1万人,建立了136个党小组,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如西丰县永得利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全国第一家成立党委的合作社,党员在合作社试用新品种新技术、品牌创建、灾害预防和扶危帮困等方面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合作社健康发展。
五是丰富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铁岭市农民合作社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清河区奶牛专业合作社投资20多万元购置有机肥料生产线,有效解决了畜牧业污染问题。通过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实践,培养了农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村“两委”对合作社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形成了合作社与村“两委”良性互动的和谐氛围。
六是加大农业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铁岭市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业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通过全产业链服务,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如铁岭县蔡牛镇张庄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对接,在合作社建立新品种及配方施肥试验田,组织成员现场观摩,提高了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水平。同时,每年冬闲时节,对周边40个村屯、6000多农户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了成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七是发展认领农业,开拓合作社创新发展思路。铁岭市在2015年提出大力发展认领农业,经过各界努力,认领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开展认领农业的合作社达37家,认领品种包括水稻、寒富苹果、榛子、蔬菜等,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铁岭市农经办把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市级认领农业园区,积极扶持引导开展绿色水稻认领业务。在2016年3月举行的铁岭市农业认领园区签约仪式上,著名笑星潘长江的委托代理人与万鑫合作社签订了认领合同。
尽管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1.内部管理不规范。一是成员地位不平等。大部分合作社由领办人实际控制,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普遍,影响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二是分配机制不完善。在盈余分配过程中,核心成员占有较大出资比例,偏向按出资比例而非交易量(额)返还盈余。三是成员账户缺失。有的合作社成员账户不完善。四是制度不健全。有些合作社虽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了章程,但往往是照搬照抄示范章程,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2.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一是缺资金。调查发现,55.8%的理事长认为资金不足是合作社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二是缺人才。调查显示,20.1%的合作社反映人才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用地难。铁岭市出台了一些合作社农业设施用地的扶持措施,但在具体落实中由于诸多原因很难落实到位。四是服务弱。多数合作社没有经营实体支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成员最需要的产后加工、销售服务能力较弱。
3.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合作社中,水稻、玉米等种植(含农机服务)类占62.7%,肉蛋鸡、生猪养殖类占32.4%,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化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特点。以玉米种植合作社为例,83%的合作社在玉米价格走低的情况下面临困境,77.2%的合作社表示在来年生产中要缩小种植规模、降低风险。
4.对合作社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一是农户对农民合作社认知有限。没有入社的农户对合作社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已经入社的农户对合作社的组织制度、运营管理等认识不深。二是社会对农民合作社了解不足。消费者对合作社产品信任度不够;企业在与合作社打交道时也存在着不承认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的现象;一些村组织对发展合作社有抵触情绪,担心挤占村组织发展空间。三是政府对农民合作社定位不明。不同程度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理念,部分县(区、市)对合作社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合作社工作提到应有的位置。
1.加强组织领导,为合作社工作全面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一是编制发展规划。规划应突出合作社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型深入分析未来5年—10年合作社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加强沟通协调。各级政府要把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共同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2.完善支持措施,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涉农项目向合作社倾斜。把合作社作为实施涉农项目的重要载体,逐步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指导合作社积极申报有关项目。二是增加发展资金。增加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发展能力。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开发适合合作社发展、流程简便、额度适当的金融产品。推进贷款担保试点工作,以县级为单位,组建小额担保公司,加强对合作社的信用担保服务,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贷款贴息。四是落实税收政策。落实好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研究适用于铁岭市合作社的专门税收政策。
3.加大指导服务力度,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合作社指导服务机构,明确机构职能,落实人员编制,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各方面服务,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支持业务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品牌培育,鼓励成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强化与邮政铁岭分公司的合作。
4.加强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合作社带头人水平。制定合作社人才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合作社相关知识。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制定入库人才管理、评价、考核和奖励办法,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明确人才库建设管理主体和职责。建立合作社人才培训基地,将具备条件的合作社选定为培训基地。
(辽宁省铁岭市农村经济管理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