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英
曹操,中国历史上一个奇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成就和雄才大略是世人公认的,毋庸赘言。但更让人们推崇的是他戎马倥偬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曹操是一个了不起英雄,更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他的诗写出了时代的精神,写出了他的英雄豪气和政治抱负,更写出了他关注民生、同情民生的伟大情怀。
曹操亲身经历了东汉末年频繁的战乱,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人命危浅的社会现状,这些也就成了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他写下了不少清俊通脱、慷慨悲愤的壮丽诗篇。直面现实,着眼于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在诗中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曹操诗歌的一大特色。“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真实再现动荡的政局、展现频繁的战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
可以来看一首《薤露行》:“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这首诗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如浏览一副汉末的历史画卷。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太子即位,灵帝之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张让、段珪等把持朝廷。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权柄。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又挟持少帝外逃,后被率兵进京的董卓劫还。董卓为人残酷,进洛阳时,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把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迁都长安时,董卓为防止官员和居民重返洛阳,就放火烧了洛阳城,宫殿、宗庙及居民区均成为火海,繁华的洛阳城变成了废墟,令人痛心。读曹操的这首诗,就像读东汉末年的历史,读曹操的诗,就像看一幅幅画,一个个活生生的事实就摆在人们面前,真不愧为“诗史”。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战争给下层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曹操作为一方诸侯,在他的诗中并没有回避对战乱和人民的苦难的描写。如,《蒿里行》所描写的就是当时军阀混战和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讨伐祸国殃民的董卓。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王那样,会师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锄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可是,这大好的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当时各郡大军虽然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心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的野心给予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诗的结尾,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蒿里行》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战乱,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
《步出夏门行》一如曹操的其他诗篇,都是“借古乐府写时事”,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的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
在《对酒》中曹操叙述了自己理想的世界,可以这样说,曹操的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可以和孟子一生追求的政治梦想相媲美,它体现了曹操的民本思想,这种民本思想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曹操一生南杀北战,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安民心安天下,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现在看来,曹操的这种情怀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杜甫受曹操的影响,也有了这样的感触:“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宁愿被“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人民的温暖。
综上所述,曹操的诗大多着眼于现实,取材于现实,诗人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实感出发,把对具体的假、丑、恶的批判和对群凶的战斗任务结合起来,使他咏唱的既是自我心声,又是时代的呼唤。在诗中真实描绘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政局、频繁的战乱和人民的苦难,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大大推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曹操的这个功绩,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